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16)
- 2023(18234)
- 2022(15719)
- 2021(14620)
- 2020(12156)
- 2019(27287)
- 2018(27243)
- 2017(51948)
- 2016(28153)
- 2015(31546)
- 2014(30966)
- 2013(30230)
- 2012(27526)
- 2011(25019)
- 2010(25293)
- 2009(23686)
- 2008(22990)
- 2007(20686)
- 2006(18487)
- 2005(16275)
- 学科
- 济(110076)
- 经济(109931)
- 业(90544)
- 管理(85383)
- 企(69320)
- 企业(69320)
- 农(52132)
- 方法(43777)
- 数学(36893)
- 数学方法(36411)
- 农业(34676)
- 业经(31580)
- 中国(30596)
- 财(29765)
- 制(26235)
- 地方(23870)
- 技术(22550)
- 学(21630)
- 贸(19136)
- 贸易(19121)
- 理论(18981)
- 易(18608)
- 银(18419)
- 银行(18373)
- 体(18292)
- 行(17541)
- 务(17525)
- 策(17490)
- 财务(17448)
- 财务管理(17412)
- 机构
- 学院(395204)
- 大学(391697)
- 管理(157649)
- 济(157162)
- 经济(153620)
- 理学(136293)
- 理学院(134829)
- 管理学(132575)
- 管理学院(131832)
- 研究(130495)
- 中国(98960)
- 京(82812)
- 科学(79142)
- 农(75653)
- 财(72631)
- 所(64297)
- 业大(61702)
- 江(60187)
- 中心(60174)
- 研究所(57994)
- 农业(57735)
- 财经(56866)
- 范(52492)
- 师范(52078)
- 经(51623)
- 北京(51614)
- 州(48126)
- 院(46898)
- 经济学(45199)
- 经济管理(42141)
- 基金
- 项目(266758)
- 科学(210810)
- 研究(201082)
- 基金(192018)
- 家(165800)
- 国家(164267)
- 科学基金(142071)
- 社会(126974)
- 社会科(119951)
- 社会科学(119922)
- 省(106451)
- 基金项目(101966)
- 教育(91808)
- 自然(89994)
- 自然科(87870)
- 自然科学(87852)
- 划(87694)
- 自然科学基金(86283)
- 编号(84065)
- 资助(76835)
- 成果(68557)
- 重点(59279)
- 创(58506)
- 部(58478)
- 发(57836)
- 课题(57635)
- 创新(53972)
- 制(52515)
- 国家社会(51651)
- 项目编号(50283)
- 期刊
- 济(182405)
- 经济(182405)
- 研究(116665)
- 中国(83669)
- 农(76488)
- 学报(59977)
- 管理(58265)
- 科学(56830)
- 财(55407)
- 农业(51646)
- 教育(48141)
- 大学(46972)
- 学学(44265)
- 融(37029)
- 金融(37029)
- 技术(35215)
- 业经(35014)
- 财经(27201)
- 经济研究(26313)
- 业(25422)
- 问题(24046)
- 经(23226)
- 科技(20717)
- 版(20556)
- 图书(19838)
- 技术经济(19355)
- 现代(18590)
- 理论(18319)
- 商业(17204)
- 世界(17193)
共检索到591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惠婷
"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为我国农产品销售拓展了空间,有利于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超对接"主要有农业咨询公司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农业合作社模式等。各地区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为有效推进"农超对接",增强该模式的持续性,需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生产者的质量管理意识。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超对接 机制创新 利益分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俊 王庭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需要实施的"七大策略",其中针对"三农"建设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再次表明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成为政府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仍面临创业环境欠佳、资金短缺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创业者应充分发挥合力,努力探索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对策,具体可从构建政策体系、强化培训力度、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农村 大学生 农村创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阙方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布局。但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陷入了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明慧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相对贫困 治理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刘新志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从顶层设计、做到分类管理与精准培育相结合、改革培育模式和培育内容、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大学生创业与农村经济提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也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密切大学生创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就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创业环境,切实发挥大学生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创业 经济提升 互动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义涛 赵军伟 刘茜
数字媒体下“直播+电商”的助农模式拉近了城乡空间上的流通距离,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实证分析助农直播价值共创的感性和理性两条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助农直播的政府支持、物流支持、平台支持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和自发行为;助农直播的生动性、真实性、互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情感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而参与行为亦会影响其自发行为。可见,两条路径共同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成为助农直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助农直播模式应加强内外因素的引导,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路径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共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助农直播 社会认同 价值共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盛康丽
基于创新发展理念,以制度创新理论推动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逻辑主线,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评述。以保险学、财政学、风险管理学等理论作为依据,对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农业保险进行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围绕管理制度创新、财政制度创新和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三个维度,对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农业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瑞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研究农业产业化路径对于县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径能够有效组织带动小农户完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村社集体发挥统筹、动员和对接功能,小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环节。研究表明,产业发展公共化、发展规划自主化和发展风险内部化是坚持村社本位的“企业+村社集体+农户”模式的关键运作机制,有效将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整合为一体。“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既能够有效组织农民对接龙头企业,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书瀚 傅琳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较高的机会成本和一定的风险因素,因而政府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高校也应可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知识和技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少华
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能够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制约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金问题,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基金的目的在于优化大学生乡村就业环境,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物质保障,通过引导基金建设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大学生乡村就业或创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返乡创业 引导基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熙政
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基层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要推动小微权力监督实践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小微权力监督表现特征、实践思路、实践效能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通过阐释小微权力监督实践内容,为小微权力正常运行提出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小微权力 监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郑风田 胡向东 冷杨 程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期笔谈即围绕此内容展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维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是关键。把农村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深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持续、广泛、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本保障。做足乡贤文章,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以乡贤为楷模连接起的"乡愁"或"归根情结",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泽被乡里、反哺桑梓、教化民风、敦厚民心的向上力量。充分挖掘乡贤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原生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