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2)
2023(11448)
2022(9352)
2021(8903)
2020(6951)
2019(15760)
2018(15651)
2017(27851)
2016(16044)
2015(18004)
2014(17560)
2013(16421)
2012(15326)
2011(14133)
2010(14642)
2009(13412)
2008(12738)
2007(11907)
2006(10752)
2005(9502)
作者
(43299)
(35806)
(35717)
(33845)
(22791)
(17289)
(16196)
(13955)
(13732)
(13050)
(12196)
(12124)
(11503)
(11248)
(11194)
(11118)
(10870)
(10516)
(10401)
(10400)
(9016)
(8999)
(8705)
(8438)
(8297)
(8142)
(8139)
(7976)
(7382)
(7294)
学科
(50816)
经济(50746)
(38236)
管理(36621)
(28074)
(27685)
企业(27685)
中国(22462)
教育(21366)
农业(18769)
业经(15987)
方法(15932)
(14302)
地方(13732)
(13226)
数学(12898)
数学方法(12659)
(12617)
理论(12227)
(11585)
发展(9961)
(9839)
(9820)
(9388)
贸易(9382)
(9181)
银行(9151)
(9138)
教学(9083)
(8921)
机构
学院(210470)
大学(210435)
研究(79087)
(73963)
经济(71823)
管理(70068)
理学(58923)
理学院(58114)
管理学(56847)
管理学院(56423)
中国(54808)
科学(47378)
(46874)
(39866)
(39650)
(39332)
师范(38988)
研究所(35725)
(35559)
中心(35552)
(35431)
教育(35148)
师范大学(31362)
业大(30566)
农业(30269)
北京(30096)
(28996)
(28088)
技术(27756)
财经(26852)
基金
项目(134936)
研究(107538)
科学(106145)
基金(92187)
(80220)
国家(79312)
科学基金(66160)
社会(64862)
社会科(60651)
社会科学(60636)
教育(56237)
(55500)
(47991)
编号(47793)
基金项目(47074)
成果(42472)
自然(40076)
自然科(39090)
自然科学(39077)
自然科学基金(38351)
课题(36906)
资助(36830)
重点(32223)
(31804)
(31401)
(30408)
(28481)
(28269)
项目编号(27832)
规划(27751)
期刊
(94674)
经济(94674)
研究(72537)
教育(59022)
中国(58051)
(43400)
学报(33167)
科学(30436)
农业(29124)
大学(26754)
管理(26300)
(26255)
学学(23379)
技术(20647)
(20296)
金融(20296)
业经(19081)
职业(15527)
经济研究(13814)
(13518)
财经(12810)
图书(12610)
(11880)
论坛(11880)
(11385)
问题(11359)
(11190)
(10344)
技术教育(9919)
职业技术(9919)
共检索到34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邵建东  
源于儒家传统思想、西方基督教文化和华工服务实践的影响,晏阳初立志终身投身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乡村建设方案,呈现出现代性、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结合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实践表明: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专业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内生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即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使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公共设施缺乏、群众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在增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珺珺  徐莉  
当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年,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脱贫攻坚阶段,我国乡村教育囿于传统的学校体制框架内。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的未来》报告。这昭示着全球的终身教育进入实质推进期。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的乡村教育也必然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成长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关切问题。2050年乡村振兴的社会化图景必然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化乡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敬敬  王际焱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榆林市榆阳区聚力乡村振兴,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系统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开发现代农业、多元性产业,踏入一条致富新路。“榆阳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为陕西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乡村兴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凡  李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需要用教育扶贫,用教育树乡村文明新风,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想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仅凭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师德建设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本文根据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师德问题,从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规范师德建设工作,强化教师师德意识三方面论述了农村师德建设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文燕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的重要过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生活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比较几个有代表性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效果的同时,介绍国内先进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后续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多元化转移、加强培训教育以提高劳动力素质、转换政府职能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最终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有序转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曲琳平  李晓东  许丽  
19世纪末期,为了促进各州农业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赠地法案》,鼓励各州建立赠地学院,传授和农业工艺提升的相关知识。并通过颁布后续法案,为赠地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经济保障。美国赠地学院的广泛建立,成为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促进了美国各州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赋予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新职能。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农村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较弱等一系列的困难。乡村振兴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大量受到良好培训和教育的农村专业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借鉴赠地学院建立和发展的经验,通过颁布相关法律、确保投入、专业评估等途径,引导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理群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立足以民为本的价值信仰,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他认为,推进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的可持续的基础,在于培育思想觉醒、权利自主、组织化的新民,成为乡村改造的主体。而这又需要兼具现代科学知识与世界眼光的乡建人才到人民中间去。他所提出的人的建设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创制的农村综合改造方案,不仅是平教运动与乡村建设的工作核心,也是今天的中国远未完成的事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增  
晏阳初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教育家。1926年,由晏阳初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展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这场长达10余年的探索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目标是使"农民科学化"和"科学简单化",因此其核心任务和基本手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长  王韫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点战略,城乡融合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城乡融合与乡村融合战略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存在诸多掣肘。文章基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要素展开研究,剖析现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斌  
基于笔者实地调研及对日本乡村振兴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日本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人口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冲击加剧,乡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自1961年《农业基本法》施行以来,日本开始关注乡村振兴,先后采取了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福祉水平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借鉴日本的经验,本文提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国情,统筹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法律体系,以此调整相关的体制、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想  曾绍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传统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割裂了产业发展与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以打造和完善产业生态链既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文章根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农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服务业生态链为依据,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为构建原则,提出村镇产业生态链结构模型,发展以农产品种植、养殖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大循环生态链条,并对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析村镇产业生态链构建,为促进现代产业生态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建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就凸显在我们面前。如何找到现代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新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始人——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的探讨,提出了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教育问题的几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