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5)
- 2023(6714)
- 2022(5454)
- 2021(5005)
- 2020(3963)
- 2019(8643)
- 2018(8213)
- 2017(15108)
- 2016(7815)
- 2015(8415)
- 2014(8168)
- 2013(7974)
- 2012(7353)
- 2011(6899)
- 2010(7248)
- 2009(7026)
- 2008(6630)
- 2007(6322)
- 2006(5707)
- 2005(4622)
- 学科
- 济(32393)
- 经济(32357)
- 农(23943)
- 业(22149)
- 农业(16104)
- 管理(15480)
- 企(12981)
- 企业(12981)
- 业经(11164)
- 方法(10689)
- 中国(9433)
- 数学(8027)
- 数学方法(7918)
- 地方(7699)
- 学(7571)
- 财(7517)
- 农业经济(7232)
- 发(7172)
- 制(6569)
- 发展(6277)
- 展(6272)
- 收入(5927)
- 理论(5377)
- 策(4972)
- 贸(4881)
- 村(4880)
- 贸易(4879)
- 农村(4861)
- 易(4753)
- 建设(4749)
- 机构
- 学院(115979)
- 大学(111753)
- 济(43536)
- 经济(42477)
- 管理(42098)
- 研究(41355)
- 理学(35942)
- 理学院(35468)
- 管理学(34684)
- 管理学院(34445)
- 中国(30558)
- 科学(25995)
- 京(24270)
- 农(24209)
- 所(20194)
- 财(19828)
- 范(19352)
- 师范(19214)
- 中心(19162)
- 业大(18635)
- 研究所(18455)
- 江(18212)
- 农业(16819)
- 院(15830)
- 北京(15815)
- 财经(15712)
- 师范大学(15424)
- 州(14314)
- 经(14148)
- 省(13889)
- 基金
- 项目(79151)
- 科学(62153)
- 研究(60025)
- 基金(56644)
- 家(50906)
- 国家(49968)
- 科学基金(41458)
- 社会(39087)
- 社会科(36550)
- 社会科学(36540)
- 省(31920)
- 基金项目(30171)
- 教育(26006)
- 划(25960)
- 自然(25135)
- 编号(24492)
- 自然科(24412)
- 自然科学(24406)
- 自然科学基金(23942)
- 资助(22538)
- 成果(19447)
- 发(18670)
- 重点(17874)
- 课题(17242)
- 国家社会(16379)
- 部(16309)
- 创(15525)
- 发展(15070)
- 科研(15051)
- 性(15029)
共检索到17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书豪 谷晓萍 陈珂
森林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客观准确地对森林资源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对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利用334份实地调研数据,基于改进的旅行费用法(TCIA)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该研究为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推进周边社区居民的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旅行费用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 游憩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旋 张合平 田红灯
游憩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一种,其价值评估正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为相关自然保护区、景区的管理与决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旅行费用法(TCM)是国际上用于游憩价值评估的两种经典方法之一。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运用旅行费用法对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计算得出其游憩总价值为26867.2039万元,这一结果表明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巨大的游憩价值和开发潜力,为该景区的资源决策和资源补偿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文静 姚顺波 冯颖
运用2013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调研数据,综合采用旅行费用法(TCIA)与意愿调查法(CVM)两种方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游憩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目标游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在TCIA方法中建立了旅游需求函数模型,模型显示太白山旅游费用每增加1元,旅游需求率的对数值下降0.003;再次,CVM分析显示约有48.92%的游客愿意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永续存在支付保护费用,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游客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家庭距离等特征;最后,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估计出太白山整体游憩价值约为18 444.55万元,是其年度收入的11.08倍,其中使用价值约为17 514.07万元,存在价值约为930.49万元,使用价值具体包括直接使用价值约为13057.23万元,间接使用价值约为4456.84万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成吏
书名:2018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作者:兰思仁董建文主编ISBN:9787521901283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7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森林旅游凭借其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为此,挖掘森林旅游潜在价值、探索科学的森林旅游产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兰思仁、董建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书,引入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管理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所处的困境,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阐述森林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外部挑战,探索科学发展路径,为当前森林旅游开发提供指导与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彬 雷凤瑶 虞虎 张亦弛
【目的】研究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游憩动机类型及差异,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升级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游憩动机进行实地调研,利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开展描述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均值计算、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5个游憩动机均值表现为健康放松4.37>社会交往4.03>学习教育3.96>自我实现3.86>逃避压力3.79;不同学历游客在逃避压力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游客在学习教育、自我实现以及逃避压力动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游客在学习教育、社会交往及健康放松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放松是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体验森林游憩活动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为社会交往、学习教育和自我实现,而逃避压力位居最后。在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前提下,建议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森林度假、森林养老和森林体育等旅游产品。
关键词: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游憩动机 类型 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娟娟 黄秀娟
评价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对于了解森林公园经营效益、森林公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越来越重要。基于TCM方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了测评。共发放200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90份。经过测算得出结论,游客人均旅行成本258.29元,人均消费者剩余为14.68元,2016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年游憩价值为12.97亿元。另外,还分析了旅游成本与游客社会经济特征的关系,发现家庭收入对旅游成本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旅行费用法 旅行成本 游憩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振民 黄秀娟 朱佳佳
【目的】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检验CVM评价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理论效度,为CVM评估中国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适用性提供有效证据与调研方案。【方法】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回归模型对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进行详细探讨。【结果】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人均游憩价值为37.930元,总游憩价值为18 016.750万元,由于森林景区游憩价值构成相对单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明显低于大型风景名胜区。2)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良好,检验结果与经济学理论基本一致,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合理解释。无论剔除样本选择偏差时的支付意愿还是全样本的支付金额均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由于存在奉承偏差,游客的支付金额比支付意愿更容易受到游客和评价对象特征的约束。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较高的生活水平使得城市居民有较多的可供选择的高质量游憩替代品,导致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较低。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的边际支付意愿表现最为强烈,同时边际支付金额也处于最高值,可能是最为真实支付意愿。退休人员由于受到收入限制,其边际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相对其他人员均为负数;游客距离森林公园越远,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越低。【结论】从理论效度来说,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可以将CVM引入到森林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中,但CVM其他效度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充分考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张志刚 孙昊天 王冠孝
山西省历山风景区拥有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繁多,被誉为"山西省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和"天然大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正确地估算历山景区的游憩价值,对于正确认识景区旅游资源价值,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旅行费用法(TCM)对历山景区的游憩价值进行测评,选用旅行费用、旅行时间、出游率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旅游需求曲线,计算旅游者消费者剩余,从而计算出2014年历山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为39697万元,由此表明历山的游憩价值很高,在此基础上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晋立 林笑秋 邵宏睿 李文枭 董建文 郑宇
【目的】场所依恋和环境行为是探究游憩者与环境交互所形成的结果,与景观知觉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探讨森林公园与游憩者健康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游憩者场所感知与环境行为视角探讨森林公园健康效益的内在转化机制。【方法】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样地,结合游憩者“感知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实践”视角,构建景观知觉、场所依恋、环境行为与健康效益评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四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1)自然属性感知、设施属性感知、文化属性感知、空间属性感知是构成景观知觉的主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0.777、0.696、0.743、0.755,景观知觉对场所依恋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达74.4%;(2)景观知觉能显著影响环境行为水平,直接影响效应达39.8%,间接影响效应达44.3%,场所依恋是两者影响关系中的中介变量。(3)景观知觉对健康效益评估产生30.2%的直接影响效应,并通过场所依恋和环境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健康效益评估产生50.9%的间接影响效应。【结论】通过结构关系模型检验分析,揭示了游憩者在森林公园中的健康恢复是“感知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实践”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系。后续可结合媒体大数据以及科学的人体健康测定器材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图1表6参3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尔大 韦健华 周英
伴随自然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森林公园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态保护和游憩服务功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然而,就游憩产品属性而言,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是一种包含多种环境和管理要素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产品(public composite product)。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游憩环境属性配置才能在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游憩服务需求,将是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以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试点,采用选择实验(CE)和条件评价问卷设计方法,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承载力、公园管理四个维度收集旅游者偏好信息。通过构建条件logit模型对当前景区游憩环境属性配置做出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佳佳 黄秀娟 丁振民
基于CVM方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得出:2015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为2.164亿元。游客对公园的满意度和旅游次数与游客的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p<0.05),游客的家庭人口数(p<0.01)、月收入(p<0.01)和职称(p<0.05)与游客的WTp值呈显著正相关。基于研究,景区应在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和质量上进一步挖掘公园潜在的游憩价值,并在游客森林游憩过程中,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
游憩价值 森林公园 CVM 支付卡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 肖平 汤澍 陈玲玲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景观资源感知""设施服务感知""功能效用感知""社会效用感知"和"情感效用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2)感知价值对游憩者满意体验的形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3)"情感效用感知"和"景观资源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功能效用感知"和"社会效用感知"对游憩者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而"设施服务感知"可能是游憩者满意度评价的保障性因素;(4)"途径—目的"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在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古琳 王成 王艳英 王晓磊 孙振凯 王茜 孙睿霖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 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5:00—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 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周荣伍 郝明华 王平玺
自80年代初以来,随着"urban forestry"的兴起,人们对城市树木及城市森林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转变可以从1991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的议题中得到很好的说明,"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森林和树木的社会、文化和景观功能".在世界林业发展的总趋势推动下,在北京市西山地区建立国家森林公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尤建林 韦新良 李东 黄俊臻 赵明水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