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2)
2023(17048)
2022(14270)
2021(13353)
2020(10957)
2019(24875)
2018(24809)
2017(48012)
2016(26061)
2015(29578)
2014(29342)
2013(28889)
2012(27067)
2011(24715)
2010(25384)
2009(23889)
2008(23141)
2007(21022)
2006(19050)
2005(17162)
作者
(74937)
(61970)
(61598)
(58849)
(39336)
(29588)
(28081)
(23908)
(23651)
(22491)
(20894)
(20791)
(19894)
(19768)
(19127)
(19066)
(18203)
(18202)
(17939)
(17799)
(15692)
(15362)
(15082)
(14309)
(14057)
(14049)
(13982)
(13722)
(12443)
(12237)
学科
(112846)
经济(112734)
(71386)
管理(70464)
(52893)
企业(52893)
(42550)
方法(42293)
数学(36988)
数学方法(36348)
中国(35301)
地方(31089)
农业(27765)
业经(27575)
(25536)
(23427)
(20637)
贸易(20618)
(19937)
(19778)
(19461)
银行(19445)
(18845)
(18079)
金融(18076)
(17691)
(17268)
理论(16880)
环境(16855)
技术(16649)
机构
学院(371749)
大学(365014)
(153712)
经济(150115)
管理(140743)
研究(128448)
理学(119329)
理学院(117994)
管理学(115770)
管理学院(115080)
中国(100375)
(78475)
科学(75950)
(72460)
(64423)
(63826)
(59643)
中心(59593)
研究所(57598)
财经(55320)
业大(52859)
(52083)
师范(51656)
北京(49939)
(49695)
农业(48597)
(47986)
(46514)
经济学(45331)
(41714)
基金
项目(236133)
科学(185740)
研究(179476)
基金(166843)
(143351)
国家(142079)
科学基金(121668)
社会(112685)
社会科(106658)
社会科学(106634)
(96141)
基金项目(87149)
教育(82673)
(78583)
编号(76231)
自然(75472)
自然科(73617)
自然科学(73601)
自然科学基金(72198)
资助(68814)
成果(62829)
(55938)
课题(53914)
重点(53165)
(51194)
(48706)
发展(45475)
创新(45437)
国家社会(45249)
(44885)
期刊
(185921)
经济(185921)
研究(115279)
中国(82881)
(63156)
(53482)
管理(53244)
学报(50678)
科学(50468)
教育(47829)
农业(42703)
(41208)
金融(41208)
大学(39851)
学学(37137)
技术(35150)
业经(34414)
经济研究(28560)
财经(26359)
问题(24918)
(22794)
(21382)
(18987)
统计(18785)
技术经济(18773)
图书(18559)
商业(17963)
(17520)
现代(17429)
资源(17337)
共检索到58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上官彩霞  郑国清  张伟  张颖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实现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而且要增强种粮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例,通过归纳总结河南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创新模式以及目前还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需求:以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政策补贴对象、以产业链集成为政策支持领域、以市场驱动为政策推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云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所在,且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海发  毛长青  朱晓峰  
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调研报告冯海发毛长青朱晓峰根据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的统一安排,我们赴河南调研组一行三人到河南省就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组织了由计委、财政、金融、粮食、供销社、科委、统计、政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平  
[目的]粮食产量可持续性与土壤生态有着重要关系,而产量短期内又和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关。土地确权政策的明确有可能影响农民追求土地的长远回报。文章基于土地确权背景,以期为河南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土地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依据1991—2015年河南省的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土地确权政策是否影响农民施用化肥、农药数量;同时运用协整模型研究小麦产量与化肥、农药施用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冲击响应分析单位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化肥与农药之间彼此关系。在这检验过程中也对影响化肥、农药施用量其他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土地确权政策对农民施用化肥和农药数量的影响统计量Z均小于0. 5。这表明土地确权政策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没有影响;同时小麦的产量与化肥、农药施用量存在长期依赖关系,其中小麦产量对化肥施用量的相关依赖程度为0. 574 8,对农药施用量的依赖程度为0. 388 1;在短期内化肥单位施用量的变化会对粮食的产量产生正向冲击,对农药施用量也产生正向冲击。[结论]土地确权政策短期内,农户仍然不会因考虑土壤生态而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据此该文建议政府应改变粮食补贴与粮食产量挂钩等相关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书霞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豫西南地区邓州市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和函数分析的方法确定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适度规模。样本地区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农地经营适度规模在2.47~2.97 hm2之间,这样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当地劳动力转移情况、土地流转以及同外出务工人员相比的收入情况。适度规模的确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同时也为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获得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瑞  吴克宁  张小丹  冯喆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小才  杨淑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基于河南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和财政补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补偿效率进行评价,结合2015-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河南省粮食补偿效果。研究表明:河南省粮食补偿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有提升空间;粮食补偿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补偿种粮成本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提出要协调中央政府、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建立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宁波   时骄禹   范月圆  
推动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本文对2006-2022年我国主产区13个省份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与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升,北方主产区处于领先状态;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但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差异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主产区粮食产业发展水平稳定,难以实现“跳跃式”转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粮食产业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锋  
本文利用Mincer收入函数模型和早期的文化影响系数分析方法,依据河南省为主的粮食主产区农村地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收入与教育水平的关系,估算了教育收益率,并进一步探讨了收入与产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与教育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教育收益率仅为-2.3%,很符合"脑体倒挂"之现象,此现象可能会出现在农村地区。结果还说明了农民收入水平与选择从事农业产业的关系也不显著,但与选择外出务工和在乡镇企业上班呈显著的正相关,但相关程度都不是很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