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4)
- 2023(11273)
- 2022(9337)
- 2021(9013)
- 2020(7200)
- 2019(16461)
- 2018(16244)
- 2017(28963)
- 2016(15652)
- 2015(17494)
- 2014(16911)
- 2013(16709)
- 2012(15415)
- 2011(14413)
- 2010(14532)
- 2009(13868)
- 2008(13301)
- 2007(11571)
- 2006(10697)
- 2005(9752)
- 学科
- 济(63396)
- 经济(63314)
- 管理(37525)
- 业(37342)
- 农(30993)
- 企(25237)
- 企业(25237)
- 中国(24185)
- 方法(22476)
- 数学(20088)
- 农业(20004)
- 数学方法(19883)
- 制(17450)
- 业经(16815)
- 财(15498)
- 贸(14618)
- 贸易(14606)
- 易(14309)
- 银(12612)
- 银行(12609)
- 地方(12443)
- 行(12295)
- 融(11644)
- 金融(11643)
- 体(11605)
- 学(11337)
- 发(11287)
- 发展(9520)
- 展(9500)
- 策(9391)
- 机构
- 学院(211536)
- 大学(211115)
- 济(95917)
- 经济(94124)
- 研究(82238)
- 管理(76071)
- 中国(66796)
- 理学(63827)
- 理学院(63071)
- 管理学(62033)
- 管理学院(61595)
- 京(45898)
- 财(45110)
- 科学(44995)
- 所(40601)
- 农(38800)
- 中心(38041)
- 研究所(36286)
- 财经(33915)
- 江(32648)
- 经(31060)
- 范(30653)
- 师范(30431)
- 经济学(30232)
- 北京(29861)
- 农业(29082)
- 院(29026)
- 业大(28209)
- 经济学院(26979)
- 州(25661)
- 基金
- 项目(134539)
- 科学(106968)
- 研究(104253)
- 基金(98989)
- 家(85936)
- 国家(85166)
- 科学基金(72173)
- 社会(69071)
- 社会科(65175)
- 社会科学(65166)
- 基金项目(50571)
- 省(49610)
- 教育(47860)
- 编号(42561)
- 自然(42437)
- 划(42312)
- 自然科(41435)
- 自然科学(41424)
- 自然科学基金(40690)
- 资助(40136)
- 成果(36143)
- 部(31339)
- 重点(30768)
- 发(30180)
- 课题(30041)
- 国家社会(29922)
- 中国(27901)
- 创(27489)
- 教育部(27366)
- 性(27291)
共检索到352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军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改革40年来粮食安全经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几次较大波动,结合当前的供求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粮食总量和结构、主要生产和销售地区、生产和流通环节、国内外市场、市场配置和政府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未来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日益受到结构性问题、区域问题、流通联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适当及时地干预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回顾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谁来种地”和“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浪潮,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二是以繁荣的产业生态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在县域内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城乡之间市场双向开放和要素对流的体制机制。四是统筹好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对乡村的水、土、气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雷乐街 张斌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2035年愿景目标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凤阳县小岗村5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王一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推进粮食安全成就显著,主要经验有:(1)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结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推进粮食安全要在重视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平衡;(3)推进粮食安全的制度和政策创新要注重激发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也要注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维护粮食安全中的责任;(4)推进粮食安全要注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育粮食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要增强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今后推进粮食安全需要注意粮食生产—消费空间距离拉大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侵蚀农业增收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仲丹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工作逐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随着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民族教育立法已不能适应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建设,本文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教育立法取得的成就,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如提高对民族教育立法的认识、加强民族教育立法规划、创新民族教育立法机制、提高民族教育立法质量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族教育 教育立法 立法规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王亚
粮食产业中的"三量齐增"的怪象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趋势以及中国利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来促进中国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王亚
粮食产业中的"三量齐增"的怪象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趋势以及中国利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来促进中国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丹
随着全球安全治理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粮食安全法律框架在此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安全治理背景下的粮食安全法律框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对粮食安全法律框架的影响和构建全球安全治理下的粮食安全法律框架等。通过合理的法律框架和有效的法律执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珈 马晋文 朱莉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建设模式单一、产品定位不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价值特征,并从加强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发挥政府组织决策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旅游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应良 尹朝静 鄂昱州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成功地养活了20%多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并且很好支撑了整个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开启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调整。4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砥砺前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和总结中国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伟大实践,积极探索和研究农业经济理论前沿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
关键词:
振兴战略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发端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我国成功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世界一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将对中国农村改革40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作一个初步的回顾和总结,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基本看法,并围绕农村改革八个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泽宇
"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是我国对待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一贯态度。当前我国除开面临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长期矛盾,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部分对于农村部门农业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外,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又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只有农业生产率的长期、稳定、有效提升才是彻底降低我国粮食安全风险的基础和必要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除开落实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外,另一大政策考量就在于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林毅夫(2012)~(〔1〕)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具体政策导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制定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体政策上的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