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9)
2023(16526)
2022(14403)
2021(13269)
2020(11353)
2019(26378)
2018(26390)
2017(50874)
2016(27917)
2015(31809)
2014(32438)
2013(32003)
2012(29787)
2011(26861)
2010(27169)
2009(25267)
2008(24820)
2007(22395)
2006(19429)
2005(16755)
作者
(83613)
(69805)
(69273)
(66239)
(44176)
(33609)
(31655)
(27506)
(26381)
(24946)
(23889)
(23454)
(22041)
(21935)
(21596)
(21556)
(21496)
(20512)
(19904)
(19901)
(17489)
(17238)
(17039)
(15880)
(15700)
(15659)
(15464)
(15417)
(14261)
(14047)
学科
(114514)
经济(114377)
管理(78183)
(76795)
(60740)
企业(60740)
方法(55157)
数学(48547)
数学方法(48032)
(39133)
(30249)
中国(29592)
业经(26118)
农业(25642)
(25470)
地方(24206)
(23793)
(20009)
贸易(20003)
(19350)
(19299)
银行(19236)
(18464)
金融(18455)
(18438)
财务(18357)
理论(18340)
(18318)
财务管理(18300)
企业财务(17320)
机构
大学(405188)
学院(404115)
管理(158467)
(157526)
经济(153803)
理学(137054)
理学院(135513)
研究(134822)
管理学(133082)
管理学院(132372)
中国(100941)
(86125)
科学(86021)
(74800)
(73012)
(68980)
业大(64710)
研究所(62966)
中心(62673)
(60408)
财经(58403)
农业(58143)
北京(54163)
(53963)
师范(53420)
(53018)
(48606)
(48528)
经济学(46922)
财经大学(43260)
基金
项目(276530)
科学(215209)
研究(200268)
基金(198282)
(173300)
国家(171825)
科学基金(146137)
社会(124094)
社会科(117286)
社会科学(117253)
(109473)
基金项目(105668)
自然(95673)
自然科(93395)
自然科学(93367)
教育(92291)
(91847)
自然科学基金(91668)
编号(83029)
资助(82336)
成果(67682)
重点(61736)
(60868)
(58573)
课题(57380)
(56289)
科研(53089)
创新(52535)
教育部(51525)
大学(51120)
期刊
(172993)
经济(172993)
研究(114948)
中国(77227)
(71132)
学报(69119)
科学(61426)
(55665)
管理(53512)
大学(51517)
学学(48625)
农业(47911)
教育(44397)
(36655)
金融(36655)
技术(34896)
业经(30655)
财经(27956)
经济研究(26390)
(23727)
(23104)
问题(22976)
(21117)
图书(20715)
技术经济(19902)
理论(19629)
科技(19360)
统计(19079)
实践(18039)
(18039)
共检索到586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从五大振兴维度,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监测评价体系,以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为依据,开展监测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申云  陈慧  陈晓娟  胡婷婷  
客观评价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评估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及短板,对于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以农产品、农业多功能以及农业支撑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系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①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有机整体,既要体现总体逻辑主线又要体现区域特色。②全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整体划分为3个梯队,且各梯队之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差异较大,指数得分排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③全国30个省份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发展指数得分整体优于乡村农产品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与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且各地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发展短板和弱项。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越高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也越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申云  
本文基于"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选取35个细化指标构建了"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 S法对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1)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位一体"的目标任务既具备整体性逻辑主线又体现了独立性特色内容;(2)30个省依据其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得分可划分为四个梯队;(3)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除第一、二梯队的6个省外,其他24个省不论排名先后均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4)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呈现区域性特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一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韦家华  连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对乡村振兴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具体的乡村振兴评价案例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李萍   高冬梅   周霖   杨小玲   张仕超  
【目的】评价指标具有目标导向、评价考核、监测纠偏等功能作用,而不同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差异化的振兴特色及重点,进行反映区域特色的弹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科学评价与识别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障碍问题的关键。【方法】立足重庆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提出弹性评价思路,并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评价分析。【结果】①重庆县域尺度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由“17个基本指标+6个特色指标”构成。②“十三五”期末重庆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乡村振兴水平总体不高,20个样本区县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评价值处于0.22~0.67之间,且三类区县间具有明显差距,其中重点帮扶类区县发展水平最低。③乡村振兴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实现度为生活富裕54%、乡风文明47%、治理有效47%、生态宜居43%、产业兴旺42%、特色发展40%;同时三类区县间各维度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距,尤其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特色发展四个维度,最大实现度差距分别为21、23、46、20个百分点。④三类区县乡村振兴水平均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占比、集体经济强村比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5个障碍因子的制约,但不同类型区县的障碍度有所差异,同时三类区县还分别受到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个数、“两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3个指标的影响制约。【结论】重庆三类区县乡村振兴水平不高,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三类区县间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受到六个维度八大障碍因子的制约。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推进各维度发展,并不断缩小三类区县间差距,促进重庆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忠亮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对接国家战略、体现辽宁特色、指标科学适用”为基本遵循,选取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综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对辽宁省14个县(市、区)进行实证分析,为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而针对发展建设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发展模式,产品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和难以持续等问题尤为突出,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交互、文化活化、符号设计、数字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并对127个县级乡村文旅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得分来看,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文化创意赋能方面表现较好;从其影响因素来看,充分挖掘本土创意潜能,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乡村综合发展质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各地应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只有坚持建立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引入管理学中“绩效”的概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治理的定量绩效评价体系,为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系强度。结果发现,在3年或更短的时期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从乡村振兴到新型城镇化的单向因果关系;在4年及更长的时期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驱动力不同。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收敛性增长的动态特征,这说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强度越来越大,协调一致性趋好;但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分布形态,地区差异明显;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金融监管手段单一力量薄弱,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构建更为完善且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监督机构体系、农村金融监督制度方面入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婷  白永秀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是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起始工作。文章构建包含23个基础指标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均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区域2008—2019年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乡村振兴水平的时序变化呈现增长趋势,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大致呈现由东至西递减的趋势,中部省份水平及排名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看,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处于收敛状态,但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及四大区域之间差异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爱喜   方楚丹   姚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是由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和引领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作为一级指标,以金融服务为二三级指标,编制2015—2021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指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总指数稳步上升,尤其是2018年后加速上升,佐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五大目标的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呈现分化趋势,并且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同时,金融机构长期偏重于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金融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其他四大目标时,比较均衡地向每个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级,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和农村内生动力赋能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芳  徐学荣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从禀赋结构、生产结构和政府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构建我国乡村振兴成效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乡村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政治四方面因素对乡村振兴五方面成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和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可以用于具体测算和度量全国和各省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也便于相关部门跟踪监测各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周府  吴方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有必要构建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为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共性特征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分项指标和43个三级分项指标为基础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主观随机因素干扰,同时为克服可能存在的变量遗漏对计量偏差的影响,该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两种方法综合赋权得到。研究进一步对中国及各省份乡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评估,研究结论也可为其他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评价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