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2)
- 2023(9911)
- 2022(8152)
- 2021(7431)
- 2020(6021)
- 2019(13475)
- 2018(12945)
- 2017(25196)
- 2016(13613)
- 2015(14709)
- 2014(14889)
- 2013(14717)
- 2012(13642)
- 2011(12580)
- 2010(12786)
- 2009(12233)
- 2008(12060)
- 2007(11428)
- 2006(10013)
- 2005(9116)
- 学科
- 济(55796)
- 经济(55694)
- 管理(44641)
- 业(44192)
- 企(33404)
- 企业(33404)
- 农(27121)
- 方法(21229)
- 财(21033)
- 制(18724)
- 数学(18578)
- 数学方法(18422)
- 农业(17678)
- 业经(16320)
- 中国(15873)
- 体(12251)
- 银(12057)
- 银行(12041)
- 融(11899)
- 金融(11896)
- 行(11570)
- 地方(10653)
- 务(10645)
- 财务(10624)
- 财务管理(10593)
- 学(10228)
- 体制(10209)
- 企业财务(10192)
- 度(8708)
- 制度(8703)
- 机构
- 学院(200427)
- 大学(200207)
- 济(86496)
- 经济(84627)
- 管理(76403)
- 研究(68203)
- 理学(65237)
- 理学院(64566)
- 管理学(63666)
- 管理学院(63274)
- 中国(54367)
- 财(46939)
- 京(40745)
- 科学(37933)
- 农(36784)
- 财经(35715)
- 所(33849)
- 经(32456)
- 中心(31984)
- 江(31267)
- 研究所(29870)
- 业大(28368)
- 经济学(28080)
- 农业(27496)
- 财经大学(26555)
- 经济学院(25243)
- 北京(25207)
- 州(24443)
- 范(24235)
- 院(24118)
- 基金
- 项目(130662)
- 科学(104557)
- 基金(98065)
- 研究(96729)
- 家(84952)
- 国家(84194)
- 科学基金(72704)
- 社会(65578)
- 社会科(62074)
- 社会科学(62059)
- 基金项目(51368)
- 省(50054)
- 自然(44900)
- 自然科(43905)
- 自然科学(43893)
- 教育(43695)
- 自然科学基金(43173)
- 划(41651)
- 资助(39214)
- 编号(37560)
- 成果(31768)
- 制(30988)
- 部(30367)
- 重点(29064)
- 国家社会(28135)
- 发(27565)
- 性(27455)
- 创(27422)
- 教育部(26586)
- 课题(26402)
共检索到311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鉴于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借助公共政策及制度设计发挥了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但是单靠政府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缺乏可持续性,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乡村产业的兴旺、要素资源的激活、生态环境的宜居、农民的增收等除了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外还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发挥市场创造财富的力量,只有在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才能真正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府 市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新星 王维平
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应深刻把握其基本逻辑、深刻内涵与互动路径。当前,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相同的底层逻辑,都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贸易壁垒,解决要素畅通受阻、解决市场割裂等问题。因此,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畅通城乡商品要素双向流通,打破市场壁垒;推进乡村优势产业联动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拓展乡村资本数据建设渠道,驱动市场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夯实市场基础;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市场效能等多种途径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斌斌 冯彦明
乡村生态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长效机制之困,这是由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因素造成的。解决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之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在妥善协调三大矛盾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使乡村生态振兴从战略变成现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农村发展过程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首先以亚洲主要国家为例,分析了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其次基于40年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经验,分析了农村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以及与农村转型各阶段相适应的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投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速农村转型速度,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速结构转型速度,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投资创新,加快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不同地区加速农村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同时也提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作为一个由庞大系统组成的事业,精准扶贫不但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重任,也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金融力量扶贫、以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现阶段金融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此,文章对新时期金融扶贫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借此从多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金融扶贫 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普惠金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和民生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帮扶小微企业、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因此普惠金融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当前对其长效机制的探索成为热议的话题。而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成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强国。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阈,对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其长效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普惠金融 长效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伟 王微 阚庆云
结合日本"一村一品"运动,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政府在中国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问题。指出当前中国特色产业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产业规划不足、农业人才培养欠缺等问题。为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兴旺,中国应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关键词:
“一村一品” 乡村振兴 政府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张艳 刘彦博
农科生作为掌握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事实上,农科生基层就业面临着机制制约的各种短板,真正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并长期扎根的人数较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响深远。因此,从政府、高校、农科生三个视角构建农科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让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晶晶
当前我国集中于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也在密切跟进。从政策角度来看,两大战略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加快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能够使脱贫攻坚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对贫困动态识别机制,加强短周期动态监测;开展常态化长效治理,推动治理模式平稳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强化保障兜底衔接,增强弱势群体防护性保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长效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胜晖 刘义兵 宁莎莎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从“大语言观”和“大教育观”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两个功能维度是承接外部支持与培育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五条路径包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次,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协同不够、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所缺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性评估缺失等现实挑战。最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家校社一体化、坚持乡土性与技术性相统一、坚持专兼职并重、坚持评价引领的“五个坚持”层面提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峰华 刘洪萌 郭长英 林露 王敏 郑建华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减贫现状,针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村集体经济多数偏弱、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低收入群体依然大量隐形存在等面临的挑战及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展增收保障机制;及时调整贫困线标准,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优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乡村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却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正反双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身体健康、安全的不可饶过的问题,本文试着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促使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环境 良性互动 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先春 孙志程
数字空间是数字技术在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全新的虚实共生空间,其互动性、融合性、扩展性、共生性等特质与社会关系的去中心性、目标的可及性、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动态演进性等运行机理,改变了乡村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构了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发展的新型发展格局。数字空间是一把双刃剑,在动力、资源、组织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会由于信息资源的非均衡扩散、数字身份的符号化、部分主体参与能力的弱表现性等局限,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多元动力系统、构建乡村社会文明秩序、促进乡村治理转型。理念、技术、政策是影响数字空间应用开发的核心要素,要深入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建立均衡、包容、共享的数字空间;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及农民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在数字空间的渗透率;优化政策体系,为数字空间发展构建良性运行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数字空间与乡村振兴的适洽性,更好实现数字空间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空间 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 乡村重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丽琴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颇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与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且持续的旅游方式,不仅有效保护了民俗文化,又充分利用了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然后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 良性互动机制 途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莹 辛立秋 李宗泽
建立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是党和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重大决策,更是提升财政资源使用效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黑龙江省汤原县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了县域食用菌产业的运作发展,虽然该县通过统筹规划产业目标、搭建资金整合体系等方式资金整合初具成效,但在整合过程中仍面临困难。因而提出要兼顾标准化整合团队与整合平台的共同建设,以强化部门协同配合为基础,聚集资金、统筹规划、精准发力,做好资金跟踪监管与项目后评价工作,构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逐步实现全面振兴。
关键词:
涉农资金整合 乡村振兴 权责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