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8)
2023(20602)
2022(17636)
2021(16384)
2020(13805)
2019(31072)
2018(30943)
2017(58283)
2016(31764)
2015(35366)
2014(34972)
2013(33980)
2012(30766)
2011(27628)
2010(27539)
2009(25439)
2008(24468)
2007(21487)
2006(18930)
2005(15945)
作者
(92485)
(77221)
(76564)
(72786)
(48596)
(36997)
(34675)
(30379)
(29290)
(27222)
(26112)
(25996)
(24325)
(24064)
(23689)
(23651)
(23332)
(22773)
(22063)
(22044)
(19378)
(18785)
(18764)
(17754)
(17363)
(17218)
(17053)
(17000)
(15600)
(15425)
学科
(121535)
经济(121388)
(88888)
管理(86733)
(66515)
企业(66515)
方法(53554)
(53240)
数学(46652)
数学方法(46012)
农业(35339)
中国(32412)
业经(31688)
(31395)
(27570)
地方(24805)
(24407)
(21983)
贸易(21975)
(21366)
理论(20105)
环境(19232)
(19127)
(19068)
技术(19049)
财务(19039)
财务管理(18998)
银行(18990)
(18106)
(18072)
机构
学院(441249)
大学(437610)
管理(170531)
(169216)
经济(165441)
理学(148130)
研究(147301)
理学院(146496)
管理学(143460)
管理学院(142700)
中国(110466)
科学(96240)
(94234)
(92099)
业大(76252)
(75852)
(74645)
农业(73214)
中心(68862)
研究所(68506)
(65316)
财经(60901)
(57874)
师范(57091)
北京(56941)
(55628)
(53487)
(52338)
经济学(49594)
技术(48572)
基金
项目(311459)
科学(242272)
基金(223652)
研究(222631)
(198070)
国家(196377)
科学基金(167001)
社会(138520)
社会科(130842)
社会科学(130803)
(123732)
基金项目(118627)
自然(110722)
自然科(108056)
自然科学(108020)
自然科学基金(106053)
(103548)
教育(102348)
编号(91358)
资助(91218)
成果(72714)
重点(69945)
(66846)
(66432)
(64367)
课题(62632)
创新(60142)
科研(60095)
计划(58003)
大学(57404)
期刊
(185597)
经济(185597)
研究(120242)
(92079)
中国(84865)
学报(80201)
科学(69598)
农业(62026)
大学(60175)
管理(59786)
(57325)
学学(57323)
教育(47270)
技术(38693)
(37692)
金融(37692)
业经(36920)
(30229)
财经(28299)
经济研究(27952)
问题(25321)
(24955)
(24234)
业大(22701)
科技(22672)
图书(21864)
资源(19863)
技术经济(19813)
理论(19320)
商业(19220)
共检索到63626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嘉莘  杨红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农户生计提升的重要抓手。选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基于2014~2020年对农户跟踪调查获得的1015个样本数据,评估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影响,并对控制组农户进行纵向追踪比对,为研究结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结果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具备稳健性。(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具有可持续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着力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以及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杨慧莲  郑风田  
基于5166份全国范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平台应用及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状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需求与获取均呈多元化特征,各主体信息需求及其获取特点与其经营特征高度一致。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供需之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效率偏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应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农业信息供给与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爽   李静   刘梦珊  
近些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逐年增多,整体规模也持续提升,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推动力。相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融资模式较为复杂,在自身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问题。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打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融资困境,结合现有成熟经验,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春霞  袁洁  石伟平  
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框架的构建,编制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权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374位"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水平"基本特征"及"差异检验"等进行现状评估。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及权重确立经过信效度检验;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总体呈现为中等略偏高的水平,其中"整体化设计素质"相对较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水平在"学历、经历"等诸多因素方面差异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广文  刘甜  
农户创业是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通过缓解创业农户资金约束、分担风险和约束行为、提供便捷安全的资金服务、增强产业连接紧密度等提升农户创业的绩效。就贫困地区创业农户而言,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绩效整体上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提升信贷可得性仍是为贫困村创业农户提供金融支持的重点。现行对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存在供求难以匹配、信息资源不足等困境。深化对创业农户的金融支持,要依托乡村振兴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从完善信用环境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生态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合作金融机制、完善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加强对创业农户的教育培训、激励中青年农民创业等方面着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莺  宁爱凤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中作物种类和耕种收养等方式日益多样化,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也对其发展所需配套的设施用地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发现:现阶段设施用地存在:违规具有难辨性,存在"打擦边球"的隐患;政策标准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选址存在随意性管理缺乏规划引导;基层监管存在责任缺位等问题。提出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的对策建议:根据类型差异,制定分类化标准;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运用现代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小溪   王磊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进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的重要时期。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全面剖析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面临的制约性因素,并从生计资本积累、生计策略优化、生计能力和脱贫动力提升等层面提出促进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江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职业农民的需求增加、解决青年劳动力不足问题的需要,以及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诉求,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文章认为当前农民职业化教育存在新型职业农民标准不合理、农民素质普遍不高,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缺乏协调,培训单位相关工作不到位、教育培训效果较差,农民培养保障机制不完善、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昕  
基于对河南省42个县(区)93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互有差异。户主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潜在收益认知等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户主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又对农户的乡村振兴战略及潜在收益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益,培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新华  曾红  周娟  
既有研究都认为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被规模经营主体替代。但是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小农户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其途径便是服务规模化。不过,我国小农户"小而散"的固有属性使农业社会化服务难以实现规模化,从而直接制约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唯有通过组织化才能助推小农户在服务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以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担纲者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金融监管手段单一力量薄弱,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构建更为完善且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监督机构体系、农村金融监督制度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帆  谢朝阳  
农村社会创新治理研究需要理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新内生程序,追溯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共同点和地方差异。本研究基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和可行性,指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存在——失序现实与治理困境、内生性秩序和行政嵌入性秩序之间矛盾、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的不平衡等问题。为此,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自主治理的创新实践、自上而下的国家动员治理的示范实践和横向联动的协同复合治理的多维实践,来构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