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4)
- 2023(16157)
- 2022(13739)
- 2021(12793)
- 2020(10384)
- 2019(23841)
- 2018(23473)
- 2017(44609)
- 2016(24344)
- 2015(27621)
- 2014(27549)
- 2013(27337)
- 2012(25631)
- 2011(23560)
- 2010(24120)
- 2009(22515)
- 2008(22452)
- 2007(20749)
- 2006(18545)
- 2005(16868)
- 学科
- 济(105702)
- 经济(105596)
- 业(72927)
- 管理(66129)
- 农(52116)
- 企(50030)
- 企业(50030)
- 方法(37239)
- 农业(34584)
- 中国(32394)
- 数学(31556)
- 数学方法(31217)
- 地方(28362)
- 业经(27901)
- 财(24589)
- 制(21648)
- 学(20329)
- 贸(19716)
- 贸易(19702)
- 易(19073)
- 发(18136)
- 银(17796)
- 银行(17763)
- 行(17114)
- 融(16609)
- 金融(16607)
- 理论(16334)
- 和(16190)
- 环境(15962)
- 技术(15668)
- 机构
- 学院(354528)
- 大学(346782)
- 济(144651)
- 经济(141322)
- 管理(132101)
- 研究(122655)
- 理学(111947)
- 理学院(110660)
- 管理学(108758)
- 管理学院(108081)
- 中国(95516)
- 科学(74997)
- 农(74709)
- 京(74283)
- 财(66145)
- 所(63415)
- 江(58076)
- 中心(57923)
- 农业(57365)
- 研究所(56797)
- 业大(55479)
- 财经(50959)
- 范(49256)
- 师范(48804)
- 北京(46847)
- 州(46306)
- 经(45924)
- 院(43167)
- 经济学(42641)
- 省(41500)
- 基金
- 项目(224363)
- 科学(174863)
- 研究(169963)
- 基金(157728)
- 家(136514)
- 国家(135197)
- 科学基金(114608)
- 社会(106069)
- 社会科(99979)
- 社会科学(99947)
- 省(91290)
- 基金项目(83129)
- 教育(77504)
- 划(74953)
- 编号(73398)
- 自然(70772)
- 自然科(68948)
- 自然科学(68928)
- 自然科学基金(67659)
- 资助(63147)
- 成果(60107)
- 发(54096)
- 课题(50739)
- 重点(50600)
- 部(48829)
- 创(46640)
- 发展(43670)
- 创新(43405)
- 性(43268)
- 国家社会(43015)
- 期刊
- 济(176439)
- 经济(176439)
- 研究(104724)
- 中国(81042)
- 农(76045)
- 学报(54603)
- 财(51341)
- 农业(51141)
- 科学(51053)
- 管理(46661)
- 教育(44005)
- 大学(41352)
- 学学(38592)
- 融(37042)
- 金融(37042)
- 业经(35177)
- 技术(32282)
- 业(25726)
- 经济研究(25571)
- 财经(24565)
- 问题(24070)
- 经(21246)
- 图书(19841)
- 版(19267)
- 技术经济(17878)
- 资源(17639)
- 世界(17495)
- 商业(17185)
- 贸(16895)
- 农村(16829)
共检索到55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须之策。实现乡村振兴,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量多质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人才流失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障碍。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是持续投资于人力资本并创造使之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以保证乡村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涌现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开发 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瑜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面临农村优秀人才外流、引人留人困难、创新创业条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运用人才输出、引进、就地开发、循环开发等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 开发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维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是关键。把农村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深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持续、广泛、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本保障。做足乡贤文章,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以乡贤为楷模连接起的"乡愁"或"归根情结",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泽被乡里、反哺桑梓、教化民风、敦厚民心的向上力量。充分挖掘乡贤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原生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子娜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其本质上就蕴含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而成功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人。对我国农村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可知,其开发前景并不明朗,呈现出规模大质量低的特点。因此,应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扩大技能培养方面的投资,推进农村高职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技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珂硕 范衬衬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质量低、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薄弱等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助推乡村振兴应立足国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人才合理流动平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敏 覃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是制约着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科技人力资源 经济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战略视角 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三生 凡宇 熊火根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把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之地、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各区域协同开发、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多要素系统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生活,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旅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武昀寰 邱楠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才支撑,农村人才培养可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保障。在培养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异同。对此,本文拟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在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优化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较为重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及加强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农村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焓 纪倩
目前乡村振兴没有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随着中青年农民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转移,掏空了乡村人力资源,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实施振兴乡村战略需要在乡村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梳理发达国家对乡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中国乡村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施振兴国家战略,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力资本的作用,从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时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努力建设乡村教育振兴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优质人力资源 动力体系 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小东
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关键在教育。如何积极利用各类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发挥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 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体 孟凡军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 ,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环境较差 ,并由此造成了普遍的“贫困文化”心理。因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从权责一致性、超前性、分层性、重复渐进性以及人力资源环境、医疗卫生、教育、流动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来予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 人力资源 开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再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之一,那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法治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方略和促进乡村社会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若要想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则须走一条长效治理的法治化之路。当下治理的法治化却面临着法律体系缺失、权责界限模糊、参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及法律监督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于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整体思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参与主体的权责界限;增强参与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监督管护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法治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