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9)
- 2023(17058)
- 2022(14447)
- 2021(13618)
- 2020(11069)
- 2019(24921)
- 2018(25002)
- 2017(46256)
- 2016(25563)
- 2015(28676)
- 2014(28425)
- 2013(27369)
- 2012(24962)
- 2011(22536)
- 2010(22779)
- 2009(20994)
- 2008(19937)
- 2007(17871)
- 2006(15657)
- 2005(13138)
- 学科
- 济(91607)
- 经济(91496)
- 管理(72035)
- 业(69648)
- 企(55588)
- 企业(55588)
- 方法(37554)
- 农(35993)
- 数学(31655)
- 数学方法(31211)
- 中国(27801)
- 业经(24779)
- 财(23800)
- 农业(23701)
- 学(21785)
- 地方(20912)
- 制(19999)
- 技术(19109)
- 理论(18694)
- 教育(15937)
- 银(15905)
- 银行(15841)
- 贸(15806)
- 贸易(15796)
- 易(15302)
- 行(15175)
- 和(14921)
- 融(14681)
- 金融(14672)
- 环境(14558)
- 机构
- 学院(349599)
- 大学(345634)
- 管理(134479)
- 济(129267)
- 经济(125994)
- 研究(117950)
- 理学(115794)
- 理学院(114462)
- 管理学(112312)
- 管理学院(111680)
- 中国(86300)
- 科学(75171)
- 京(73787)
- 农(63473)
- 财(59559)
- 所(59190)
- 业大(55107)
- 研究所(54044)
- 中心(53667)
- 江(53424)
- 范(49201)
- 农业(48782)
- 师范(48717)
- 财经(46910)
- 北京(46226)
- 院(43445)
- 州(43273)
- 经(42538)
- 技术(41331)
- 师范大学(38699)
- 基金
- 项目(241842)
- 科学(188523)
- 研究(180697)
- 基金(170282)
- 家(148916)
- 国家(147543)
- 科学基金(125556)
- 社会(110693)
- 社会科(104360)
- 社会科学(104332)
- 省(98131)
- 基金项目(90397)
- 教育(83989)
- 划(81737)
- 自然(80409)
- 自然科(78497)
- 自然科学(78472)
- 自然科学基金(76994)
- 编号(76453)
- 资助(68245)
- 成果(62874)
- 重点(54510)
- 课题(53804)
- 发(52554)
- 创(52055)
- 部(51487)
- 创新(48462)
- 项目编号(46271)
- 科研(45409)
- 国家社会(44414)
- 期刊
- 济(149280)
- 经济(149280)
- 研究(101262)
- 中国(75396)
- 农(62645)
- 学报(58762)
- 科学(52650)
- 教育(51219)
- 管理(49192)
- 财(44601)
- 大学(44257)
- 农业(42223)
- 学学(41496)
- 技术(32210)
- 融(29907)
- 金融(29907)
- 业经(28019)
- 经济研究(22441)
- 财经(21638)
- 业(20333)
- 图书(19465)
- 问题(18902)
- 科技(18753)
- 经(18512)
- 版(18294)
- 业大(15965)
- 理论(15862)
- 技术经济(15823)
- 现代(15460)
- 职业(15207)
共检索到518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程挺 张志宏 吴淑芳 陈露 吴亚楠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要明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设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以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为己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质专业。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新商科人才培养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商科 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会计 培养模式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协同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梦茜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人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怡凡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高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本文介绍了产教融合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及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人才流入流出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人才缺乏拟合度,构建并提出了产教融合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乡村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龙
当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目前国内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主要有产业振兴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综观这些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以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 可行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毛淳 刘彦伯
基于453份农科大学生及从事涉农工作人员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知农爱农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和人才培养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畅通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知农爱农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爽英
农村电子商务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给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在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培训为主的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给模式下,人才数量、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起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策略为:在政策方面得到相关管理、决策部门的支持;完善应用型院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燕 封梅姣 杜振芳
针对国内农村人才的整体资源薄弱、发展环境有限、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等突出问题,文章以衡阳地区为例,对农村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从高校、企业、政府及个人四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培养模式 新型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春桃 柳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拥有大批优秀乡村人才,农业类高校是培养优秀乡村人才的主战场。目前农业类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紧张,培养过程粗放,个性化指导不足,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定位与市场脱节,扩招导致学生增速过快,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对个性化指导认识不足,质量保障重视不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农业类高校改革策略:明确学校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优化培养过程,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