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0)
- 2023(11071)
- 2022(8677)
- 2021(7993)
- 2020(6238)
- 2019(13689)
- 2018(13887)
- 2017(25927)
- 2016(14160)
- 2015(15611)
- 2014(15051)
- 2013(14606)
- 2012(13108)
- 2011(12064)
- 2010(12319)
- 2009(11691)
- 2008(11219)
- 2007(10263)
- 2006(9430)
- 2005(8407)
- 学科
- 济(57938)
- 经济(57856)
- 农(49818)
- 业(43532)
- 农业(33263)
- 管理(32315)
- 企(22942)
- 企业(22942)
- 业经(21644)
- 中国(17599)
- 方法(16698)
- 地方(13930)
- 数学(13564)
- 数学方法(13366)
- 发(13043)
- 农业经济(12742)
- 学(12512)
- 制(12477)
- 财(11484)
- 发展(11275)
- 展(11260)
- 策(10078)
- 贸(9832)
- 贸易(9825)
- 村(9734)
- 农村(9711)
- 易(9524)
- 体(9458)
- 银(8810)
- 银行(8782)
- 机构
- 学院(202728)
- 大学(195608)
- 济(79985)
- 经济(78244)
- 管理(74028)
- 研究(70563)
- 理学(64093)
- 理学院(63393)
- 管理学(62076)
- 管理学院(61738)
- 农(57368)
- 中国(53941)
- 科学(44638)
- 农业(43613)
- 京(40823)
- 业大(37709)
- 所(36192)
- 财(33695)
- 中心(33011)
- 研究所(32951)
- 江(32525)
- 范(29211)
- 师范(28925)
- 农业大学(26974)
- 财经(26386)
- 州(25295)
- 北京(24396)
- 院(24333)
- 经(23990)
- 省(23986)
- 基金
- 项目(136334)
- 科学(107665)
- 研究(103006)
- 基金(97810)
- 家(85716)
- 国家(84854)
- 科学基金(72081)
- 社会(66081)
- 社会科(61882)
- 社会科学(61865)
- 省(55731)
- 基金项目(52112)
- 教育(45735)
- 划(45360)
- 自然(44608)
- 编号(44475)
- 自然科(43537)
- 自然科学(43525)
- 自然科学基金(42706)
- 资助(37194)
- 成果(35659)
- 农(32994)
- 发(31794)
- 重点(30701)
- 课题(30064)
- 部(29262)
- 创(28336)
- 国家社会(27316)
- 创新(26410)
- 性(26142)
- 期刊
- 济(101174)
- 经济(101174)
- 农(64052)
- 研究(55731)
- 中国(44502)
- 农业(43236)
- 学报(34673)
- 科学(32914)
- 大学(26965)
- 学学(25778)
- 业经(24697)
- 财(23343)
- 管理(23321)
- 教育(22566)
- 融(20605)
- 金融(20605)
- 业(19780)
- 技术(16032)
- 农业经济(15207)
- 农村(15021)
- 村(15021)
- 问题(14676)
- 版(13922)
- 经济研究(13274)
- 世界(12039)
- 财经(12013)
- 业大(11060)
- 资源(10594)
- 社会(10515)
- 经济问题(10502)
共检索到304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真正需要再造的不仅是地域、行政或物理意义上的“农村社区”,而是具有高度自我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和强有力社会功能的“农村社区”。如何让农村社区能够真正运作起来?农村社区组织化在现实中是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中内含差异甚至是具有冲突性的组织化逻辑。“为社区工作”还是“与社区工作”,“建立组织庇护”还是“整合个体差异”,“他组织化”还是“自组织化”?为此,可以通过“投资型组织化”这一理念,在比较视野中反思性地讨论农村社区组织化的逻辑平衡和实践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博 程晨
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行政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而形成的不同于传统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形态,新型农村社区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化住房,保证农民均等化、高质量享受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集中化住房能够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有助于推动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住结构的变化,农村治理体系也将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文明 法治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岩
农村社区教育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特别是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呈现典型的公共性。其公共性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理解,一是价值维度,侧重体现农村社区教育在维护公共利益、塑造公共精神方面表现出的核心价值;二是实体维度,重点关注农村社区教育在解决公共问题、培育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基于此,本文结合“原子化之困”“碎片化之困”和“粗放化之困”表征,分析了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公共性消解困境,提出了重塑公共性的建设路径。具体包括,价值维度:推动核心价值引领发展;结构维度:加强多元主体有效共治;功能维度:促进服务供给精准高效,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提供启示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区教育 社区治理 公共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岩
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价值使命,内在秩序与外部表现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变。本研究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基础,围绕“何为公共价值、如何创造公共价值”的价值分析主线,进一步厘清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价值关联,把握农村社区教育本质。结合公共价值的关键要素,从服务的价值、结果或产出的价值以及信任与合法性的价值三个维度具体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提出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的农村社区教育顶层设计;多元合作,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化治理基础;精准递送,增强农村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马建富
农村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的平台与载体,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关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的改善丰富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然而,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在面临巨大社会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缺乏社会广泛关注及多维发展动力不足等系列困境。基于此,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应当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善用多方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晓鹏
农村社区营造是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寻求到的一种自我驱动发展模式,不仅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相契合,而且也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相符合。另外,农村社区营造所蕴含的"人、文、地、景、产"五个核心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也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遵循农村社区营造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依据乡村工业发展导向型农村、新业态发展导向型农村和农业发展导向型农村的异质性特征分别为它们探寻合适的社区营造路径,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此,才能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异质性 农村社区营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毓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逐步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快速向农村社区下移,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逐渐脱节于现代农村社区发展需求,各种矛盾开始在此集聚,新的治理问题凸显。如何通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但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优化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村 社区治理 优化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海华 吴扬 李斌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是农村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内涵解析与现实审视,确定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内涵与主体;探索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可能路径,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政策制度保障、管理模式和运行流程;并对农村社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提供者和享有者三个主体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即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使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公共设施缺乏、群众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在增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金林 韦家旭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转型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莹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会计体制得以不断健全与完善,形成了众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农村经济活动管理的需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融合趋势、环境会计理论、乡土文化复兴、村民民主自治、经济结构转变等催生了农村会计体制建设的一系列新需求。农村会计体制建设,应聚焦新需求,着力解决领导体制、制度建设、人才队伍三个层面存在的瓶颈制约,从明确立法地位、理顺管理体制、优选管理模式、改进会计制度、规范内控制度、培育职业队伍、强化信息支撑等方面综合施策、优化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会计 会计体制 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