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8)
2023(16771)
2022(14423)
2021(13677)
2020(11318)
2019(25975)
2018(26210)
2017(50401)
2016(27335)
2015(31017)
2014(30670)
2013(30151)
2012(27285)
2011(24531)
2010(24749)
2009(22955)
2008(21964)
2007(19367)
2006(17023)
2005(14773)
作者
(76440)
(63764)
(63067)
(60003)
(40261)
(30485)
(28700)
(24901)
(24088)
(22685)
(21633)
(21299)
(19926)
(19895)
(19423)
(19203)
(19190)
(18663)
(18097)
(18063)
(15704)
(15559)
(15449)
(14659)
(14270)
(14181)
(14127)
(13976)
(12875)
(12567)
学科
(107830)
经济(107716)
(79861)
管理(73903)
(55766)
企业(55766)
(52264)
方法(47470)
数学(41624)
数学方法(40891)
农业(34762)
中国(28317)
业经(28258)
(26127)
地方(23584)
(21812)
(21323)
(18992)
贸易(18981)
(18411)
理论(18025)
技术(16013)
环境(15747)
(15683)
(15418)
(15187)
银行(15152)
(14948)
(14698)
(14660)
机构
学院(377768)
大学(373696)
管理(152096)
(146070)
经济(142555)
理学(132005)
理学院(130609)
管理学(128060)
管理学院(127393)
研究(121950)
中国(92702)
(79599)
科学(76643)
(74787)
(64870)
业大(61190)
(60216)
中心(57640)
农业(57172)
(56344)
研究所(54596)
财经(51188)
(50979)
师范(50581)
北京(49576)
(46571)
(45948)
(44128)
经济学(41590)
经济管理(40485)
基金
项目(260330)
科学(204264)
研究(193942)
基金(186687)
(161469)
国家(160030)
科学基金(138069)
社会(120900)
社会科(114037)
社会科学(114001)
(103298)
基金项目(99240)
自然(89059)
教育(88851)
自然科(86937)
自然科学(86919)
(85438)
自然科学基金(85301)
编号(82727)
资助(76291)
成果(66435)
重点(57600)
(56607)
(55889)
课题(55588)
(53614)
创新(49897)
科研(49139)
项目编号(49019)
国家社会(48704)
期刊
(166203)
经济(166203)
研究(106291)
(75498)
中国(74767)
学报(58471)
科学(54460)
管理(51345)
农业(51321)
(48416)
大学(45385)
教育(43976)
学学(42569)
技术(34417)
业经(33016)
(32795)
金融(32795)
(24491)
图书(24251)
经济研究(24058)
财经(23216)
问题(22508)
(20010)
(19745)
科技(18356)
技术经济(18295)
理论(17496)
资源(17205)
现代(17117)
书馆(16774)
共检索到55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在基层社会的运作为例,考察不同治理模式下农村小型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在村级自主治理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均由村民及村级自组织完成,公共品的治理成本低、供给效率高、农民的满意度高。在多元共治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分别由村民、市场、政府承担。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实现了项目在基层社会的规范化运作,但却产生了治理成本增加、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民满意度降低等治理困境。因此,在资源输入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将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是农村小型公共品治理有效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建萍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更甚。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增加,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传统以土地为养老保障的农村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农村地区老年人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较大。需要结合农村现实情况,探索兼顾农村老年人医养双重需求的养老模式。医养融合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大量老年人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生理与心理需求。本文结合农村老龄化发展现状,阐述农村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剖析农村医养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延章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结合服务设计思维进行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设计研究,从理念、维度、要素、层次、价值五个方面展开用户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分析,提出了创新服务设计理念、拓展服务设计维度、优化服务设计要素、细分服务设计层次、发挥服务设计价值的用户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设计方法,旨在通过用户参与式服务设计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用户体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君  王海兵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审计如何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村级小微权力审计是打通党内监督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小微权力审计框架,包括小微权力审计的供给、需求和环境,探讨DES模型在小微权力审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村级小微权力审计的保障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悦  刘用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金融配置效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两端的矛盾变化;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困境的本质成因,并结合数字科技的技术优势提出相应破解思路;其后以成都“农贷通”模式为范例,从实践层面归纳破解困境、提升效率的方法举措,并提炼理念原则;最后提出政府在合理职能边界内,围绕疏通市场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应当采取的措施取向。其意义在于,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供需有效衔接、创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梳理理论逻辑并总结有益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岩  
农村社区教育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特别是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呈现典型的公共性。其公共性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理解,一是价值维度,侧重体现农村社区教育在维护公共利益、塑造公共精神方面表现出的核心价值;二是实体维度,重点关注农村社区教育在解决公共问题、培育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基于此,本文结合“原子化之困”“碎片化之困”和“粗放化之困”表征,分析了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公共性消解困境,提出了重塑公共性的建设路径。具体包括,价值维度:推动核心价值引领发展;结构维度:加强多元主体有效共治;功能维度:促进服务供给精准高效,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提供启示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秋红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浙江、安徽、四川3省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民对改善农村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程度认知、满意程度评价,从需求视角剖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有待改善的重点领域。研究表明:虽然目前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政策措施重点基本能契合农民的有关需求,但农民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有较强烈的需求;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农民最看重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与他们最不满意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劳动就业和便民服务)所体现的需求应得到不同回应;不同地区应基于农民的主要需求明晰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成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伟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经过精准扶贫,全国的农村地区实现了脱贫摘帽,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减贫奇迹。此后,中央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拉开了乡村振兴大幕。从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支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为主的产业运营新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运营水平,具有多方面的运营优势。但同时,在产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主体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以及空间地理劣势等问题,从而制约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因此,从组织、运营视角完善产业运营新模式,有利于以乡村产业兴旺为抓手,巩固脱贫产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杨汗青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大“主旋律”。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乡村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许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调查和研究了我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建设发展现状,调查覆盖了多样化的农村地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千村调查”结果。整体来看,该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研究凸显了以下特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勇  张美琪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福祉以及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基层调研结果阐述了哈尔滨市双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本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努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借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关系。文章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应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