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5)
- 2023(8160)
- 2022(6526)
- 2021(6241)
- 2020(4534)
- 2019(10499)
- 2018(10331)
- 2017(18300)
- 2016(10225)
- 2015(11470)
- 2014(11726)
- 2013(11199)
- 2012(10421)
- 2011(9670)
- 2010(10083)
- 2009(9207)
- 2008(9149)
- 2007(8588)
- 2006(7787)
- 2005(6775)
- 学科
- 济(36195)
- 经济(36140)
- 业(26251)
- 农(25790)
- 管理(23510)
- 农业(17462)
- 企(16832)
- 企业(16832)
- 业经(13791)
- 中国(12241)
- 方法(10437)
- 地方(9807)
- 制(9668)
- 财(9145)
- 理论(9082)
- 学(8974)
- 数学(7955)
- 发(7898)
- 教育(7841)
- 数学方法(7754)
- 农业经济(7694)
- 教学(7561)
- 银(6860)
- 银行(6843)
- 发展(6636)
- 展(6615)
- 行(6543)
- 工作(6247)
- 贸(6238)
- 融(6234)
- 机构
- 学院(148249)
- 大学(143390)
- 管理(50640)
- 济(49844)
- 研究(48973)
- 经济(48261)
- 理学(42334)
- 理学院(41743)
- 管理学(40723)
- 管理学院(40428)
- 中国(37525)
- 科学(31391)
- 京(30552)
- 农(29837)
- 江(26393)
- 财(25025)
- 所(24667)
- 范(24344)
- 师范(24115)
- 中心(23723)
- 业大(22209)
- 研究所(22121)
- 农业(21865)
- 州(21341)
- 技术(19082)
- 北京(19081)
- 财经(18942)
- 师范大学(18759)
- 省(18387)
- 院(17456)
- 基金
- 项目(93729)
- 研究(74668)
- 科学(72609)
- 基金(63721)
- 家(54916)
- 国家(54301)
- 科学基金(45736)
- 社会(44860)
- 社会科(41766)
- 社会科学(41755)
- 省(39521)
- 教育(35916)
- 编号(34201)
- 基金项目(33397)
- 划(32042)
- 成果(29671)
- 自然(27203)
- 自然科(26516)
- 自然科学(26509)
- 自然科学基金(25998)
- 资助(24446)
- 课题(24407)
- 发(21475)
- 重点(21441)
- 年(20984)
- 创(19758)
- 部(19642)
- 性(19371)
- 项目编号(19279)
- 规划(18232)
共检索到234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乔鑫 李京生 刘丽
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在城乡统一市场中形成交换价值、挖掘利用乡村社区本土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样化、增强乡村社区活力并实现本地人群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定义的认识转型、消费主义与新的城乡格局的宏观发展背景中,网络途径成为内生发展理论一种具体的实施模式,能够将乡村管治与本地人群的内生发展动力进行整合,成为介于国家与市场、内生与外生之间的第三条途径,并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理论认可与实践论证。将网络途径运用于我国乡村规划的实践中,可以在实施层面形成促进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网络,有助于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要求的具体实施途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翠霞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布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不断赋予新内涵,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既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又能够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广东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广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凝聚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以及红色文化在广东乡村振兴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广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英 胡玉鑫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文化"建设乃是五位一体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基石。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升级过程中,应以"家文化"内涵建设(修身齐家、孝悌忠义、诚信友善、谦敬和合)为中心,以"敬老爱小"为抓手和切入点,以相关激励措施为保障,以乡土文化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推动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家文化 内涵建设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关键词:
金融帮扶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广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卫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应用于解决农村问题之中。林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措施之一,其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林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将其发展成为联结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将会为乡村林业资源和产业振兴搭建起双向互通的桥梁。由高岚、林超和郑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一书,以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思路,梳理了林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收录了诸多经典案例,为我国林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宇 李博文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财政扶贫模式将迎来根本性变化,乡村振兴基金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论文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基金通过“母基金+直投”方式,聚焦“三农”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受制于农业项目投产周期长、农村资源确权定价困难和风险较高等客观条件制约,目前乡村振兴基金退出渠道还不够畅通,部分公益基金内在属性又决定了管理考核存在平衡与取舍难题。在对我国乡村振兴基金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性梳理及和日本A-FIVE基金对比研究后,论文提出创新和畅通现有退出方式、设立与乡村振兴基金投资特征相适应的考核机制以及建立合理容错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嵩 赵栓 李明
相较于传统的块(片)状供地,"点状供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供应方式,可有效降低项目开发的用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成为统筹解决乡村产业振兴项目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梳理"点状供地"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方相关探索实践,总结了"点状供地"的政策内涵及管控、审批方式,并就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红志
主持人语: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本期的专题聚焦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共有5篇文章。《以联村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了淄博市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从而实现农村内部相邻村庄之间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服务 淄博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农业“新六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峰 马锐
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辉
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农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激活农村社会内生动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作为代表性个案,应用创新的SACP分析框架对其木耳产业振兴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探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技术要素在同传统农村产业资源融合的过程中,不断赋能农村产业性状的空间拓展、产业行动者能动作用的发挥、产业行为数字化升级,最终推动产业绩效的提升。为进一步激发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动力,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需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政策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增强产业数字化建设中多主体协同。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产业振兴 柞水木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