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2)
2023(14414)
2022(12528)
2021(11514)
2020(9387)
2019(21671)
2018(21606)
2017(40930)
2016(22328)
2015(24883)
2014(24982)
2013(24644)
2012(22852)
2011(20627)
2010(20512)
2009(18546)
2008(17490)
2007(15162)
2006(13471)
2005(11131)
作者
(64136)
(53573)
(52868)
(50302)
(33818)
(25815)
(24052)
(20925)
(20439)
(18970)
(18703)
(18021)
(17044)
(16663)
(16382)
(16050)
(16006)
(15645)
(15314)
(15167)
(13329)
(12918)
(12679)
(12294)
(12009)
(11848)
(11804)
(11718)
(10699)
(10613)
学科
(89883)
经济(89796)
管理(60250)
(57595)
(43156)
企业(43156)
方法(38102)
(35389)
数学(32568)
数学方法(32208)
地方(24273)
农业(23640)
中国(22745)
(22159)
业经(22072)
环境(20578)
(20173)
(14885)
(14877)
(14535)
贸易(14525)
理论(14133)
(14010)
(13708)
(13233)
技术(12650)
资源(12015)
(11657)
财务(11598)
(11582)
机构
学院(311327)
大学(308666)
管理(124498)
(117164)
经济(114366)
理学(108143)
理学院(106862)
研究(105167)
管理学(105014)
管理学院(104466)
中国(76404)
科学(68704)
(66225)
(56987)
(52076)
业大(50695)
(50688)
(48804)
中心(48409)
研究所(48056)
(44600)
师范(44213)
农业(43340)
北京(41074)
财经(41038)
(38998)
(37665)
(37139)
师范大学(35786)
经济学(33375)
基金
项目(222704)
科学(174292)
研究(163225)
基金(159786)
(139491)
国家(138300)
科学基金(118433)
社会(101827)
社会科(96074)
社会科学(96047)
(89142)
基金项目(87088)
自然(77410)
自然科(75387)
自然科学(75370)
(74003)
自然科学基金(73964)
教育(72783)
编号(67915)
资助(63678)
成果(53141)
重点(49942)
(49061)
(47499)
课题(45993)
(45572)
创新(42463)
科研(42357)
国家社会(41008)
大学(40478)
期刊
(133054)
经济(133054)
研究(85613)
中国(58207)
(55503)
学报(50979)
科学(48872)
管理(40837)
大学(38403)
农业(37726)
学学(36265)
(35733)
教育(33233)
业经(25892)
技术(25158)
(23875)
金融(23875)
经济研究(18576)
资源(18542)
财经(17888)
问题(17637)
(17525)
图书(16979)
科技(16151)
(16052)
(15125)
理论(14204)
现代(13973)
业大(13844)
技术经济(13693)
共检索到445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宋伊瑶  
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科学测度与评价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兴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2016年江西婺源篁岭景区碳足迹与生态效率进行核算与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碳足迹为9 732 t,人均碳足迹为13.770 kg/人,地均碳足迹为0.649 kg/m~2;在旅游各环节中,旅游住宿碳足迹占58.69%,旅游交通碳足迹占17.62%,旅游餐饮碳足迹占16.83%,旅游娱购碳足迹占6.86%。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生态效率为7.85元/kg,旅游各环节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依次为:交通>娱购>餐饮>住宿。从效率类型来看,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娱购属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属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则属于高碳低效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运营能耗,加强运营低碳管理,积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艳  
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贫困纯苗族村寨地区,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后,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八洞村村民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当地落后状态,并由此总结出了影响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战略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媛  张瑾  沈世伟  
从传统村落原住民的视角切入探讨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营造,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的本源。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案例,将景观意象五要素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明确篁岭古村旅游景观客体与意象结构,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前往实地开展调研,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客体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原生村落景观;(2)案例地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较高;(3)相较于没有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对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更高、旅游支持意愿和旅游参与意愿更强,但对社区的情感强度却更弱。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臧昊  梁亚荣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乡村旅游用地具有权属集体性、类型多样性、利用复合性、价值乡村性、建设用地分散性等突出特点。点状供地作为新型的土地供应模式,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降低了建设活动对乡村土地农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与乡村旅游的用地特点十分契合。目前乡村旅游点状供地面临点状供地模式缺乏立法支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模糊、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和适配村庄规划缺失等实践困境,应在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春柏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并把实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作为新阶段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林娟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乡村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文化传承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全面实现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正芬   余彬文  
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主要方式与根本路径,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环境优化、生态治理等具有直接影响。在乡村生态资本化试运行或准备运行的当下,必须发挥前瞻性,系统分析生态资本化面临的问题,探索产权明晰、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多元协同的科学规划路径,深入挖掘乡村生态资本化发展的科学途径,为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慧娟  陈明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具有"三农"背景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也亟需提质增效。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出发,认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需要多元化、主体化、本土化、生态化、社区化的发展;同时,亟需培育市场运营主体,打造政府服务主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模式,以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香菊  张康旭  张红喜  
[目的]为改变乡村旅游非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方法]结合使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基于环境正义理论,将环境问题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分析乡村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结果]一直以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给乡村旅游地及其周边区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乡村旅游种际环境非正义和人际环境非正义。[结论]代内人际环境正义的实现是解决乡村旅游环境问题的关键,确保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正义导向和矫正当前存在的环境非正义是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方面。实现乡村旅游环境正义,一方面应增强主体的环境正义意识、构建公正的环境相关制度以确保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环境公正导向,另一方面应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制度对已经造成或现阶段无法避免的环境非正义结果进行矫正,实现补偿正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燚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价值,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彩云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转型,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手段,乡村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人们参与度不够,扶持力度有限,难度大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扶贫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困境的一系列因素,给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