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9)
- 2023(14286)
- 2022(11843)
- 2021(10863)
- 2020(9037)
- 2019(19986)
- 2018(20006)
- 2017(37735)
- 2016(20225)
- 2015(22650)
- 2014(21965)
- 2013(21493)
- 2012(19161)
- 2011(17073)
- 2010(17651)
- 2009(16953)
- 2008(16591)
- 2007(15129)
- 2006(13321)
- 2005(11895)
- 学科
- 业(90875)
- 济(86958)
- 经济(86859)
- 企(73125)
- 企业(73125)
- 管理(68268)
- 农(50470)
- 方法(36961)
- 农业(33697)
- 业经(32878)
- 数学(28917)
- 数学方法(28377)
- 财(26194)
- 中国(23019)
- 技术(18438)
- 务(18312)
- 财务(18273)
- 财务管理(18252)
- 制(17936)
- 理论(17267)
- 企业财务(17189)
- 策(16667)
- 地方(16164)
- 贸(15211)
- 贸易(15198)
- 易(14791)
- 和(14673)
- 划(14633)
- 体(13903)
- 农业经济(12767)
- 机构
- 学院(290632)
- 大学(276131)
- 济(119605)
- 管理(118657)
- 经济(117304)
- 理学(102486)
- 理学院(101601)
- 管理学(99727)
- 管理学院(99235)
- 研究(87817)
- 中国(70818)
- 农(60268)
- 京(56597)
- 财(53031)
- 科学(52743)
- 业大(46329)
- 农业(45680)
- 江(45588)
- 所(42794)
- 中心(42272)
- 财经(41625)
- 研究所(38393)
- 经(37675)
- 州(35970)
- 北京(34467)
- 范(34284)
- 经济学(34265)
- 师范(34005)
- 经济管理(33965)
- 院(31317)
- 基金
- 项目(191845)
- 科学(153324)
- 研究(145816)
- 基金(137927)
- 家(118153)
- 国家(116958)
- 科学基金(103094)
- 社会(93722)
- 社会科(88530)
- 社会科学(88506)
- 省(80145)
- 基金项目(72723)
- 教育(66124)
- 自然(64755)
- 划(63593)
- 自然科(63355)
- 自然科学(63342)
- 自然科学基金(62206)
- 编号(61732)
- 资助(55100)
- 成果(47646)
- 创(43558)
- 发(42768)
- 重点(42395)
- 课题(41539)
- 部(41030)
- 业(40643)
- 创新(39854)
- 国家社会(38217)
- 制(37724)
- 期刊
- 济(141952)
- 经济(141952)
- 研究(78142)
- 农(64426)
- 中国(60301)
- 管理(46138)
- 农业(43579)
- 财(42920)
- 科学(40056)
- 学报(38776)
- 业经(32035)
- 大学(31380)
- 学学(30194)
- 教育(29498)
- 技术(29411)
- 融(26932)
- 金融(26932)
- 业(22783)
- 经济研究(20395)
- 财经(19762)
- 问题(18667)
- 经(17138)
- 技术经济(16890)
- 版(15454)
- 农村(15313)
- 村(15313)
- 农业经济(15290)
- 科技(15225)
- 商业(14779)
- 统计(14604)
共检索到43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眉 陈国海 晏培华 周龙海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表现出跨学科跨专业、产学研结合、科技与产业结合等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时代性胜任素质要求,而既有相关研究重显性胜任特征而轻隐性胜任特征。为此,选取广东省某农牧龙头企业的29名农业科技人才作为研究样本,在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展开质性研究,归纳和总结农业科技人才更为深层次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为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遴选和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8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3个层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属于基础性胜任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类于保障性胜任特征,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则为时代性胜任特征。从而可知,农业企业应尤其注重农业科技人才时代性胜任特征培育,在加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其身心素养和崇高品德的培育。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胜任力 人才培育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城乡等值化提供了现实性指导,同时也对相关支持体系提出了必然性要求,而人才支持体系则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更多职业化人才引向乡村就业,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完成价值实现。作为具备乡村情怀与第一、二、三产业工作经验的职业化人才,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拟构建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解决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之间的匹配度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提升就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农民工 转职就业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
从单纯种植粮食到供给多样化农产品,再到满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对农业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消费,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展、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为方向的"大农业"思想赋予农业和乡村的各种功能以经济价值,使过去被隐藏的价值能够显化并得以实现。由此,大农业可以成为乡村资本积累的源泉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并让乡村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上的独一无二性彰显无疑。
关键词:
大农业 多功能性 农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梦茜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人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宇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在实现总量安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多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经历了从现代农业1.0版向4.0版逐渐演变的过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明确重点任务和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多元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冬冬
当前我国以硬法规制为核心的农业知识产权治理存在保护成本较高、交易与转化机制不畅、海外纠纷应对软法规范缺乏等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发展需求。软法保护是硬法规制的有力补充,软法保护可以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交易和转化效率、形成海外保护合力。应从加强政社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数字化信息资源法律指引机制、推动涉农机构海外纠纷应对联动机制三个方面,完善农业知识产权软法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阳
随着国家对新型农业的重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业依靠直播的模式进行营销,这对乡村振兴造成的影响巨大。本文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了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速度以及乡村振兴现代化转型等方面,研究了网络直播营销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直播营销体系和品牌意识、直播营销人才、网络直播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体系四个方面,阐述目前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在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一南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就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具体形式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和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两类。在近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营风险集中于规模经营户、农民劳动激励不足、农地非粮化加剧和抬高土地租金成本。相应地,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优势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经营风险分散、农户主体地位得到保持、服务规模化效益得以实现和避免土地成本过快上涨。鉴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推广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服务带动性规模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主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兰婷
我国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事关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分散性、不确定性及时空分布的异质性使得国家集中监管环境的模式在面源污染治理中显露不足。基于新合作主义思想,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政府、农业中间组织、农资经销商和农户四方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化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治理信息模糊、道德风险监管难、责任追究存在障碍的难题,有助于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效。
关键词:
新合作主义 农业 面源污染 治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杨澜 祁妙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非粮化”和“技术进步阻滞”之间的关系,大胆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在地方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菜单式托管、订单式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式托管三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三种托管模式在市场效益性、种养带动性、技术适应性和非粮化缓解程度上的优劣,提出了倡导其他模式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调整、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追责和强化农民培训建立市场+政府双向引导的梯度示范机制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晁娜娜 李靖 乔雨
农业保险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农业保险专业人才欠缺,严重制约其高质量发展,培养大量既懂农业又精通保险的农业保险人才迫在眉睫。农业保险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文章基于高校保险专业农业保险课程建设现状,通过对山西财经大学《农业保险》课程教学模式的梳理总结,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该课程讲授,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保险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余镇涛 白迪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外来资本进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契机。但外来投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能否如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宣称的那样实现"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效果,是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为基础,在控制了生产经营特征、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情况下,对外来投资者比重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外来投资者比重对村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效益提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若不剥离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叠加影响,外来投资者比重的作用将被高估,并且该促进作用与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