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6)
- 2023(8509)
- 2022(6727)
- 2021(6129)
- 2020(4476)
- 2019(9707)
- 2018(9493)
- 2017(17249)
- 2016(9012)
- 2015(9673)
- 2014(9048)
- 2013(8749)
- 2012(7501)
- 2011(7016)
- 2010(7099)
- 2009(6888)
- 2008(6066)
- 2007(5569)
- 2006(4936)
- 2005(3924)
- 学科
- 济(32616)
- 经济(32580)
- 农(25130)
- 业(23739)
- 管理(20594)
- 农业(16776)
- 企(14268)
- 企业(14268)
- 业经(12386)
- 中国(11391)
- 地方(9288)
- 财(8572)
- 方法(8568)
- 制(8500)
- 农业经济(7520)
- 发(7417)
- 数学(7234)
- 数学方法(7038)
- 发展(6474)
- 展(6464)
- 收入(6434)
- 学(5945)
- 贸(5844)
- 银(5842)
- 贸易(5840)
- 银行(5837)
- 易(5660)
- 行(5656)
- 策(5612)
- 融(5439)
- 机构
- 学院(122463)
- 大学(114142)
- 济(45006)
- 经济(43828)
- 管理(42975)
- 研究(39517)
- 理学(36760)
- 理学院(36375)
- 管理学(35581)
- 管理学院(35366)
- 中国(29875)
- 农(24676)
- 科学(24034)
- 京(22493)
- 财(20976)
- 中心(19288)
- 江(19288)
- 业大(18596)
- 所(18497)
- 范(18182)
- 师范(18038)
- 农业(17875)
- 研究所(16626)
- 财经(16063)
- 州(15683)
- 院(14508)
- 经(14460)
- 技术(14233)
- 省(13828)
- 师范大学(13769)
- 基金
- 项目(83333)
- 研究(66138)
- 科学(65424)
- 基金(57794)
- 家(49492)
- 国家(48950)
- 社会(42504)
- 科学基金(41893)
- 社会科(39821)
- 社会科学(39810)
- 省(35502)
- 教育(30018)
- 基金项目(29856)
- 编号(29721)
- 划(28209)
- 成果(24058)
- 自然(23876)
- 自然科(23293)
- 自然科学(23289)
- 自然科学基金(22798)
- 资助(21543)
- 课题(20599)
- 发(20113)
- 重点(18692)
- 年(18353)
- 创(17732)
- 国家社会(17340)
- 性(17191)
- 项目编号(16904)
- 制(16847)
共检索到183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各种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巨大挑战,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问题,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探讨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瓶颈并提出有针对性地破解之路,从而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文帅 吴玲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宏伟目标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能够推动社会不断高质量发展,又能不断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使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而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基础设施的建立不足、文化价值遭到冲击等问题成了农村地区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持续推进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使农村地区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向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城乡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的困境,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并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降低农村地区相关主体获取资金成本、提高涉农主体资金的可获得性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瞿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鸿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挑战与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王淑佳
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时代伟大实践,但“摸着石头过河”也意味着推动路径道阻且长,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解构并厘清相关议题的理论体系。超循环理论有助于解构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复杂路径。在反应过程方面,乡村资源与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路径的起点,稳定复制与创新发展是路径的核心过程,路径反应的终点则指向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在循环层次方面,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可以解构为由低阶到高阶的乡村内部反应循环、乡村整体催化循环和城乡体系超循环三个阶段,分别指向夯实乡村功能、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实践发展阶段与理论研究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刚
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单单重视物质富裕的富裕,其强调协调均衡、公正统一。乡村振兴要求乡村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全面振兴,归根结底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都是服务于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当前,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短板弱项问题突出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应当重视乡村公路运输、网络通信、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全力破解阻碍乡村发展的短板弱项问题,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生产方式 人民幸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概念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同时,还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推动共同富裕的地区经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天文 张天浩 朱维全
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牵动与激励,各大高校都在协同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高效育人模式,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一些涉农高校更要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引领农业科技变革,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业改革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巩固农村脱贫攻坚的已有成果。涉农高校在地区乡镇农村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尖端农业人才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工农联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协同体系。本文阐述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优势,指出了部分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同富裕视域下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质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奠定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涉农高校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俊利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繁荣惠及农村、强化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关键,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因应之策。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旨归,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发展,精准实施开发式帮扶,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和美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高质量 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