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3)
2023(8610)
2022(6928)
2021(6397)
2020(5263)
2019(11476)
2018(10752)
2017(20991)
2016(10796)
2015(11694)
2014(11525)
2013(11450)
2012(10690)
2011(9703)
2010(10128)
2009(10216)
2008(9269)
2007(8444)
2006(7554)
2005(6871)
作者
(29967)
(25025)
(24546)
(23498)
(15677)
(11881)
(11301)
(9766)
(9463)
(9076)
(8583)
(8522)
(7899)
(7839)
(7778)
(7708)
(7254)
(7143)
(7057)
(7032)
(6086)
(6018)
(5891)
(5822)
(5776)
(5685)
(5468)
(5340)
(5075)
(4983)
学科
(43686)
经济(43638)
(37837)
管理(27114)
(26707)
金融(26707)
(26167)
(25525)
企业(25525)
(25431)
银行(25428)
(24579)
中国(21487)
农业(17591)
(16543)
(16470)
方法(15305)
业经(13841)
数学(13635)
数学方法(13536)
地方(11664)
中国金融(11226)
(11012)
财务(10994)
财务管理(10973)
(10920)
保险(10829)
企业财务(10570)
(9433)
土地(9271)
机构
学院(150197)
大学(146147)
(62466)
经济(60884)
管理(56531)
中国(50292)
研究(47906)
理学(46846)
理学院(46382)
管理学(45639)
管理学院(45378)
(34344)
(30168)
(29804)
中心(26327)
财经(26319)
科学(26257)
(24284)
(23815)
(23139)
(22735)
农业(21872)
银行(21797)
(21583)
业大(21476)
金融(21177)
(20511)
研究所(20382)
经济学(19978)
(19770)
基金
项目(94414)
科学(74202)
研究(72192)
基金(68892)
(58500)
国家(57883)
科学基金(50102)
社会(47889)
社会科(45135)
社会科学(45121)
(37459)
基金项目(36246)
教育(31133)
编号(30407)
(30025)
自然(29984)
自然科(29240)
自然科学(29231)
自然科学基金(28709)
资助(27761)
成果(24626)
重点(20803)
(20711)
(20624)
课题(20259)
国家社会(19945)
(19906)
(19563)
(19394)
创新(18105)
期刊
(76015)
经济(76015)
研究(48167)
(40107)
金融(40107)
中国(36118)
(34144)
(26859)
科学(21235)
农业(21000)
学报(20982)
管理(18041)
大学(17295)
学学(16822)
业经(15788)
财经(13079)
(10941)
农村(10593)
(10593)
经济研究(10222)
教育(10212)
技术(9767)
问题(9580)
农业经济(9119)
(8526)
理论(8295)
(7625)
实践(7547)
(7547)
财会(7214)
共检索到244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琪琪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既满足了农业经营者的融资需求,也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以及发展了新型农业,对助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然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除发达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明显运行不畅,风险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存在抵押物相关风险、违约风险以及抵押权实现风险,对抵押物相关风险的防范可从化解评估风险、价值波动风险,合理限制承包方单方解除权来应对。对违约风险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分险等方面进行防范。尽管对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方式问题存有争议,但是不应否定传统抵押权实现方式即折价、拍卖、变卖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的适用,同时可运用创新管理、托管等创新方式,结合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庭内实现和庭外实现方式多角度、多方面促进抵押权的高效实现,促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的开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琪琪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既满足了农业经营者的融资需求,也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以及发展了新型农业,对助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然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除发达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明显运行不畅,风险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存在抵押物相关风险、违约风险以及抵押权实现风险,对抵押物相关风险的防范可从化解评估风险、价值波动风险,合理限制承包方单方解除权来应对。对违约风险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分险等方面进行防范。尽管对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方式问题存有争议,但是不应否定传统抵押权实现方式即折价、拍卖、变卖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的适用,同时可运用创新管理、托管等创新方式,结合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庭内实现和庭外实现方式多角度、多方面促进抵押权的高效实现,促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的开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秀鹏  
放活土地经营权旨在盘活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于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面临法律与现实双重困境。破解困境的对策主要在于激活土地经营权的活力,使其市场流通性显著增加。法律规范层面应将土地经营权限定为物权,对其设立及其抵押权的设立采登记生效模式,且应明确抵押权的客体就是土地经营权本身。社会实践层面应构建规范的流转市场,引入第三方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改芹  
“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农地权利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当前土地经营权性质悬而未决的状态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欠缺不利于法律统一适用,不利于农地流转秩序稳定和农民利益保护。完善土地经营权释放土地要素活力,后续立法应以司法解释形式明确土地经营权性质,以“农地流转法定保险”代替“风险保障金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等相关配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运仓   申倩芳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土地的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是“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当前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通过制定专门法、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相应保险制度来予以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杨  孙蕊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经营权性质和担保形式,对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法律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属性为物权,融资担保形式为抵押。(2)地上农作物原则上不纳入抵押权效力范围,但农业设施等其他地上构筑物除外。(3)土地经营权抵押采用登记生效主义更能确保交易安全。(4)合理限制承包方对流转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可以保障抵押权稳定。(5)通过执行程序实现抵押权时,价值较小的土地经营权不宜坚持拍卖优先原则;增加强制管理这一实现方式,并允许与拍卖程序并行。研究结论:土地经营权是农地财产归属与利用相分离的结果,基于权利结构与权利客体的特殊性,其融资担保制度不能被一般规则所涵括。在未来出台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立法中,应当在给予土地经营权人更多法律保护的基础上兼顾其他主体利益,并针对不同特点的土地经营权采用相适应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促进融资担保功能的实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惠敏  张一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与继续脱贫攻坚同样重要,当前部分低收入脱贫人群仍存在返贫风险。论文首先指出我国返贫的现状具有不均衡性、频发性与危害性大的特点,随后分析当前造成返贫的原因,主要有政策、贫困人口自身、客观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返贫防范机制需要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与金融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扶贫等方面入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惠献波  
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展开,农村土地处置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的发展。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县、中牟县、光山县、汝阳县调研资料为依据,运用决策分析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林波  乔逸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项目制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项目制治理方式在项目主体、补贴对象、运行方式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项目主体由政府与农户、政府与项目承包者向政府、项目承包者和农户等多元主体转变,补贴对象从项目承包者和农户转变为承包者,运行方式由项目承包者申报和政府动员农户转变为项目承包者申报和动员农户,绩效考核由补贴到位情况向资金使用效率转变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以产业项目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将面临不同的风险转化问题。实地调研表明,地方政府主导乡村产业振兴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向政治、责任或信任风险转化的现实困境。本文利用"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的分析框架,以湖南省X地区A、B、C三县(市)的特色茶产业开发为例,阐述了地方政府产业项目治理策略与风险转化的逻辑过程。研究发现:在乡村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产业政策或项目协议的不完全性,存在着大量的"剩余控制权";地方政府、产业项目承包者和农户等主体争夺乡村产业项目中的"剩余控制权"引发争议,争议解决机制失效导致市场风险向政治、责任和信任风险转化。为防范风险转化,应当扩大乡村产业项目中的"特定权利",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完善第三方法律解决争议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阳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出现拓宽了农业生产资金的渠道来源,有效地解决了农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展开,信用风险、农村土地处置风险等不利因素也日益凸显出来,制约了抵押贷款业务的进一步推广。为此,以抵押贷款流程为主线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林  曹秋菊  陈胜美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试点中日渐凸显的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惜贷、惧贷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业务发展慢、推广难的首要障碍。通过走访、咨询、问卷调查及对试点地区已出现的风险案例的分析,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从金融机构的视角识别为制度风险、经营风险、抵押物风险、金融风险,并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这些风险的引致因素;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对各类风险及其引致因素进行评估;最后依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为金融机构有效防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淑怡  樊鹏飞  张兰  
农地"三权分置"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放活经营权则是农地"三权分置"的重要目的。放活经营权的核心要义是界定经营权的性质,构造经营权的内容,实现经营权的法律化表达。考虑到农地经营权在"三权分置"中的体系定位,农地经营权应该具备农业生产功能、流转功能和抵押担保功能。从经营权价值功能和物权法理论考量,农地经营权应当被界定为以农地为权利客体的不动产用益物权。考虑到经营权价值功能及物权属性,结合"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农地经营权应该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利内容。从立法层面看,农地经营权的法律化应该是在既有法律框架下,遵循合法合宪原则、科学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具体的法律修订过程中,应继续沿用"经营权"这一表述,并将农地经营权的权利主体范围扩展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所有民事主体,经营权的权利取得和灭失要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未来还应尝试颁发农地经营权证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本文基于合作社的视角,从事前甄别、过程控制与事后履约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事前甄别机制能有效发挥合作基础辨识和授信准入甄别的作用,实现事前风险预防;监控约束和信用捆绑是过程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能有效实现利益关联和横向监督;社会资本的信号传递、惩戒机制以及供应链内部成员关系的专用性是事后履约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借助限制性准入、声誉、信任惩戒以及社会网络等方面的激励相容来实现信贷履约。为此,本文建议积极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供应链信贷风险监控体系,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永清  
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是农民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该文通过对C省D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的因素。该文认为,政策、制度、农民的家庭财产以及农户的素质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风险有显著影响,在农民家庭的财产多、农户素质高以及相关政策和制度良好的条件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小。该文还提出了如何控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的具体对策,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科学的土地抵押物评估体系、实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及提高农民的个人素质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爽   李静   刘梦珊  
近些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逐年增多,整体规模也持续提升,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推动力。相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融资模式较为复杂,在自身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问题。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打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融资困境,结合现有成熟经验,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