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1)
- 2023(18249)
- 2022(14899)
- 2021(13716)
- 2020(11061)
- 2019(24803)
- 2018(24203)
- 2017(45882)
- 2016(24450)
- 2015(27386)
- 2014(27178)
- 2013(26487)
- 2012(24290)
- 2011(21973)
- 2010(22718)
- 2009(21450)
- 2008(20891)
- 2007(19213)
- 2006(17476)
- 2005(16097)
- 学科
- 济(105835)
- 经济(105708)
- 业(98360)
- 企(79368)
- 企业(79368)
- 管理(78726)
- 农(51415)
- 业经(36500)
- 方法(36174)
- 中国(35952)
- 农业(34357)
- 财(31504)
- 地方(28150)
- 融(27785)
- 金融(27783)
- 贸(27353)
- 贸易(27330)
- 银(26870)
- 银行(26856)
- 易(26493)
- 数学(26438)
- 数学方法(26209)
- 行(26058)
- 制(25709)
- 务(21447)
- 财务(21400)
- 财务管理(21361)
- 技术(20594)
- 理论(20492)
- 企业财务(20134)
- 机构
- 学院(350452)
- 大学(337715)
- 济(151099)
- 经济(147998)
- 管理(135165)
- 理学(114330)
- 研究(114153)
- 理学院(113195)
- 管理学(111707)
- 管理学院(111038)
- 中国(95597)
- 财(70850)
- 京(70154)
- 农(63526)
- 科学(63025)
- 江(57225)
- 所(55838)
- 财经(54667)
- 中心(54578)
- 经(49366)
- 研究所(49294)
- 业大(48606)
- 农业(47869)
- 州(45928)
- 范(45085)
- 经济学(44909)
- 师范(44724)
- 北京(43855)
- 院(40679)
- 经济学院(40598)
- 基金
- 项目(216974)
- 科学(172400)
- 研究(170535)
- 基金(154870)
- 家(131054)
- 国家(129661)
- 科学基金(113116)
- 社会(110638)
- 社会科(104599)
- 社会科学(104574)
- 省(88530)
- 基金项目(81069)
- 教育(77079)
- 编号(72721)
- 划(70656)
- 自然(67198)
- 自然科(65635)
- 自然科学(65625)
- 自然科学基金(64468)
- 资助(61147)
- 成果(58586)
- 发(52490)
- 课题(50020)
- 创(48301)
- 重点(48155)
- 部(47548)
- 国家社会(45302)
- 性(44650)
- 创新(44279)
- 制(44177)
- 期刊
- 济(186379)
- 经济(186379)
- 研究(107591)
- 中国(79378)
- 农(66333)
- 财(57321)
- 管理(54344)
- 融(47789)
- 金融(47789)
- 科学(44727)
- 农业(44182)
- 学报(44048)
- 教育(41282)
- 业经(37106)
- 大学(35960)
- 学学(33956)
- 技术(33188)
- 经济研究(27606)
- 财经(26988)
- 问题(25239)
- 经(23444)
- 业(23014)
- 贸(22069)
- 国际(19641)
- 世界(19060)
- 技术经济(18650)
- 商业(18445)
- 现代(17885)
- 版(17127)
- 农村(17028)
共检索到56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艺馨 李思钰 凡启兵 公戴雪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因而对现代农业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验证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得到以下实证结论:首先,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正相关;其次,说明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三,劳动力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负相关。最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商贸流通业 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陆平
借助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农业与服务业的跨界,拓展了农业功能与价值,对乡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疫情以后,我国乡村旅游复苏较快,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凸显并爆发,这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机会。然而,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受到旅游产品创新、融合不够以及经营管理标准化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现实障碍。本文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影响作用,提出深化二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薇
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就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还处于挖掘阶段。对此,从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农业生产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园以及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四个方面总结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最后,从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打造对接终端消费市场的特色生态种养园及打造人文和自然并举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庄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融合路径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志琴
在全国上下推进乡村发展、加速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国际局势乡村振兴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乡村发展虽然逐步加快,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本身不高、管理制度多年未变较为落后、人均收入较少等问题,很难有大的提升。而双循环作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好的制度优势和资源转化优势,这些正是乡村发展缺少的。因此,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有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面对全新的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格局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转型升级的体系、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富裕的经济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双方融合进行阐述,表明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方式,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双循环 乡村振兴 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耀华
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不仅为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有效推动了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与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成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关键,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也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因此,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展开城乡融合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路径机制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梅
农村三产融合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要求立足于乡村的产业、文化等资源基础,紧抓乡村发展的特点,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融合基本条件、融合的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三方面系统分析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机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符合当前市场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途径。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提供保障融合发展良好环境政策体系的建议,从而实现农业与服务业更深层次的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服务业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文博 陈永福 司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发展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本文基于世界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基本特征及结构演变,对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规律性梳理,并通过聚焦于日本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对其"六次产业化"战略的成效进行了解析和经验总结。结论为:从共性规律看,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该比重的均值为22.54%;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中农林牧渔业从最高下降至最低,关联制造业比重则先升后降,关联流通业比重持续升至首位,住宿餐饮业比重也呈上升态势。从洲际和区域看,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差异化特征显著。从日本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演变来看,其核心是农业关联流通业,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周围等交通发达的区域。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大力推进以流通业为核心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建立农民参与分享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宇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在实现总量安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多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经历了从现代农业1.0版向4.0版逐渐演变的过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明确重点任务和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多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崇峰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大连市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但仍然存在着对小农生产的合理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分工体系,强化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小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小农户的实力及培育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三农”人才体系等方面发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提出增强内生动力、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耦合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农村三产融合 耦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乐乐 方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领。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全面推进四川生态省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绿色农业 发展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文智 陈健 韩福丽 孙晓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当前共享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利用文献法和趋势对比分析法更好地认识当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较快,但存在旅游开发不当问题;(2)生态旅游发展范围较广,而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单一;(3)经济利益进一步提高,但忽视了将经济、社会、生态利益的结合。要实现共享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制度化保障;注重生态旅游地的产品开发,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有效结合等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我国基本国情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振兴乡村五大目标的主要路径。因此,要通过改革制度、完善机制,改变过去人、财、地等生产要素单向流动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双向流动,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交换机制,改革过去农村土地主要"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困局;要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改变过去资金单向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困局;要畅通人才通道,打破城乡人才流动的制度藩篱,建立激励机制,改变过去农村人才流向城市的被动困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融合 要素流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培养农业环保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等。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中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基层环保执法懈怠,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农业高科技人才短缺,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建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