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9)
2023(12116)
2022(9076)
2021(7991)
2020(5855)
2019(12656)
2018(12070)
2017(22305)
2016(11356)
2015(12187)
2014(11474)
2013(11057)
2012(9769)
2011(8896)
2010(9062)
2009(8913)
2008(7470)
2007(6882)
2006(6206)
2005(5322)
作者
(29685)
(24722)
(24504)
(23307)
(15269)
(11678)
(11085)
(9444)
(9317)
(8695)
(8297)
(8229)
(7616)
(7501)
(7441)
(7258)
(7221)
(7066)
(7020)
(7016)
(5912)
(5848)
(5769)
(5734)
(5590)
(5508)
(5366)
(5297)
(4880)
(4847)
学科
(44226)
经济(44177)
(33425)
管理(28341)
(26256)
(25131)
金融(25127)
(23141)
企业(23141)
(22681)
银行(22679)
(22075)
中国(21163)
业经(18645)
农业(17809)
(14053)
(13606)
地方(13226)
方法(11381)
中国金融(11031)
产业(10412)
数学(9779)
数学方法(9648)
信息(9279)
总论(8894)
信息产业(8833)
(8219)
贸易(8205)
(8144)
(8139)
机构
学院(152844)
大学(145170)
(61777)
经济(60283)
管理(54656)
研究(49553)
理学(46413)
理学院(45966)
管理学(45135)
中国(45024)
管理学院(44856)
(30655)
(28580)
科学(27369)
(26569)
中心(26185)
财经(23587)
(23553)
(22600)
(21359)
(21100)
师范(20924)
业大(20284)
研究所(20224)
(20025)
经济学(19944)
(19401)
农业(19219)
银行(18699)
(18218)
基金
项目(102596)
研究(82622)
科学(81330)
基金(72551)
(61366)
国家(60716)
社会(54696)
科学基金(52819)
社会科(51663)
社会科学(51653)
(42502)
基金项目(37202)
教育(36296)
编号(36234)
(33605)
成果(29530)
自然(28858)
自然科(28178)
自然科学(28174)
自然科学基金(27607)
资助(27072)
(24801)
课题(24585)
国家社会(23198)
重点(22917)
(22565)
(21865)
项目编号(21776)
(21729)
(21510)
期刊
(75429)
经济(75429)
研究(45506)
中国(33800)
(32269)
金融(32269)
(31642)
(22783)
学报(20264)
农业(19930)
科学(19362)
管理(18186)
教育(18036)
业经(16866)
大学(16543)
学学(15711)
经济研究(11945)
技术(11776)
财经(10932)
(9432)
农村(9351)
(9351)
农业经济(9125)
问题(8972)
(8319)
图书(7548)
商业(7393)
(7237)
理论(7155)
现代(6889)
共检索到238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的困境,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并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降低农村地区相关主体获取资金成本、提高涉农主体资金的可获得性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婧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但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金融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农产品加工值占比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维度构建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存在且显著。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表现为“区域经济越发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赋能作用越强”的趋势性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进一步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不同指标衡量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可知,现有研究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传统第三产业占比衡量的乡村产业振兴影响效应的估计结果存在明显低估现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各种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巨大挑战,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问题,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探讨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瓶颈并提出有针对性地破解之路,从而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文帅   吴玲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宏伟目标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能够推动社会不断高质量发展,又能不断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使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而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基础设施的建立不足、文化价值遭到冲击等问题成了农村地区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持续推进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使农村地区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向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王淑佳  
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时代伟大实践,但“摸着石头过河”也意味着推动路径道阻且长,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解构并厘清相关议题的理论体系。超循环理论有助于解构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复杂路径。在反应过程方面,乡村资源与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路径的起点,稳定复制与创新发展是路径的核心过程,路径反应的终点则指向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在循环层次方面,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可以解构为由低阶到高阶的乡村内部反应循环、乡村整体催化循环和城乡体系超循环三个阶段,分别指向夯实乡村功能、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实践发展阶段与理论研究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概念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同时,还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推动共同富裕的地区经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宁   张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力助推剂。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需要普惠金融为其赋能。文章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统领,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在“两个大局”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理论机制。基于此,探索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共同支持路径,最后提出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政策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威  
论文从农村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出发,阐述农村金融对于支持共同富裕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出当前农村金融在供需不匹配、普惠性尚未充分发挥、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存在挑战,最后建议从提高农村金融供需适配性、加快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效应、强化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农村合作金融等方面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刚  
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单单重视物质富裕的富裕,其强调协调均衡、公正统一。乡村振兴要求乡村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全面振兴,归根结底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都是服务于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当前,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短板弱项问题突出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应当重视乡村公路运输、网络通信、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全力破解阻碍乡村发展的短板弱项问题,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