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8)
- 2023(18096)
- 2022(14780)
- 2021(13547)
- 2020(11235)
- 2019(25037)
- 2018(25013)
- 2017(47324)
- 2016(26017)
- 2015(29097)
- 2014(28984)
- 2013(28252)
- 2012(25766)
- 2011(23044)
- 2010(23449)
- 2009(22412)
- 2008(22272)
- 2007(20707)
- 2006(18316)
- 2005(16608)
- 学科
- 济(107126)
- 经济(106986)
- 业(97728)
- 管理(81762)
- 企(79113)
- 企业(79113)
- 农(51773)
- 方法(43027)
- 业经(35777)
- 农业(34328)
- 数学(33748)
- 数学方法(33432)
- 财(32841)
- 中国(30394)
- 制(24450)
- 务(21667)
- 地方(21650)
- 财务(21622)
- 财务管理(21583)
- 企业财务(20370)
- 学(19987)
- 技术(19692)
- 理论(19639)
- 贸(19407)
- 贸易(19398)
- 体(18874)
- 易(18805)
- 和(18329)
- 策(18239)
- 银(17064)
- 机构
- 学院(375297)
- 大学(365511)
- 济(151735)
- 经济(148450)
- 管理(143134)
- 研究(123066)
- 理学(122340)
- 理学院(121060)
- 管理学(118962)
- 管理学院(118301)
- 中国(96660)
- 农(78059)
- 京(76932)
- 科学(75665)
- 财(71090)
- 所(62762)
- 江(60445)
- 农业(60219)
- 业大(59718)
- 中心(57898)
- 研究所(56498)
- 财经(55382)
- 经(50039)
- 范(48321)
- 师范(47822)
- 北京(47560)
- 州(47281)
- 经济学(45028)
- 院(43872)
- 省(40927)
- 基金
- 项目(242869)
- 科学(191049)
- 研究(181314)
- 基金(173624)
- 家(150413)
- 国家(148944)
- 科学基金(128006)
- 社会(115119)
- 社会科(108520)
- 社会科学(108490)
- 省(99048)
- 基金项目(91807)
- 教育(83011)
- 划(80749)
- 自然(80468)
- 自然科(78621)
- 自然科学(78601)
- 自然科学基金(77193)
- 编号(76372)
- 资助(68793)
- 成果(61468)
- 重点(54402)
- 发(54265)
- 部(52705)
- 创(52646)
- 课题(52498)
- 创新(48566)
- 业(48313)
- 国家社会(46999)
- 性(46229)
- 期刊
- 济(181687)
- 经济(181687)
- 研究(106635)
- 农(78829)
- 中国(78465)
- 学报(59188)
- 财(58288)
- 科学(54943)
- 管理(53933)
- 农业(52826)
- 大学(45472)
- 学学(43278)
- 教育(40990)
- 融(36864)
- 金融(36864)
- 业经(36501)
- 技术(34384)
- 业(27752)
- 财经(27462)
- 经济研究(27086)
- 问题(24490)
- 经(23707)
- 版(20941)
- 技术经济(19790)
- 商业(18280)
- 世界(18262)
- 现代(17830)
- 贸(17475)
- 科技(17243)
- 农村(16723)
共检索到568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昳薇 武婧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加强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因此本文研究具备实践意义,探讨约束农户主体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全面展现农民主体作用,使得农村民众可以发挥能动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正向影响,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主体、评价主体。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天言 魏天知 柳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主体性一定程度的多重缺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辨析及其主体性表现,从能力、权利、动力三个维度提出实现农民主体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丽倩 董江爱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指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涵盖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优化乡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成本约束、人才匮乏以及配套制度缺位等问题,这需要农村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推动农村全面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慧农村 “互联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秀红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原动力,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农民主体地位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和辨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关于农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梳理,阐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提出关于提升农民主体地位实现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繁
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紧平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压力加大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高效发展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河北省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庆华 吴晓燕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激活。而激活农民主体性的核心议题,是以体制机制变革达致还权赋能。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激活农民主体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利益牵引为视角,以还权赋能为主线,着眼产业发展与农民参与的双向互动,建构了基于“契合度—参与性”的牵引式治理分析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Y村为个案,以产业发展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构建牵引式治理的衔接机制、参与机制、共赢机制和培育机制。而理想型牵引式治理的迁移扩散,需要实现乡土逻辑、利益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效契合,实现产业的嵌入与融合,强化农民的组织和参与,落实多方的合作与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丽燕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农业生产现代化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农业保障。但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步履维艰、农业生产主体意识滞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终将会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以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阻碍和瓶颈。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对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方式 现代化 重要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彩红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出的重大工程,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农业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培养农业人才、土地改革、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对现代农业的深入探讨,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路径探讨 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梦茜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人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彩
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含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文化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战略依据,两者之间有着趋同的价值追求,实践中又互为支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现代化理念的升华,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注入文化灵魂,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提供发展契机,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红霞 杨启贵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因此,农村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在促进农村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态问题是农村良好发展的重点,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良好发展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