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1)
- 2023(7627)
- 2022(6203)
- 2021(5762)
- 2020(4522)
- 2019(9676)
- 2018(9477)
- 2017(17160)
- 2016(8633)
- 2015(9221)
- 2014(8564)
- 2013(8334)
- 2012(7725)
- 2011(6986)
- 2010(7206)
- 2009(6892)
- 2008(6484)
- 2007(6198)
- 2006(5333)
- 2005(4199)
- 学科
- 业(32764)
- 济(32215)
- 经济(32188)
- 管理(25965)
- 企(25006)
- 企业(25006)
- 农(23478)
- 农业(15873)
- 技术(14102)
- 业经(13882)
- 中国(11630)
- 技术管理(11257)
- 方法(9404)
- 地方(9285)
- 制(8296)
- 财(7914)
- 农业经济(7090)
- 发(6784)
- 策(6728)
- 理论(6650)
- 数学(6520)
- 数学方法(6434)
- 银(6219)
- 银行(6213)
- 产业(6153)
- 行(6010)
- 发展(5994)
- 展(5976)
- 教育(5923)
- 融(5566)
- 机构
- 学院(119069)
- 大学(113777)
- 管理(47459)
- 济(47240)
- 经济(46130)
- 理学(40864)
- 理学院(40427)
- 管理学(39821)
- 管理学院(39566)
- 研究(37579)
- 中国(28986)
- 京(22679)
- 科学(20999)
- 财(20808)
- 农(20608)
- 江(19253)
- 中心(18266)
- 范(17463)
- 师范(17367)
- 所(16714)
- 业大(16202)
- 财经(15965)
- 州(15445)
- 研究所(14921)
- 经(14416)
- 农业(14397)
- 北京(13819)
- 经济学(13703)
- 院(13651)
- 师范大学(13431)
- 基金
- 项目(80515)
- 科学(65515)
- 研究(65025)
- 基金(57037)
- 家(48115)
- 国家(47517)
- 社会(43701)
- 科学基金(42262)
- 社会科(41098)
- 社会科学(41089)
- 省(34860)
- 基金项目(30766)
- 教育(29146)
- 划(27219)
- 编号(27151)
- 自然(24017)
- 创(23582)
- 自然科(23526)
- 自然科学(23523)
- 自然科学基金(23124)
- 成果(21819)
- 创新(20769)
- 资助(19687)
- 课题(19192)
- 发(19045)
- 国家社会(17758)
- 重点(17688)
- 制(16911)
- 部(16800)
- 规划(16331)
共检索到18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钰
乡贤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贤文化具有教化民众、延伸管理、造福家乡的作用。在国家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我们更应看到乡贤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继承传统乡贤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联系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
乡贤文化 时代价值 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传俊 姚科艳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分析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关系变迁入手,阐述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主体、营造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资金技术回流。在分析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样态和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即明确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归类、构建多元协作的乡村治理主体、建立人本亲善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乡贤治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永乐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而乡贤则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当前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乡贤队伍结构有短板、参与治理的资格待正名、对于乡贤参与治理的政策性保障力度不够等,基于此未来要更好地促进乡贤队伍有效率、有质量地参与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就要从加强对乡贤队伍的保障、强化对其履职尽责的监督以及夯实乡贤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贤 德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帆 张欣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所具备的独特资源开展振兴事业。乡村音乐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经历了几千年的流传与发展,乡村音乐已经具备了现代的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挖掘农村的潜在资源,继承和发扬好乡村音乐,借助乡村音乐中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乡土情怀凝聚人心,促使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来,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音乐 文化传承与创新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国胜
<正>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传统艺术作为乡村文化的灵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逐渐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传统艺术的价值,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传承和创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投资。只有推动人才培养、多元创新、跨界合作,才能确保传统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应有的继承和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萧子扬 马恩泽
近年来,"新乡贤"逐渐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且连续多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当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培育新乡贤、促进乡村治理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本文结合中国新乡贤研究的现有成果,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新乡贤的定义、新乡贤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功能以及新乡贤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未来发展路径等进行梳理,指出当前中国新乡贤研究存在概念界定尚未统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有待扩展,缺少系统的理论提炼、总结和全局视角,新乡贤的培育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的研究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新乡贤"概念,扩展新乡贤研究的领域、内容和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积极思考新乡贤的培育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积极思考新乡贤与村两委的互动和运作机制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婉颖 杨军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当前,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面临过度开发、侵权、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等方面的纠纷,需要从法治上予以保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一是乡土法治文化资源与国家规范成文法互补共融是动力源泉,国家规范成文法需要乡土法治文化资源的补充,优秀的乡土法治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有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国家规范成文法实施是重要保障,法律实施阶段最需要规范、完善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之间协调性以防止机械司法;三是用法治守护传承人权利是重要内容,明确传承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地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让对传承人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开发过程中重视传承创新农村文化资源的历史担当是重要前提,制定明确统一的开发规划,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准入与审批制度,完善农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五是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是重要环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处理权利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珺珺 徐莉
当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年,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脱贫攻坚阶段,我国乡村教育囿于传统的学校体制框架内。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的未来》报告。这昭示着全球的终身教育进入实质推进期。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的乡村教育也必然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成长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关切问题。2050年乡村振兴的社会化图景必然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化乡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徐明强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治理任务加重与治理主体缺失的双重难题,H县打造了以"任务型乡贤"为主体的"321治理模式",吸纳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中心户长多元主体参与到国家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并采用精细化、网格化、任务化以及平台化的运作机制与技术治理策略,实现了对于农村精英的整合与再造。不同于传统乡贤与新乡贤,"任务型乡贤"的运作是一种半正式化的吸纳性治理模式,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之中不仅有助于上级治理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从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乡村社会中的村民自治,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种将先进治理方法技术与传统治理经验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有助于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中春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正芬 余彬文
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主要方式与根本路径,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环境优化、生态治理等具有直接影响。在乡村生态资本化试运行或准备运行的当下,必须发挥前瞻性,系统分析生态资本化面临的问题,探索产权明晰、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多元协同的科学规划路径,深入挖掘乡村生态资本化发展的科学途径,为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 资本化 问题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铁军 罗士轩 董筱丹 刘亚慧
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条是产业兴旺,其关键是推动以三产融合为主要方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基本取向是通过"加杠杆"促进过去一产化农村长期沉淀的自然资源,实现价值显化和价值增值。本文在关照现实条件、历史经验与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发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作用,构建促进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三级市场"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生态资源 价值实现 三级市场 集体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林娟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乡村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文化传承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全面实现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强国 乡村旅游 文创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