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1)
- 2023(15064)
- 2022(12847)
- 2021(12089)
- 2020(9785)
- 2019(22279)
- 2018(22332)
- 2017(42304)
- 2016(22958)
- 2015(25936)
- 2014(25709)
- 2013(25099)
- 2012(22907)
- 2011(20615)
- 2010(20632)
- 2009(19060)
- 2008(18190)
- 2007(16247)
- 2006(14233)
- 2005(12058)
- 学科
- 济(86984)
- 经济(86889)
- 管理(63230)
- 业(62746)
- 企(50357)
- 企业(50357)
- 方法(36636)
- 农(34241)
- 数学(30234)
- 数学方法(29848)
- 中国(25613)
- 业经(23910)
- 农业(22643)
- 地方(21277)
- 财(21191)
- 学(18278)
- 制(16923)
- 理论(16512)
- 贸(15366)
- 贸易(15356)
- 和(15256)
- 易(14881)
- 教育(14292)
- 环境(13730)
- 技术(13512)
- 银(13193)
- 银行(13160)
- 策(13080)
- 划(12910)
- 发(12782)
- 机构
- 学院(317381)
- 大学(313717)
- 管理(125585)
- 济(118244)
- 经济(115228)
- 理学(108469)
- 理学院(107256)
- 管理学(105354)
- 管理学院(104766)
- 研究(103646)
- 中国(76053)
- 京(66745)
- 科学(64575)
- 财(53436)
- 农(51849)
- 所(50455)
- 中心(47586)
- 江(47471)
- 业大(47052)
- 研究所(45861)
- 范(45347)
- 师范(44997)
- 财经(42550)
- 北京(41858)
- 农业(39271)
- 州(39048)
- 经(38517)
- 院(38164)
- 师范大学(35803)
- 技术(35075)
- 基金
- 项目(217685)
- 科学(170483)
- 研究(165612)
- 基金(154137)
- 家(132534)
- 国家(131262)
- 科学基金(112890)
- 社会(102230)
- 社会科(96366)
- 社会科学(96341)
- 省(87172)
- 基金项目(82052)
- 教育(76494)
- 划(72262)
- 自然(71377)
- 编号(71259)
- 自然科(69632)
- 自然科学(69619)
- 自然科学基金(68303)
- 资助(61690)
- 成果(58521)
- 课题(49083)
- 重点(48423)
- 发(47520)
- 部(46781)
- 创(45279)
- 项目编号(43230)
- 创新(41886)
- 年(40666)
- 科研(40628)
- 期刊
- 济(138572)
- 经济(138572)
- 研究(92206)
- 中国(63791)
- 农(52421)
- 学报(48272)
- 科学(45371)
- 管理(45361)
- 教育(44229)
- 财(38995)
- 大学(37290)
- 农业(35420)
- 学学(34636)
- 技术(28352)
- 业经(26794)
- 融(26408)
- 金融(26408)
- 图书(20438)
- 经济研究(20416)
- 财经(19406)
- 问题(17789)
- 经(16517)
- 业(16169)
- 版(15913)
- 科技(15588)
- 理论(14910)
- 现代(14858)
- 商业(14392)
- 技术经济(14194)
- 书馆(14020)
共检索到46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困境与问题 建设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娜 汪虹成 陈红利
城市化瓦解了建立在血缘与地缘基础上的传统乡村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城乡关系理论为建设新时代新型乡村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梳理了乡村共同体的历史脉络,明确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同体的内在关系,系统构建了政治上公平正义、经济上互惠高效、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态上和谐美丽、社会上安全幸福的"五位一体"乡村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共同体 五位一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瑞霞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习型乡村 终身学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传俊 姚科艳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分析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关系变迁入手,阐述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主体、营造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资金技术回流。在分析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样态和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即明确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归类、构建多元协作的乡村治理主体、建立人本亲善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乡贤治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长 王韫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点战略,城乡融合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城乡融合与乡村融合战略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存在诸多掣肘。文章基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要素展开研究,剖析现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问题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路径,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人才强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强农 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维浩
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在政策支持层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生态产品提供更多税收优惠、补贴等,推动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市场运作层面,通过建立功能完备的市场平台,将生产者、消费者及相关服务机构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在技术创新层面,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有效提升生态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在产业协同层面,生态产品企业应积极寻求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凡 李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需要用教育扶贫,用教育树乡村文明新风,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想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仅凭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师德建设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本文根据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师德问题,从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规范师德建设工作,强化教师师德意识三方面论述了农村师德建设策略。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秋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对贵州省农村产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找到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乡村战略背景下提出贵州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贵州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贵州 产业经济 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敏菁 王姿懿 刘雅涵 王赫 姜钰
农民福祉指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民福祉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森林康养产业与农民福祉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七个潜变量,研究森林康养产业对当地农民福祉提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农民福祉 影响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丹燕
梅州市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等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改革综合试点的梅州,应该立足优势,深化改革,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深挖各县(市、区)发展亮点,促进合作,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生产模式等方式,推动梅州市经济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梅州市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雅斐
本文重点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的建设研究工作,然后从城镇化方向去研究了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下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突破现有情况下农村文化建设展开分析。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文化 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