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0)
- 2023(6979)
- 2022(5525)
- 2021(5269)
- 2020(4150)
- 2019(9503)
- 2018(9043)
- 2017(16455)
- 2016(8507)
- 2015(9670)
- 2014(9353)
- 2013(9708)
- 2012(9247)
- 2011(8827)
- 2010(8724)
- 2009(8209)
- 2008(7928)
- 2007(6861)
- 2006(6224)
- 2005(5323)
- 学科
- 济(42712)
- 经济(42673)
- 农(25169)
- 业(20898)
- 农业(16546)
- 管理(16182)
- 中国(16103)
- 方法(15643)
- 数学(14577)
- 数学方法(14519)
- 业经(11298)
- 企(10480)
- 企业(10480)
- 贸(9970)
- 贸易(9964)
- 易(9817)
- 制(9187)
- 发(8779)
- 财(8321)
- 学(7869)
- 地方(7854)
- 发展(7581)
- 展(7575)
- 农业经济(7485)
- 银(7196)
- 银行(7191)
- 行(7091)
- 融(6739)
- 金融(6739)
- 收入(6465)
- 机构
- 大学(129324)
- 学院(128478)
- 济(63834)
- 经济(62834)
- 研究(53564)
- 管理(45732)
- 中国(42975)
- 理学(39312)
- 理学院(38803)
- 管理学(38303)
- 管理学院(38055)
- 科学(29782)
- 京(27733)
- 财(26726)
- 所(26520)
- 农(26316)
- 研究所(24339)
- 中心(23939)
- 经济学(21642)
- 财经(21375)
- 经(19826)
- 经济学院(19512)
- 农业(19372)
- 院(18994)
- 北京(18055)
- 业大(18000)
- 范(17900)
- 师范(17786)
- 江(17511)
- 科学院(16865)
- 基金
- 项目(87425)
- 科学(70595)
- 基金(67584)
- 研究(65138)
- 家(59853)
- 国家(59381)
- 科学基金(49830)
- 社会(45739)
- 社会科(43132)
- 社会科学(43128)
- 基金项目(35155)
- 省(29743)
- 自然(29392)
- 自然科(28722)
- 自然科学(28716)
- 自然科学基金(28242)
- 教育(27923)
- 资助(26744)
- 划(26452)
- 编号(24454)
- 部(21399)
- 中国(20967)
- 国家社会(20899)
- 发(20300)
- 成果(20259)
- 重点(20234)
- 教育部(18371)
- 创(17647)
- 人文(17160)
- 性(17029)
共检索到199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骞 祝辰辉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乡村振兴 中国道路 道路自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骞 寇相涛 金华丽
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种业振兴是践行“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观界定了种业振兴的内涵,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出发阐明了种业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顶层设计、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发展等多领域全方位回顾了种业振兴的实践历程,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种业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为导向阐释了中国种业振兴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需要全面加强种业法治建设、深入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型种企格局,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种业振兴 粮食安全 种业强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谷甜甜 戴雅楠 车瑞昱 杜佩佩 邓勇亮 崔鹏
[目的]乡村振兴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对乡村振兴已有研究回顾梳理,从文献特征、演进路径、主题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方法]将2007-2022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中文数据库发表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3 532篇论文作为样本,借助科学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乡村振兴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历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2个阶段,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交流,但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大,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和高产作者集群;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创新、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机制等方面;关键词聚类呈现出4个核心主题,包括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发展模式、成效测度和发展对策。[结论]完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精准测度乡村振兴成效、共助乡村振兴持续高速发展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柚洁 贾朝丰
本文利用2021年大学生“三下乡”对乡村振兴的调研数据研究乡村人才人格特征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顺同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总体上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顺同性人格特征的影响远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外向性人格特征的总体影响也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顺同性的影响下降,外向性的影响上升,神经质与开放性人格特征分别在75%分位数点和25%分位数点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严谨性人格特征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对不同职业和性别的乡村人才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外向性人格特征对男性和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乡村人才更重要,而顺同性人格特征对从事非农业相关工作和女性乡村人才的收入影响更大。因此,国家在义务教育中应更重视农村学生人格特征的提前干预,重视农村居民人格特征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乡村综合人力资本素质,从而带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科学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注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是顺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决定的。有效把握借鉴国际经验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关系,需要注意国际经验教训,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启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中国特色,新时代大国发展逻辑转型更需要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国内,以我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多样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正>主持人语: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中国再出发,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向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3年7月29~30日,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重庆酉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酉阳)”。本届大会既是学术大会也是乡村振兴实践大会。大会邀请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企业家、社会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参加,共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虞洪 高杰 周小娟 苏艺
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衰退现象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规律,关键是找准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和乡村振兴的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高度契合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变规律,又是党中央着眼于四化同步、着眼于全面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道路选择。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应是:以深度贫困和衰退重点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道路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周佳蓉
[目的]在全面梳理“三农”政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整体及不同维度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并探讨了乡村振兴各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方法]文章融入投影寻踪思想,引入PP-IPM模型,测度了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使用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四大板块乡村振兴发展差异,构建VAR模型并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探究了乡村振兴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相关政策由“工业为主带动农业”逐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0年以来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增速横跨了“高速—平缓—高速”3个阶段。(2)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013年前后差异明显增大,中部板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最高。(3)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中心发展,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互促互进,而乡风文明独立于其他维度,始终保持匀速增长。[结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应重视各区域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发展速率一致,不断缩小区域差异;应重视乡风文明与其他子维度的连接,各维度间共同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汪小亚 陈帅
乡村振兴债券制度设计契合国家战略,政策延续性较好,发行数量和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分布广泛覆盖、重点突出,行业分布科学合理,在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拓宽涉农资金来源、提升投资者组合管理水平、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制度设计尚待补足短板,发行人群体仍有待拓宽,投资者自发参与积极性尚待提升,对外资吸引力度尚待加强。新时代,乡村振兴债券发展应进一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创新开发复合品种,完善制度设计,拓宽发行人群体,激发投资者活力,扩大投资者范围,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
关键词:
乡村振兴债券 国家战略 制度设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鑫 穆博 张洋 穆争社
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具有普惠性、数字性、开放性及服务性等特征。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发展面临以下困境:以封闭型为主,运营效率低下;以单功能为主,多元主体需求未能充分得到满足;信息联动不足,多功能难以发挥;管理杂乱化,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制度设计,发展规划有待完善。本文对比研究由地方政府、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主导运作的若干典型平台案例,归纳有益经验,就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构建以金融产品展销平台为核心、以“信用平台+增信平台+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一核心三支撑”式平台架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营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与强化平台内部治理相结合,促进平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嗨烽 王凤忠 高雷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归纳为三类:一是基于区域差异性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选择内生型发展模式或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二是基于要素资源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充分激活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土地资源利用、产业技术升级和完善资金保障等;三是基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实施路径,既可以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也能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其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渐成共识。
关键词:
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 实施路径 区域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嗨烽 王凤忠 高雷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归纳为三类:一是基于区域差异性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选择内生型发展模式或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二是基于要素资源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充分激活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土地资源利用、产业技术升级和完善资金保障等;三是基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实施路径,既可以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也能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其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渐成共识。
关键词:
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 实施路径 区域产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戴湘毅 吕君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