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6)
2023(9803)
2022(8261)
2021(7725)
2020(6239)
2019(14074)
2018(14046)
2017(27482)
2016(14733)
2015(16478)
2014(16367)
2013(16079)
2012(14823)
2011(13725)
2010(14217)
2009(13916)
2008(13315)
2007(12292)
2006(11290)
2005(9795)
作者
(41490)
(34339)
(34134)
(32671)
(21591)
(16388)
(15619)
(13239)
(12942)
(12550)
(11491)
(11367)
(10750)
(10743)
(10554)
(10426)
(10421)
(9936)
(9920)
(9881)
(8656)
(8446)
(8199)
(7934)
(7844)
(7792)
(7782)
(7572)
(6989)
(6767)
学科
(58998)
经济(58936)
(41729)
管理(39937)
(30847)
(29136)
企业(29136)
方法(22230)
中国(19940)
农业(19879)
数学(19845)
数学方法(19542)
(16631)
业经(16178)
(15344)
地方(13156)
(12650)
(12419)
贸易(12410)
(12116)
(11950)
银行(11945)
(11537)
(9989)
(9910)
金融(9909)
及其(9803)
(9631)
环境(9097)
(8965)
机构
学院(214136)
大学(207987)
(88950)
经济(86818)
管理(81716)
研究(70723)
理学(69055)
理学院(68380)
管理学(67278)
管理学院(66890)
中国(56547)
(44682)
(43211)
科学(40286)
(35634)
(34757)
财经(33894)
(33506)
中心(33287)
研究所(30796)
(30411)
(29223)
师范(29043)
业大(28717)
北京(27462)
(26866)
农业(26527)
经济学(26222)
(25450)
财经大学(24441)
基金
项目(131994)
研究(104031)
科学(103833)
基金(92913)
(78199)
国家(77437)
科学基金(66303)
社会(65852)
社会科(62130)
社会科学(62117)
(53287)
基金项目(48121)
教育(47438)
编号(45573)
(43624)
自然(39039)
成果(38311)
资助(38102)
自然科(38040)
自然科学(38029)
自然科学基金(37247)
课题(31631)
(30121)
重点(29188)
(29136)
(27053)
(26854)
(26634)
项目编号(26485)
国家社会(26229)
期刊
(110148)
经济(110148)
研究(67454)
中国(42925)
(38640)
(32025)
管理(28337)
科学(26770)
(26308)
金融(26308)
学报(26099)
农业(25468)
教育(24984)
业经(22460)
大学(21064)
学学(19796)
技术(18412)
经济研究(17054)
财经(15859)
问题(14720)
(13667)
(11765)
商业(11052)
农业经济(10957)
统计(10619)
理论(10591)
技术经济(10457)
农村(10386)
(10386)
现代(10248)
共检索到331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于涵  
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政策经历了“城乡统筹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的演进,始终将城乡交流作为乡村社会摆脱衰退、实现振兴的关键。21世纪初期,城乡统筹被列入“五大统筹”之首,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原则被具体化,切实提升了乡村与城市交流的基准和条件。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在将乡村振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庞大的政策群,建构起城乡交流的政策体系。城乡交流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国家通过政策创新实现城乡交流的条件积累,建立起包括人才、土地、资本等在内的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乡交流”获得新的战略定位并被充分展开。同时,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相衔接,建立起城乡间相互援助体系。但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发展落差导致城乡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城乡交流政策依然存在较大的政策调整和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于涵  
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政策经历了“城乡统筹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的演进,始终将城乡交流作为乡村社会摆脱衰退、实现振兴的关键。21世纪初期,城乡统筹被列入“五大统筹”之首,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原则被具体化,切实提升了乡村与城市交流的基准和条件。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在将乡村振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庞大的政策群,建构起城乡交流的政策体系。城乡交流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国家通过政策创新实现城乡交流的条件积累,建立起包括人才、土地、资本等在内的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乡交流”获得新的战略定位并被充分展开。同时,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相衔接,建立起城乡间相互援助体系。但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发展落差导致城乡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城乡交流政策依然存在较大的政策调整和提升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东辉  
山东在合村并居实践中的教训为“三农”工作敲响了警钟,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村并居政策产生的主要背景既有“空心村”的治理困局,也有“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利益驱动。基层政府难以给出农民满意的搬迁安置条件,再加上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农民意见很大。此外,这种模式还有可能加剧基层的财政负担,最终导致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合村并居政策不能一停了之,要从中吸取教训,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好其所遗留的问题,加强对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俊华  王阳  
目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政策是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以2013年1月—2021年7月中央层面发布的121份农村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和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农村产业政策的成效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存在"局部聚集"现象;政策工具呈现"重环境型、轻需求型";政策效力整体处于良好及以上,部分政策在政策受众、政策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梳理政策退出、延续、升级、新增的优化调整清单,提出政策优化调整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慧敏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制定了时间表、绘制了路线图。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笔者将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新政加以梳理,为乡村振兴之路上,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倩  李瑾  
智慧乡村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体现出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特征,也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对于智慧乡村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既要评价已取得的应用成效,也要重视未来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长  王韫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点战略,城乡融合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城乡融合与乡村融合战略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存在诸多掣肘。文章基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要素展开研究,剖析现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王华  
我国水果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与消费国,近十年来,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种植者生产投入增加与效益下降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与国产水果总体质量不高的矛盾,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效益逐步下降、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优质化提升存在瓶颈等问题,对此建议,加强规划指导,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激励生产主体向品质提升要效益;促进品牌建设,推进水果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种质资源、技术装备开发应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闻勇  薛军  
通过构建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份城乡各级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效率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整体上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规模无效是主要原因;小学投入效率低于初中;城市规模效率整体低于农村。中部地区城乡各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但农村技术效率低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整体效率水平最低,东部地区农村财政投入效率高于城市,且存在较大城乡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建海  曹艳  王轶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创业培训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人数。异质性分析发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不能拉动生存型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东部地区金融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中部地区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产业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拉动效应。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不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对当地就业劳动效应存在时滞性,创业培训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一般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产业扶贫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建议地方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力求做到精准施策,进一步发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晖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方面需要根据错综复杂的国家环境调整经济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完善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大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内部可循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已具备了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持久的供给能力,未来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环成  
康养小镇建设不仅迎合了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近些年,在政策支持下,康养小镇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具有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完善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康养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探讨,在分析康养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康养产业链完善和乡村产业支撑等几方面给出康养小镇未来发展策略,为发挥康养小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新华  曾红  周娟  
既有研究都认为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被规模经营主体替代。但是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小农户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其途径便是服务规模化。不过,我国小农户"小而散"的固有属性使农业社会化服务难以实现规模化,从而直接制约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唯有通过组织化才能助推小农户在服务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以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担纲者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