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7)
- 2023(16791)
- 2022(14224)
- 2021(13320)
- 2020(10989)
- 2019(25291)
- 2018(25195)
- 2017(47804)
- 2016(26175)
- 2015(29984)
- 2014(30009)
- 2013(29603)
- 2012(27541)
- 2011(25356)
- 2010(26118)
- 2009(24456)
- 2008(24344)
- 2007(22529)
- 2006(20045)
- 2005(18299)
- 学科
- 济(115266)
- 经济(115158)
- 业(76600)
- 管理(70486)
- 企(53744)
- 企业(53744)
- 农(52493)
- 方法(44889)
- 数学(39031)
- 数学方法(38327)
- 农业(34813)
- 中国(33888)
- 地方(29045)
- 业经(28795)
- 财(25031)
- 制(22370)
- 学(22184)
- 贸(20526)
- 贸易(20510)
- 易(19846)
- 理论(18672)
- 银(18553)
- 银行(18519)
- 发(18504)
- 行(17814)
- 融(17316)
- 金融(17314)
- 和(17309)
- 技术(16689)
- 策(16583)
- 机构
- 学院(382422)
- 大学(374706)
- 济(153596)
- 经济(149972)
- 管理(143772)
- 研究(130630)
- 理学(122208)
- 理学院(120818)
- 管理学(118373)
- 管理学院(117660)
- 中国(101686)
- 科学(81054)
- 京(80901)
- 农(78374)
- 财(69536)
- 所(67807)
- 江(62179)
- 中心(61633)
- 研究所(60860)
- 农业(60243)
- 业大(60054)
- 财经(53591)
- 范(52712)
- 师范(52215)
- 北京(51264)
- 州(49789)
- 经(48204)
- 院(46105)
- 经济学(44823)
- 省(44037)
- 基金
- 项目(242576)
- 科学(188967)
- 研究(181014)
- 基金(170618)
- 家(147971)
- 国家(146621)
- 科学基金(124629)
- 社会(111871)
- 社会科(105554)
- 社会科学(105521)
- 省(98863)
- 基金项目(89098)
- 教育(83812)
- 划(81315)
- 自然(78756)
- 编号(78142)
- 自然科(76784)
- 自然科学(76765)
- 自然科学基金(75331)
- 资助(70382)
- 成果(63928)
- 发(56953)
- 重点(54747)
- 课题(54393)
- 部(52420)
- 创(49990)
- 创新(46569)
- 科研(45651)
- 发展(45558)
- 性(45326)
- 期刊
- 济(184554)
- 经济(184554)
- 研究(111180)
- 中国(86655)
- 农(78789)
- 学报(59094)
- 科学(55489)
- 财(53657)
- 农业(53067)
- 管理(51806)
- 教育(48376)
- 大学(44851)
- 学学(41886)
- 融(38516)
- 金融(38516)
- 技术(36817)
- 业经(36141)
- 经济研究(27173)
- 业(27135)
- 财经(25593)
- 问题(24792)
- 经(22037)
- 图书(21454)
- 版(20638)
- 技术经济(19873)
- 统计(19493)
- 资源(18778)
- 商业(18331)
- 世界(18027)
- 策(17806)
共检索到594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瑜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面临农村优秀人才外流、引人留人困难、创新创业条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运用人才输出、引进、就地开发、循环开发等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 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须之策。实现乡村振兴,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量多质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人才流失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障碍。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是持续投资于人力资本并创造使之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以保证乡村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涌现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开发 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维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是关键。把农村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深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持续、广泛、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本保障。做足乡贤文章,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以乡贤为楷模连接起的"乡愁"或"归根情结",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泽被乡里、反哺桑梓、教化民风、敦厚民心的向上力量。充分挖掘乡贤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原生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子娜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其本质上就蕴含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而成功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人。对我国农村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可知,其开发前景并不明朗,呈现出规模大质量低的特点。因此,应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扩大技能培养方面的投资,推进农村高职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技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优化路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邹国良 刘娜娜 梁雁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以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村居民为博弈主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PP模式合作行为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分析了三方主体的初始意愿和政府规制对三方主体行为策略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规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PP模式合作博弈系统演化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对社会资本的补贴资助、投机罚金、合作奖励和政府对农村居民的参与奖励。(2)与提高地方政府对社会资本的补贴资助力度和惩罚力度相比,提高地方政府的激励规制初始意愿更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PP项目的顺利落地实施。(3)农村居民参与PPP项目的初始意愿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收益。最后,为促进PPP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可持续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珂硕 范衬衬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质量低、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薄弱等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助推乡村振兴应立足国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人才合理流动平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乡村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冈姿 仇国芳
本文以部分国家为例,通过分析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结合中国的特点,提出了当前开发新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认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开发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研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目的是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索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关键词:
新农村 人力资源 开发 国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敏 覃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是制约着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科技人力资源 经济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红莉
积极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源,也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绩效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农村存量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应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制保障、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基础上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农村人力资源自由性流动机制、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性激励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三生 凡宇 熊火根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把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之地、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各区域协同开发、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多要素系统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生活,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柏杨 樊家军
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可以全面发挥基层党建优势,推动新时期农地流转工作开展,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还有助于区域粮食增收,为农村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但该模式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支部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制度建设的约束机制不强,合作社普遍实力不强等。因此,需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规范体制机制,发展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积极解决三大难题,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杨汗青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大“主旋律”。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乡村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许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调查和研究了我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建设发展现状,调查覆盖了多样化的农村地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千村调查”结果。整体来看,该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研究凸显了以下特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焓 纪倩
目前乡村振兴没有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随着中青年农民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转移,掏空了乡村人力资源,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实施振兴乡村战略需要在乡村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梳理发达国家对乡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中国乡村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施振兴国家战略,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力资本的作用,从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时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努力建设乡村教育振兴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优质人力资源 动力体系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