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8)
- 2023(15449)
- 2022(12798)
- 2021(11805)
- 2020(9779)
- 2019(21697)
- 2018(21292)
- 2017(41663)
- 2016(22326)
- 2015(24525)
- 2014(24179)
- 2013(24176)
- 2012(22391)
- 2011(19876)
- 2010(20369)
- 2009(18967)
- 2008(18846)
- 2007(17415)
- 2006(15527)
- 2005(13908)
- 学科
- 济(97576)
- 经济(97466)
- 业(95689)
- 企(77016)
- 企业(77016)
- 管理(74988)
- 农(51620)
- 方法(36373)
- 业经(35112)
- 农业(34406)
- 财(31945)
- 数学(27796)
- 数学方法(27488)
- 中国(24582)
- 地方(22563)
- 制(21859)
- 务(20255)
- 财务(20237)
- 财务管理(20205)
- 策(19876)
- 技术(19865)
- 企业财务(19150)
- 贸(16425)
- 贸易(16414)
- 体(16155)
- 划(15981)
- 易(15922)
- 理论(15804)
- 和(15552)
- 学(14327)
- 机构
- 学院(320557)
- 大学(308593)
- 济(137836)
- 经济(135069)
- 管理(129357)
- 理学(111066)
- 理学院(109977)
- 管理学(108518)
- 管理学院(107894)
- 研究(103431)
- 中国(82849)
- 财(65435)
- 农(64181)
- 京(63636)
- 科学(59932)
- 江(51726)
- 所(50844)
- 财经(50259)
- 中心(49651)
- 业大(48656)
- 农业(48598)
- 经(45481)
- 研究所(45365)
- 经济学(40488)
- 州(40242)
- 范(39300)
- 北京(39071)
- 师范(39016)
- 院(37021)
- 经济学院(36632)
- 基金
- 项目(208799)
- 科学(167120)
- 研究(158839)
- 基金(152275)
- 家(130211)
- 国家(128886)
- 科学基金(112876)
- 社会(104018)
- 社会科(98339)
- 社会科学(98310)
- 省(84468)
- 基金项目(80875)
- 自然(70168)
- 教育(69895)
- 自然科(68546)
- 自然科学(68531)
- 划(67785)
- 自然科学基金(67351)
- 编号(65448)
- 资助(60053)
- 成果(51568)
- 发(47435)
- 创(46145)
- 部(46079)
- 重点(45719)
- 课题(44243)
- 业(43121)
- 国家社会(42774)
- 创新(42342)
- 性(41931)
- 期刊
- 济(167836)
- 经济(167836)
- 研究(93742)
- 农(67343)
- 中国(64683)
- 财(53168)
- 管理(49502)
- 农业(45506)
- 科学(44194)
- 学报(42651)
- 业经(34759)
- 融(34681)
- 金融(34681)
- 大学(34506)
- 学学(33141)
- 技术(28167)
- 教育(27609)
- 财经(24731)
- 经济研究(24432)
- 业(23428)
- 问题(22568)
- 经(21444)
- 技术经济(17745)
- 世界(16715)
- 现代(16614)
- 版(16498)
- 农村(16272)
- 村(16272)
- 农业经济(15889)
- 商业(15760)
共检索到488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玉霞
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政策资源下乡,使得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境日趋复杂。而“适应性执行”成为基层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新动向。基于鄂西Y县的柑橘产业政策实践发现,基层政府的政策“适应性执行”是为了寻求规范化完成政策任务指标的压力和获取最大政策执行绩效之间的平衡而产生,其通过组织适应、资源适应及规则适应快速完成了政策目标并成功展示了政府政绩。但政策“适应性执行”本质上追求的是政策落实的短期片面有效性,一旦任务完成,其政策效力就会边际递减,政策的后续落实便会出现滞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业政策执行的调试需要均衡农业资源配置、畅通农民参与及利益表达渠道,进而提升农业政策执行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红
政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处于首要的地位,然而各种政策的最终落实和维护都需要基层政府卓有成效的执行。本文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对C县H镇农业现代化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政策执行面临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政府执行变通、奥尔森困境下的政策认同迷失、歪嘴和尚隐喻下的差序化信任等四重困境。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如何破解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适用性、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瑞春
基层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但基层年轻干部在自我成长过程面临着心态、素养及行动方面的障碍。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必须摆正心态,摒弃私心杂念;提升素养,筑牢思想堡垒;勇于行动,练就担当本领,为自我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龙海波 李苍舒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农业政策目标,针对三农领域实施的特殊金融制度性安排。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融资手段和优惠存贷利率,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进行资金扶持。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方式必须不断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与地方政府特色优势产业和特殊担保方式相结合,
关键词:
创新支持 农业政策性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倩茹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基层干部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干部的个人本领。然而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育意识淡薄、培育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育成效性需提升等问题。为了提高培育的实效性,强化培育的效果,需要国家与社会、基层干部个人、所属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祝琴 裘欣 林永钦 吴强 孔琳
基于“双循环”背景,本文构建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产业链主体策略集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政府引导和监管行为对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引导性农业补贴对产业链主体策略向合作演化的引导作用明显,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是倒逼各产业主体选择合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政府监管下的主体违约成本是各产业主体自主协同又一因素。本研究为“双循环”背景下政府引导和监督行为如何提升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的高效协同,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产业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俊华 王阳
目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政策是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以2013年1月—2021年7月中央层面发布的121份农村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和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农村产业政策的成效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存在"局部聚集"现象;政策工具呈现"重环境型、轻需求型";政策效力整体处于良好及以上,部分政策在政策受众、政策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梳理政策退出、延续、升级、新增的优化调整清单,提出政策优化调整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优化调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君锋 石培基 张韦萍 才文顺 李昕阳 李雅丽
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发展措施,将有效促使乡村振兴战略长远推进,形成我国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基于甘肃省86个县域研究单元,从创新投入、创新保障、创新效果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8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就农村地区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甘肃省农业农村整体创新发展得分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为缓慢。综合创新能力得分较高的县(区)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东部,得分较低的县(区)主要集中在南部民族地区。河西地区创新保障和创新效果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南部民族地区创新投入水平较低。(2)全省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西高东低,2013年以后逐渐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趋势;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北高南低;在东南—西北方向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创新发展指数方向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锁定性。(3)创新发展热点区域集中在河西地区张掖市、武威市及金昌市,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南部民族地区;极冷点区和极热点区数量减少,县域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差距在减小。(4)多元资本投入、农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农业基础设施配置、农业发展政策等通过内外因素结合创新发展供需两侧作用于甘肃省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时空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品牌农业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海燕 周倩 祁瑞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转型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农业转型发展需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为准绳,其实现过程中需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条件。受限于原有基础薄弱,当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供给力度,加速各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同时增强农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旭念
基层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过程,农林高校大学生是参与基层创业的主力军。当前环境下,农林高校大学生基层创业遭遇信息孤岛、教育碎片、缺乏实践等现实瓶颈,创新创业环境呈现量少质低的现实窘境。因此,围绕高校、政府两主体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搭建政策平台等途径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
从单纯种植粮食到供给多样化农产品,再到满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对农业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消费,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展、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为方向的"大农业"思想赋予农业和乡村的各种功能以经济价值,使过去被隐藏的价值能够显化并得以实现。由此,大农业可以成为乡村资本积累的源泉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并让乡村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上的独一无二性彰显无疑。
关键词:
大农业 多功能性 农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基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