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5)
2023(14427)
2022(12248)
2021(11482)
2020(9440)
2019(21933)
2018(21423)
2017(40424)
2016(21993)
2015(24833)
2014(24555)
2013(24441)
2012(22523)
2011(20601)
2010(20759)
2009(19195)
2008(18581)
2007(16463)
2006(14720)
2005(12773)
作者
(65978)
(54694)
(54067)
(51644)
(34769)
(26382)
(24650)
(21449)
(20930)
(19587)
(18785)
(18508)
(17422)
(17400)
(16850)
(16780)
(16350)
(16208)
(15612)
(15557)
(13646)
(13451)
(13360)
(12705)
(12362)
(12127)
(12124)
(12049)
(11154)
(10871)
学科
(89197)
经济(89097)
管理(60786)
(59642)
(47058)
企业(47058)
方法(38195)
(33494)
数学(32445)
数学方法(31996)
中国(25184)
业经(22674)
农业(22391)
(21271)
(20796)
地方(19454)
(16519)
理论(16191)
(14959)
(13930)
贸易(13921)
(13490)
环境(13290)
技术(13224)
教育(12945)
(12849)
(12673)
银行(12618)
(12540)
(12275)
机构
大学(317047)
学院(314283)
管理(123470)
(119866)
经济(116989)
研究(109925)
理学(106939)
理学院(105719)
管理学(103682)
管理学院(103127)
中国(80363)
科学(70730)
(68819)
(58949)
(55966)
(53750)
研究所(51237)
业大(50545)
中心(49450)
(46694)
农业(45310)
(44062)
北京(43692)
师范(43600)
财经(42701)
(39903)
(38874)
(38010)
师范大学(35259)
经济学(34798)
基金
项目(219242)
科学(170953)
研究(159920)
基金(157396)
(138405)
国家(137173)
科学基金(116312)
社会(99020)
社会科(93341)
社会科学(93312)
(86204)
基金项目(83260)
自然(75958)
自然科(74061)
自然科学(74040)
教育(72895)
自然科学基金(72697)
(72652)
编号(66151)
资助(64169)
成果(54518)
重点(49300)
(47567)
(47189)
课题(45773)
(45129)
创新(41961)
科研(41632)
大学(40261)
国家社会(40250)
期刊
(136526)
经济(136526)
研究(92163)
中国(65798)
(58109)
学报(55946)
科学(50935)
管理(44767)
大学(41915)
教育(39733)
农业(39375)
学学(39003)
(38824)
技术(26976)
(25879)
金融(25879)
业经(24095)
经济研究(20311)
财经(20283)
图书(19695)
(18527)
问题(17651)
(17278)
(16691)
科技(16143)
业大(15274)
资源(15229)
理论(15108)
技术经济(14801)
实践(14001)
共检索到46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婧  
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来源于基层实践,在201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均有表述。这种模式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宏观背景下,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回应日益复杂的乡村治理环境而做出的制度安排,目的是更好地赢得群众认同、促进村庄整合、提升治理效能。同时也要注意农村的差异性,注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加强村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慧   郑霖豪   任羽卓  
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起着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可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促进乡土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乡村美丽宜居环境五个方面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人文经济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融合度较低、发展主体缺失三重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内驱力等途径破解现实困境,实现人文经济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忠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振兴,人才振兴需要教育。近几年,乡村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现状和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依旧比较薄弱,需要关注,需要发展,需要振兴。振兴乡村教育之策略主要包括更新乡村教育观念,优化师资配置,合理调整乡村学校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关注弱势儿童,启动法律保护等对策举措和路径设计等。这些均是笔者近几年来对振兴乡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义武   芦千文  
基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的“一肩挑”制度实践背景,本文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肩挑”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但与其在探索期和倡导期的影响相比,这种提升效应在全面推进期有所下降;“一肩挑”制度实施可通过增强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改善干群关系和壮大村庄经济等方式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村党组织书记为初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拥有高中及同等学力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村“两委”干部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退伍军人或政府干部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特大型村庄相比,大型或中小型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东部地区村庄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全开发理念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新时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揭示生态资源价值化所经历的“生态资源价值培育—生态资源资本深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阶段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生态资源价值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关联,并深入剖析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三阶段逻辑机理,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模式以及在助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区域现实难点和共性现实难点。基于逻辑发展、区域难点、共性难点三个视角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为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建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一年里,各级政府相继挂牌成立乡村振兴主管机构,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教学、科研机构,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推出乡村振兴技术和解决方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环境,数字化赋能农村农业农民全面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取代"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农村电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等教育借助自身的职能发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振兴乡村的契机,高等教育在职能深化、分类建设与强化育人等方面探索变革,有助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欢   巩前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保障。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但在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保护、社会风气治理、文化主体性培育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要锚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力的发展方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主体层面提出相应的现实对策,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欢   巩前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保障。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但在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保护、社会风气治理、文化主体性培育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要锚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力的发展方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主体层面提出相应的现实对策,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芳  
高等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基于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价值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路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重视高等教育在学术发展上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构建升级版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