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5)
2023(10368)
2022(8340)
2021(7691)
2020(6008)
2019(13040)
2018(12670)
2017(24008)
2016(12484)
2015(13611)
2014(12775)
2013(12618)
2012(11289)
2011(10224)
2010(10471)
2009(10198)
2008(8800)
2007(8107)
2006(7313)
2005(6649)
作者
(32548)
(27679)
(27232)
(25686)
(16737)
(13214)
(12109)
(10467)
(10458)
(9598)
(9350)
(9077)
(8405)
(8330)
(8279)
(8223)
(8032)
(7865)
(7828)
(7749)
(6708)
(6607)
(6561)
(6434)
(6396)
(6194)
(6151)
(5842)
(5526)
(5467)
学科
(50321)
经济(50267)
(49483)
(43155)
农业(33163)
管理(27457)
(25123)
金融(25118)
(22775)
银行(22772)
(22190)
(21700)
企业(21700)
中国(21640)
业经(18939)
地方(15253)
(14780)
(14313)
方法(13504)
农业经济(12680)
数学(12049)
数学方法(11931)
中国金融(10988)
(10587)
(10171)
(9661)
农村(9642)
(9487)
贸易(9476)
(9277)
机构
学院(168139)
大学(157617)
(72566)
经济(71080)
管理(61916)
研究(55741)
理学(53221)
理学院(52760)
管理学(51886)
管理学院(51617)
中国(50951)
(48456)
农业(36321)
(32526)
科学(31553)
(31103)
业大(30206)
中心(29477)
(26878)
(26311)
财经(24934)
研究所(23979)
(22699)
农业大学(22056)
经济学(21617)
(21401)
(21400)
师范(21229)
(20712)
经济管理(20177)
基金
项目(111164)
研究(88050)
科学(87842)
基金(79386)
(67721)
国家(66973)
科学基金(57772)
社会(57699)
社会科(54238)
社会科学(54227)
(46409)
基金项目(41895)
编号(38658)
教育(37807)
(36140)
自然(33282)
自然科(32478)
自然科学(32474)
自然科学基金(31859)
成果(30297)
资助(30227)
(29345)
(26998)
课题(25395)
重点(24564)
国家社会(24105)
(24018)
(23864)
(23579)
(23143)
期刊
(89777)
经济(89777)
(56554)
研究(48467)
中国(38447)
农业(37730)
(34495)
金融(34495)
学报(23953)
科学(23316)
(23280)
业经(22651)
大学(19849)
学学(19363)
管理(17748)
(16459)
教育(15622)
农村(15269)
(15269)
农业经济(14933)
技术(12948)
问题(12391)
经济研究(12184)
财经(11446)
(10905)
世界(10345)
(9807)
农村经济(9648)
经济问题(9627)
社会(9250)
共检索到263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威  
论文从农村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出发,阐述农村金融对于支持共同富裕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出当前农村金融在供需不匹配、普惠性尚未充分发挥、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存在挑战,最后建议从提高农村金融供需适配性、加快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效应、强化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农村合作金融等方面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让小农户以更大比例分享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应消除制度性差距,让农民农村在再分配中以更大比例获益;应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  郭俊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诸多现实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贫富差距难弥合,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机会均等有待提升。推动农民增收既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和改善分配,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应加快畅通要素流转、夯实基础支撑、消弭数字鸿沟、紧密利益联结,为产业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应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把握数字技术“新机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特色“新品牌”,践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栖银  石伟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相关。文章结合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与学术研究成果,提炼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分析框架,包含“高质量”“共享”“全面”与“和谐”四大向度。基于此分析框架,分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农民物质与精神富裕以及参与乡村生态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职业教育应适应产业需求,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统筹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融入农村社会,改善乡村生态与生活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宗平   林硕延   黄子珊   胡鑫辰  
基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本文使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2017年创业榜样推动了2019年农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经过内生性处理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显著成立。社会互动效应、信息渠道效应及职业选择效应是创业榜样影响农民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创业榜样的示范效应对拥有不同人力资本农民创业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而对拥有高物质资本农民创业的影响则非常显著。通过揭示创业榜样对农民创业的多维影响及其运行机理,无疑为理解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先富带后富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浩  
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赓续,以新时代发展为现实依据。总体上包括农民和农村两类主体、内容涉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样态,拓宽社会保障服务覆盖面,持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的困境,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并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降低农村地区相关主体获取资金成本、提高涉农主体资金的可获得性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