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06)
- 2023(23613)
- 2022(20193)
- 2021(18604)
- 2020(15845)
- 2019(35813)
- 2018(35545)
- 2017(67782)
- 2016(37331)
- 2015(41635)
- 2014(41276)
- 2013(40944)
- 2012(37573)
- 2011(33733)
- 2010(33844)
- 2009(31850)
- 2008(31453)
- 2007(28419)
- 2006(25015)
- 2005(22053)
- 学科
- 济(150406)
- 经济(150231)
- 业(118671)
- 管理(110244)
- 企(98594)
- 企业(98594)
- 方法(68190)
- 数学(57199)
- 数学方法(56457)
- 农(54177)
- 财(45227)
- 业经(40407)
- 中国(38607)
- 农业(35763)
- 学(32572)
- 地方(29798)
- 贸(29313)
- 贸易(29302)
- 制(29301)
- 务(28641)
- 财务(28553)
- 易(28513)
- 财务管理(28501)
- 企业财务(27019)
- 理论(25368)
- 技术(24624)
- 和(24128)
- 银(22473)
- 银行(22382)
- 环境(21684)
- 机构
- 学院(533869)
- 大学(529645)
- 济(211227)
- 经济(206698)
- 管理(205027)
- 研究(178738)
- 理学(176957)
- 理学院(174974)
- 管理学(171585)
- 管理学院(170645)
- 中国(135480)
- 科学(115019)
- 京(111873)
- 农(107114)
- 财(98729)
- 所(92374)
- 业大(87447)
- 研究所(84166)
- 农业(83571)
- 中心(82481)
- 江(81513)
- 财经(78305)
- 经(71160)
- 北京(69549)
- 范(67824)
- 师范(67015)
- 州(64917)
- 院(64106)
- 经济学(63473)
- 省(59009)
- 基金
- 项目(361913)
- 科学(282063)
- 基金(261360)
- 研究(256747)
- 家(230999)
- 国家(229016)
- 科学基金(194843)
- 社会(161307)
- 社会科(152599)
- 社会科学(152556)
- 省(143656)
- 基金项目(137836)
- 自然(129069)
- 自然科(126116)
- 自然科学(126075)
- 自然科学基金(123816)
- 划(119963)
- 教育(117571)
- 资助(108140)
- 编号(104093)
- 成果(83790)
- 重点(81505)
- 部(78230)
- 发(77314)
- 创(75344)
- 课题(71614)
- 创新(70201)
- 科研(70190)
- 计划(67537)
- 大学(66501)
- 期刊
- 济(235394)
- 经济(235394)
- 研究(150303)
- 农(101990)
- 中国(100789)
- 学报(94909)
- 科学(83331)
- 财(78308)
- 管理(75264)
- 大学(70621)
- 农业(68848)
- 学学(67310)
- 教育(51631)
- 融(47106)
- 金融(47106)
- 技术(45718)
- 业经(42479)
- 财经(38111)
- 经济研究(36585)
- 业(36374)
- 经(32756)
- 问题(31308)
- 版(29068)
- 技术经济(26623)
- 科技(25841)
- 业大(25285)
- 统计(25209)
- 图书(24717)
- 贸(23853)
- 商业(23664)
共检索到785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波 张鹏
提高农民收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共10年间农民收入与支出结构数据,采用熵权的TOPSIS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农业收入对农民总收入贡献度较大,农业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均是农民总收入和总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农村,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打造“一县一品”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杨澜 祁妙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非粮化”和“技术进步阻滞”之间的关系,大胆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在地方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菜单式托管、订单式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式托管三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三种托管模式在市场效益性、种养带动性、技术适应性和非粮化缓解程度上的优劣,提出了倡导其他模式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调整、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追责和强化农民培训建立市场+政府双向引导的梯度示范机制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服务供给主体在自身及彼此协同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各服务供给主体克服自身局限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合力,高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产性服务业 供给主体 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丽燕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农业生产现代化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农业保障。但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步履维艰、农业生产主体意识滞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终将会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以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阻碍和瓶颈。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对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方式 现代化 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旭起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关键举措。文章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从陕西省农业产业结构当前存在的缺乏战略性、系统化的规划,市场农业观念薄弱、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国家惠农政策缺乏针对性且贯彻落实度不够等3类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协整计量分析方式对陕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陕西省农民人均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农业总产值影响下的结果,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物,而这正是该文研究的重点。并据此提出首先要切实提升宏观调控功能发挥,以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其次,加强农村养殖业重视程度,实现农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骆永民 项福正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选用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家书屋为研究视角,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后发现:农家书屋显著提升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占比,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是不折不扣的“黄金书屋”;农家书屋通过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居民人力资本等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村庄效果更佳,且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农家书屋能够辅助交通、金融等农村基础设施更好地带动非农就业。由此,乡村文化建设不仅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还为其他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
从单纯种植粮食到供给多样化农产品,再到满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对农业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消费,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展、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为方向的"大农业"思想赋予农业和乡村的各种功能以经济价值,使过去被隐藏的价值能够显化并得以实现。由此,大农业可以成为乡村资本积累的源泉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并让乡村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上的独一无二性彰显无疑。
关键词:
大农业 多功能性 农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丰延东 佘茂艳 陈劲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农业专利产出、转化和作用。结果表明:①农业专利数量逐渐增长,但在全国中的比重仍较低,呈区域分散化趋势;②农业专利质量同国内全部专利相比差别不大,但与国外在华专利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③农业专利内外部合作创新水平整体较低,但比国内专利要高;④农业领域内投入经费不足,农业科研人员人均专利产出却较高;⑤农业专利货币转化程度不高;⑥农业专利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存在稳定均衡关系,长期来看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羚雅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与农民创业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互联网使用依然具有"创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与风险偏好效应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服务农民创业的功能。另外,应继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不断释放农民创业潜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互联网 农民创业 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杜宾彬
在“后扶贫时代”,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1—2020年我国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的四大路径,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大于城市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在短期内,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与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高于短期增收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敬敬 王际焱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榆林市榆阳区聚力乡村振兴,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系统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开发现代农业、多元性产业,踏入一条致富新路。“榆阳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为陕西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乡村兴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增收致富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辽宁振兴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辽宁的现代农业仍然相对落后,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新常态和新经济的背景下,辽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辽宁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昳薇 武婧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加强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因此本文研究具备实践意义,探讨约束农户主体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全面展现农民主体作用,使得农村民众可以发挥能动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正向影响,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主体、评价主体。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保险不仅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论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为目标,基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用SWOT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探索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下的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以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