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36)
- 2023(20912)
- 2022(18111)
- 2021(16701)
- 2020(14130)
- 2019(32117)
- 2018(31839)
- 2017(60607)
- 2016(33351)
- 2015(37553)
- 2014(37274)
- 2013(36486)
- 2012(33601)
- 2011(30466)
- 2010(30377)
- 2009(28332)
- 2008(27651)
- 2007(24945)
- 2006(21621)
- 2005(18514)
- 学科
- 济(130756)
- 经济(130611)
- 管理(92319)
- 业(92072)
- 企(73792)
- 企业(73792)
- 方法(60740)
- 数学(52894)
- 数学方法(52175)
- 农(43951)
- 中国(33919)
- 财(33616)
- 业经(30881)
- 学(30111)
- 农业(28998)
- 地方(27521)
- 贸(24838)
- 贸易(24828)
- 易(24074)
- 制(24034)
- 理论(21448)
- 务(21234)
- 财务(21145)
- 财务管理(21098)
- 和(19949)
- 企业财务(19910)
- 环境(19891)
- 技术(19854)
- 银(19297)
- 银行(19205)
- 机构
- 学院(477111)
- 大学(475058)
- 济(182781)
- 管理(182769)
- 经济(178648)
- 研究(159807)
- 理学(159089)
- 理学院(157213)
- 管理学(154023)
- 管理学院(153166)
- 中国(116501)
- 科学(104729)
- 京(100148)
- 农(92339)
- 所(82042)
- 财(81462)
- 业大(79272)
- 研究所(75389)
- 中心(73465)
- 农业(72147)
- 江(71063)
- 财经(66082)
- 范(63606)
- 师范(62848)
- 北京(62075)
- 经(60000)
- 院(57809)
- 州(57129)
- 经济学(54163)
- 技术(52632)
- 基金
- 项目(331375)
- 科学(257579)
- 基金(237852)
- 研究(234293)
- 家(210673)
- 国家(208910)
- 科学基金(177189)
- 社会(145533)
- 社会科(137628)
- 社会科学(137590)
- 省(131895)
- 基金项目(126511)
- 自然(118291)
- 自然科(115532)
- 自然科学(115494)
- 自然科学基金(113389)
- 划(111075)
- 教育(108666)
- 资助(97761)
- 编号(95860)
- 成果(76945)
- 重点(74923)
- 部(71229)
- 发(70772)
- 创(68234)
- 课题(66491)
- 科研(64254)
- 创新(63704)
- 计划(62663)
- 大学(60719)
- 期刊
- 济(198555)
- 经济(198555)
- 研究(129794)
- 中国(87135)
- 农(86972)
- 学报(86606)
- 科学(75692)
- 大学(64034)
- 管理(63493)
- 财(62399)
- 学学(60823)
- 农业(58517)
- 教育(50684)
- 技术(40359)
- 融(38193)
- 金融(38193)
- 业经(36312)
- 财经(31157)
- 经济研究(30908)
- 业(28796)
- 经(26680)
- 问题(26550)
- 版(26080)
- 图书(24116)
- 科技(23836)
- 业大(23419)
- 技术经济(22245)
- 统计(21743)
- 商业(21590)
- 资源(20971)
共检索到68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贺兰 乔德华
增强发展能力是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基础。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题,对甘肃省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实名制调查,指出了影响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从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持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强化“精神扶贫工程”实施、持续强化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自我发展能力 甘肃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云华 刘姗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45.3%的大学生有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性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中共党员、家庭处于中层以下社会阶层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更强。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还有农村就业政策、农村生活成本、农村就业宣传;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则有城市工资待遇、农村生活工作环境、城乡文化差异;不同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同。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与评估,高校应加大引导力度,大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 农村就业意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闽江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发展人才是关键,而大学生返乡创业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962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并不高。在"双创"背景下,如何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意愿 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强
农村"三变"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三变"改革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地区安徽宣城的149个"三变"改革村为样本,在深入剖析其融资诉求与金融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三变"改革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本文实证研究表明经营主体类别、收入水平、雇工人数、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三变"改革承接主体融资诉求有显著影响;试点层级、承接类别、收入水平、贷款方式、负债结构、风险意识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振
农村人才匮乏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农村就业提供平台。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存在诸多困境,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造成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对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 创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旭芳 班纬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表面上是由于城乡差距的普遍存在,驱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拓宽增收渠道的具体体现,实质上是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作用结果。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民消费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劳动力素质,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较大,但对东、中、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工资性收入 面板数据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昕
基于对河南省42个县(区)93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互有差异。户主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潜在收益认知等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户主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又对农户的乡村振兴战略及潜在收益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益,培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结构方程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倩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而乡村民宿作为农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核心主题,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农业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手段,实现农村全面振兴。本论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民宿 景观设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玲玲
基层治理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公众参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层治理实践与经验。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公众参与"的重要举措,探索加强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规民约问题对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村规民约 乡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俊丽 林岚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而乡村旅游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助于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山西省3市736个有效样本的实证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居民乡村旅游意愿,重点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在乡村旅游意愿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人口统计特征和居民乡村旅游意愿存在变量关系,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差异上。研究结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意愿 乡村振兴 人口统计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兴花 王勇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之一。利用4个村庄的案例资料,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与行为的代际差异进行探究,指出令人满意的搬迁补助金、社区有利区位和优质的新居环境是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促进因素,社区坡地地形、楼房定价偏高且标准不公开、旧房补偿标准不明确且结果不能令人信服、搬迁时间紧张且手段强制、楼房质量较差、集中居住后预期支出增加等是重要阻碍因素。此外,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存在代际差异,呈现子代较强、父代较弱、祖代非常弱的序次格局,这主要受乡村情结和院落情结、身体与生活等环境适应能力、经济能力和就业状况的影响。就集中居住行为而言,当未婚子代和已婚无独立住宅子代无法"上楼"时,父代和祖代往往将置换的楼房给子代居住,自己则另找住所,此家庭策略通过资源占有、文化压力和居住偏好机制而形成。前两种机制体现了代际关系不平等、向下倾斜的责任伦理和一定程度的代际剥削,后一种机制则体现了父代和祖代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独立空间的追求,这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秉性。最后从楼房定价、旧房补偿、楼房质量、搬迁时间和手段、未婚子代和已婚无独立住宅子代的妥善安置、祖代贫困与情绪疏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中居住 代际差异 家庭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兴花 王勇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之一。利用4个村庄的案例资料,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与行为的代际差异进行探究,指出令人满意的搬迁补助金、社区有利区位和优质的新居环境是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促进因素,社区坡地地形、楼房定价偏高且标准不公开、旧房补偿标准不明确且结果不能令人信服、搬迁时间紧张且手段强制、楼房质量较差、集中居住后预期支出增加等是重要阻碍因素。此外,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存在代际差异,呈现子代较强、父代较弱、祖代非常弱的序次格局,这主要受乡村情结和院落情结、身体与生活等环境适应能力、经济能力和就业状况的影响。就集中居住行为而言,当未婚子代和已婚无独立住宅子代无法"上楼"时,父代和祖代往往将置换的楼房给子代居住,自己则另找住所,此家庭策略通过资源占有、文化压力和居住偏好机制而形成。前两种机制体现了代际关系不平等、向下倾斜的责任伦理和一定程度的代际剥削,后一种机制则体现了父代和祖代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独立空间的追求,这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秉性。最后从楼房定价、旧房补偿、楼房质量、搬迁时间和手段、未婚子代和已婚无独立住宅子代的妥善安置、祖代贫困与情绪疏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中居住 代际差异 家庭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敏菁 王姿懿 刘雅涵 王赫 姜钰
农民福祉指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民福祉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森林康养产业与农民福祉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七个潜变量,研究森林康养产业对当地农民福祉提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农民福祉 影响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