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8)
- 2023(11705)
- 2022(10077)
- 2021(9524)
- 2020(7574)
- 2019(17577)
- 2018(17519)
- 2017(33511)
- 2016(17998)
- 2015(20184)
- 2014(20276)
- 2013(19923)
- 2012(18077)
- 2011(16421)
- 2010(16339)
- 2009(14952)
- 2008(14133)
- 2007(12336)
- 2006(10801)
- 2005(8833)
- 学科
- 济(71172)
- 经济(71095)
- 业(50233)
- 管理(48615)
- 企(38101)
- 企业(38101)
- 方法(31569)
- 农(31096)
- 数学(27260)
- 数学方法(26959)
- 农业(20702)
- 业经(19353)
- 中国(19308)
- 财(16936)
- 地方(16551)
- 学(15135)
- 制(13016)
- 理论(11560)
- 贸(11532)
- 贸易(11526)
- 和(11441)
- 易(11182)
- 环境(11005)
- 技术(10670)
- 发(10556)
- 教育(10551)
- 银(9967)
- 银行(9935)
- 务(9768)
- 财务(9708)
- 机构
- 学院(253164)
- 大学(251584)
- 管理(103971)
- 济(95684)
- 经济(93359)
- 理学(90944)
- 理学院(89964)
- 管理学(88462)
- 管理学院(88005)
- 研究(81581)
- 中国(58953)
- 京(52896)
- 科学(51769)
- 农(44110)
- 财(41825)
- 业大(39752)
- 所(39666)
- 中心(37567)
- 研究所(36391)
- 江(35983)
- 范(34893)
- 师范(34632)
- 财经(33985)
- 农业(33210)
- 北京(33039)
- 经(30905)
- 州(29739)
- 院(29692)
- 师范大学(27810)
- 经济学(27278)
- 基金
- 项目(180505)
- 科学(141621)
- 研究(135732)
- 基金(129370)
- 家(111580)
- 国家(110539)
- 科学基金(95225)
- 社会(84567)
- 社会科(79727)
- 社会科学(79707)
- 省(71805)
- 基金项目(69764)
- 教育(61254)
- 自然(60655)
- 划(59539)
- 自然科(59188)
- 自然科学(59174)
- 自然科学基金(58077)
- 编号(57544)
- 资助(51639)
- 成果(46506)
- 重点(39621)
- 发(39158)
- 部(38944)
- 课题(38812)
- 创(37504)
- 创新(34739)
- 项目编号(34737)
- 科研(33910)
- 国家社会(33905)
- 期刊
- 济(107997)
- 经济(107997)
- 研究(71753)
- 中国(46401)
- 农(45957)
- 学报(40179)
- 科学(37671)
- 管理(35002)
- 农业(31203)
- 大学(30920)
- 教育(29816)
- 财(29163)
- 学学(29102)
- 业经(21443)
- 技术(21409)
- 融(20068)
- 金融(20068)
- 经济研究(15524)
- 财经(15141)
- 图书(14820)
- 问题(14149)
- 版(13105)
- 科技(13096)
- 理论(12943)
- 业(12845)
- 经(12719)
- 实践(12184)
- 践(12184)
- 技术经济(11566)
- 现代(11558)
共检索到35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周诗雨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丽琼 张云峰
[目的]农村环境治理是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中核心问题之一。[方法]文章首先基于利益相关理论从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6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层面分析出农村环境多元共治的17个影响因素;其次采用SNA-ISM方法定量辨识影响泉州市农村环境多元共治的关键因素及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结果]农村环境多元共治各影响因素之间关联作用较强,城市污染企业为转嫁排污成本转入偏远农村和农村承载城市发展中一些污染转移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在资源输出上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因素;轻视产生较少经济效益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设施资金投入、乡村企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忽视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有别、重视事前环保技术研发而忽视之后的应用和改进和缺乏政府、科研院校和农村三方合作的乡村环保科研产业链为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中介传输作用较强;地方保护主义、城市发展汲取农村资源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在资源输入上较大程度上受其他因素的控制。[结论]最后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分析结果,为解决泉州市农村环境多元治理失灵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潇彬
(一)引导外出人员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要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引进前沿人才。加强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考录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力度,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重视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乡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亲农民的乡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雷诚 葛思蒙 范凌云
现代苏南乡村发展缘于"苏南模式"时期,大规模乡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大量工业村影响至今,厂村交错、空间破碎,是东部发达地区"厂村并进"的典型代表,工业村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苏南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苏南乡村工业化发展和工业村演化历程分析,比较了厂村混杂型、相邻型和分离型三种典型工业村的特征;从宏观区域层面分析工业村分布机理特征,从微观层面剖析了苏南工业村发展的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产村融合理念,构建苏南工业村振兴策略框架,通过在镇域层面构建产村一体化单元,推进乡村工业用地整合优化;在村落层面建构产村融合振兴策略,突出服务设施复合、环境景观契合、社会网络融合,建立厂村治理协同机制,探索产村共建共治路径,助推苏南乡村的再次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 王木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共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完成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历史任务和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问题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共享的政治安排和战略行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基本逻辑上以历史延续性、中国现代性、人民主体性的共享发展为历史基点;在行动向度上以"主体、产业、环境、家园"四位一体的共享建设为核心要点;在推进策略上以发展政策、权责关系、服务机制、家园文化的共享治理为实施路径。通过全民共建、全域共治和全面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享发展 共享建设 共享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智惠
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价值与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大宣传,强化基层干及农民思想认识;从人员素质、馆藏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围绕农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明国
乡村生态振兴是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原色与亮色。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对“石油农业”的矫正,对“绿色革命”的调整;也是对“三生”农业的落实,体现了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价值。升级“双零点方案”、解除农业发展最大的生态约束,将农业、农村纳入“双碳”环境规制的大盘子下综合考量,实施乡村一揽子、集束化的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优化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辉
作为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之一,生态振兴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全面梳理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的基础上,聚焦浙江德清县、江苏宜兴市、河南孟津县,总结了三地开展乡村生态振兴的典型经验,研究发现:乡村生态振兴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污染治理、政策性投入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同时生态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态振兴难题的破解路径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管延芳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信托业作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是责任,也是开拓信托市场的新渠道。乡村振兴与信托发展之间的可耦合性决定了乡村振兴的信托路径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审视乡村振兴信托路径现状,剖析乡村振兴信托路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振兴信托制度供给、开发乡村振兴信托创新产品、创建乡村振兴专职信托机构、培育乡村振兴信托责任意识等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涵
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具有诸多的逻辑依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可以开展系统化研究。以益阳开放大学为案例,调研发现,地方开放大学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方式等方面都获得很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项目的精细优化、服务的保障和督导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地方开放大学应集中抓好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项目与对象的扩大与细化、服务保障与督导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解决,力求建构自身服务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训体系。
关键词:
地方开放大学 服务乡村 人才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辉
作为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之一,生态振兴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全面梳理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的基础上,聚焦浙江德清县、江苏宜兴市、河南孟津县,总结了三地开展乡村生态振兴的典型经验,研究发现:乡村生态振兴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污染治理、政策性投入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同时生态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态振兴难题的破解路径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吴琼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策落实 政策审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秀慧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保障 路径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娟
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瞄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乡村各个方面的振兴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但是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产业融合不紧密;参与治理不足,治理体系不健全;推广力度不强,品牌建设不到位,因此,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治理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品牌建设,进一步用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引领作用 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