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2)
- 2023(9419)
- 2022(7782)
- 2021(7302)
- 2020(5984)
- 2019(13667)
- 2018(13181)
- 2017(25468)
- 2016(13099)
- 2015(14341)
- 2014(13925)
- 2013(13470)
- 2012(12117)
- 2011(10758)
- 2010(10308)
- 2009(9233)
- 2008(8188)
- 2007(6749)
- 2006(5568)
- 2005(3893)
- 学科
- 济(55198)
- 经济(55146)
- 业(37552)
- 管理(33732)
- 农(27112)
- 方法(26967)
- 企(26613)
- 企业(26613)
- 数学(24805)
- 数学方法(24454)
- 农业(18242)
- 业经(14748)
- 财(13784)
- 中国(13771)
- 地方(12242)
- 制(9227)
- 贸(8442)
- 贸易(8439)
- 发(8397)
- 学(8216)
- 易(8197)
- 务(7912)
- 财务(7873)
- 财务管理(7853)
- 环境(7748)
- 技术(7579)
- 农业经济(7517)
- 企业财务(7468)
- 收入(7041)
- 策(6982)
- 机构
- 学院(175218)
- 大学(172520)
- 济(72968)
- 管理(72786)
- 经济(71560)
- 理学(64762)
- 理学院(64090)
- 管理学(62932)
- 管理学院(62588)
- 研究(51446)
- 中国(38158)
- 京(33158)
- 财(31135)
- 科学(30591)
- 农(30014)
- 业大(26708)
- 中心(26421)
- 财经(25979)
- 江(24179)
- 经(23937)
- 范(23121)
- 经济学(23029)
- 师范(22926)
- 所(22265)
- 农业(21928)
- 经济学院(21038)
- 研究所(20496)
- 经济管理(20118)
- 财经大学(19542)
- 院(19114)
- 基金
- 项目(132539)
- 科学(107263)
- 基金(99647)
- 研究(97449)
- 家(85790)
- 国家(85077)
- 科学基金(75703)
- 社会(65730)
- 社会科(62296)
- 社会科学(62285)
- 基金项目(54110)
- 省(52165)
- 自然(48489)
- 自然科(47446)
- 自然科学(47437)
- 自然科学基金(46553)
- 教育(44644)
- 划(42819)
- 编号(38955)
- 资助(38564)
- 部(29526)
- 重点(29229)
- 成果(28914)
- 发(28573)
- 创(28199)
- 国家社会(28089)
- 创新(26302)
- 人文(26118)
- 教育部(26054)
- 科研(25659)
共检索到233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洪佩 朱志伟
乡村振兴绕不开空间维度。通过福建土楼修缮的个案分析,展现了物理空间的修复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参与和乡村再组织化,在解决地方问题的同时,赋予了空间新的文化活力。土楼修缮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乡村面貌,呈现了在空间形塑、主体实践、文化势能机制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凸显了地方性、社会参与和文化活化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 土楼修缮 乡村文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洪佩 朱志伟
乡村振兴绕不开空间维度。通过福建土楼修缮的个案分析,展现了物理空间的修复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参与和乡村再组织化,在解决地方问题的同时,赋予了空间新的文化活力。土楼修缮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乡村面貌,呈现了在空间形塑、主体实践、文化势能机制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凸显了地方性、社会参与和文化活化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 土楼修缮 乡村文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波
乡村振兴必有农业项目下乡,但其成败与乡土知识配合状况有关。项目农业需重视地方情境,能让农民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农民既有乡土知识会融入项目,项目又使之产生新的乡土知识,才有持续的动力。如此,项目农业才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反之,项目农业可能侵蚀乡土知识,出现非预期后果。将社会文化基础调查作为项目农业立项的必需环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此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景新 支晓娟
中国农村全面复兴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进入地域空间重构和综合价值追求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多元价值追求拓展到农村地域空间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现代化推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同步规划建设新阶段,农民与市民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权益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全面缩小;农村地域空间内同时嵌入了"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等多重愿景,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将逐步实现。下一步,应该以县域为单
关键词:
特色小镇建设 乡村振兴 空间重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晔 徐好好 刘菊英
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可以为乡村振兴补充精神文化之“钙”。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的关键主体,其认知和实践直接决定着学校乡土文化功能的实现。调研发现:教师认可学校具有保护、筛选、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功能。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乡村教师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可度高;二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面临着乡村教师窄偏理解乡土文化、参与意愿有待提高以及乡土文化功能发挥层次缺漏等现实困境。乡村学校要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需要以优势视角确认乡土文化功能的育人价值,在行动体验中探索更加合适的方式,多方协力提供保障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关键词:
创意经济 乡村旅游 乡村性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正>主持人语: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中国再出发,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向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3年7月29~30日,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重庆酉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酉阳)”。本届大会既是学术大会也是乡村振兴实践大会。大会邀请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企业家、社会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参加,共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庆昉
<正>福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服务县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闽’生发展”为出发点,统筹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积极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一是聚焦“政策”下乡,健全乡村振兴金融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用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指挥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晨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已进入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从乡村的空间性出发,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理问题,有助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借鉴空间社会学的理论模型,构建乡村“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三元分析框架,重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治理的空间逻辑。其中,物质空间治理通过构建工学空间、实践空间和创客空间,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促进乡村自然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精神空间治理通过赋能文化主体、激发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再生产、共创文化治理体系,重塑乡村公共精神,重构乡土文明价值;社会空间治理以治理主体“增志”提升“新农人”技术自觉,以治理客体“增技”建成数字化“差异乡村”,以治理手段“增能”加强城乡空间融合治理能力,以治理机制“增效”促进乡村全域协同共生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亟待开辟空间治理新领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教育强国与农业强国建设,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谢臻 林小睿 张茜茜
乡村振兴成效评价已由期初的单一维度逐渐转向系统融合,多维度诊断评价成效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是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本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维度,通过投影寻踪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8—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人、地、业、财”因素对其产生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各维度在时间上呈现波动变化,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先增后减,其他维度缓慢上升;在空间上,闽北及沿海地区相较于闽西及闽南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2)整体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高耦合地市占比达88.5%;耦合协调度上,福州市、厦门市、龙岩市等地市相对稳定,漳州市、南平市有所下降。3)“地、财”因素对耦合协调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人、地”,“业、财”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尤为显著。研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并促进财政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以推动乡村振兴向高质量协调发展迈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卫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应用于解决农村问题之中。林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措施之一,其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林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将其发展成为联结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将会为乡村林业资源和产业振兴搭建起双向互通的桥梁。由高岚、林超和郑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一书,以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思路,梳理了林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收录了诸多经典案例,为我国林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德全 曹渡帆
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社会发展关联密切的类型教育,要通过深入认识区域空间的差异性,方能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乡村作为地处城市之外的空间地域系统,其系统内部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在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将我国乡村分为适应力脆弱型乡村、暴露度脆弱型乡村与敏感性脆弱型乡村,三种不同类型的乡村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空间格局的认知基础。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其教育服务功能和需求将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基于此,职业教育可分别通过跨界协同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矛盾,进而精准深入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黄迈
当前,以农商行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网点数量,还是从业人员,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在全部金融机构中,2017年末农信社机构(包括农商行和农合行)占比为50%,各项存贷款余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淮安淮阴支行陆成之2019年7月10日来稿提出了对基层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一要找准定位。基层行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国家战略规划,既要贴近当地产业布局、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又要以支农支小和精准扶贫为己任,真正把深耕"三农"、助推乡村振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方案,明确具体的推动措施、优惠政策和管理考核
关键词:
基层行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