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5)
2023(6208)
2022(4921)
2021(4708)
2020(3639)
2019(8084)
2018(7801)
2017(14425)
2016(7756)
2015(8433)
2014(8411)
2013(8287)
2012(7850)
2011(7516)
2010(7787)
2009(7261)
2008(6817)
2007(6559)
2006(5986)
2005(5108)
作者
(22404)
(18935)
(18773)
(17937)
(12046)
(9029)
(8483)
(7148)
(7128)
(6881)
(6425)
(6370)
(6196)
(5956)
(5828)
(5762)
(5526)
(5469)
(5362)
(5239)
(4877)
(4547)
(4527)
(4400)
(4338)
(4270)
(4236)
(4154)
(3827)
(3811)
学科
(31971)
经济(31946)
(24405)
(23634)
管理(18781)
(15896)
企业(15896)
农业(15685)
业经(11410)
中国(10672)
地方(9243)
方法(8961)
(8492)
(7676)
数学(7420)
数学方法(7276)
农业经济(7210)
(7115)
(6955)
发展(6256)
(6250)
(6095)
收入(5566)
(5315)
银行(5308)
(5240)
贸易(5235)
(5136)
(5120)
农村(5112)
机构
学院(112438)
大学(108960)
(43324)
经济(42135)
研究(41580)
管理(40943)
理学(35073)
理学院(34565)
管理学(33780)
管理学院(33506)
中国(31280)
科学(24733)
(23654)
(23335)
(20794)
(19582)
中心(19148)
研究所(18733)
(18428)
(18391)
师范(18312)
农业(16762)
业大(16613)
(15384)
财经(15039)
北京(15009)
(14576)
师范大学(14478)
(13899)
(13497)
基金
项目(73538)
科学(58432)
研究(56758)
基金(52365)
(45574)
国家(45091)
科学基金(38179)
社会(35911)
社会科(33641)
社会科学(33634)
(29347)
基金项目(27011)
教育(26241)
(24609)
编号(24467)
自然(23443)
自然科(22864)
自然科学(22862)
自然科学基金(22450)
资助(20664)
成果(20302)
课题(17852)
(17385)
重点(16852)
(16033)
(14735)
(14642)
(14637)
国家社会(14491)
(14215)
期刊
(59347)
经济(59347)
研究(34604)
(28592)
中国(27044)
农业(18520)
科学(17513)
教育(16822)
学报(16497)
管理(15124)
业经(13775)
大学(13492)
(13464)
学学(12614)
(12013)
金融(12013)
技术(9436)
农业经济(8242)
农村(8021)
(8021)
经济研究(7920)
问题(7222)
(6985)
(6901)
财经(6548)
资源(5904)
(5651)
社会(5631)
(5627)
现代(5608)
共检索到179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库来西·依布拉音  杨令平  樊莲花  
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长达20年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由教育督导机构牵头实施、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自下而上逐级填报、定期公示结果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但还存在着督导评估价值取向有待明晰、督导主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督导评估数据质量管理亟须改进、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效能尚需提高等问题。展望未来,该项工作应创新督导评估理念、提升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水平,扩充督导评估主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优化督导评估方法、构建互联共通监测平台,善用督导评估结果、健全持续改进保障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志峰  庞丽娟  杨小敏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马建富  
农村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的平台与载体,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关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的改善丰富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然而,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在面临巨大社会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缺乏社会广泛关注及多维发展动力不足等系列困境。基于此,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应当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善用多方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娄眉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根植于农村、直接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功能的乡村成人学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实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背景,探讨了乡村成人学校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时代之机、历史之困与发展之路,为各乡村成人学校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以此实施精准有效成人教育供给,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瑞霞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翠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其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以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它使乡村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不仅迫使乡村文化的学习主体———乡村儿童和少年"不在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间的疏离。这启示我们在制定乡村教育政策时,要积极寻求各方专家以及事件直接相关者的意见,处理好乡村文化传承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间的关系,在发挥政策最大优势的同时,尽量减少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中央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其战略根据农村经济中的各项发展需求以及总体标准所制定,通过具体的战略实施来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部门需要发挥出具体职能作用,切实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审计监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颜彬  
农家书屋作为我国农村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理念、经营模式层面与乡村振兴战略比较契合。文章直面农家书屋的媒介背景,从定位、供给、运营机制层面梳理了农家书屋的现实困局,主张通过多元空间建构、内生动力发掘、多方主体参与等措施进行转型,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朋  王思懿  蔡晓琳  
鉴于中国农村创业理论远远滞后于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推动建立中国农村创业理论体系,分析借鉴国际上农村领域有关创新创业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农村创业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选择有代表性的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和Emerald等3个数据库检索农村创业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可见国际上农村创业研究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包括农业创业与农村创业的概念界定、驱动农民创业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农村创业商业模式选择、农村创新平台建设、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和创业技能学习等;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农民富裕等方面总结出中国农村创业实践层面需应对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并提出应重视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和数字转型促进农村创新平台建设等农村创业的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长  王韫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点战略,城乡融合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城乡融合与乡村融合战略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存在诸多掣肘。文章基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要素展开研究,剖析现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苑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加强和完善乡镇预算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在辽宁省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当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完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玉鑫  刘冰  邓祥征  张帆  
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村产业发展的脆弱性问题是不同于传统区域产业脆弱性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基于脆弱性研究相关理论,本文将农户生计要素和农户对产业发展的主观评价相结合,提出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概念,以辽宁省清原县5个典型村为研究对象,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因子分析和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分析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和脆弱性指标差异,探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为0.47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不同案例村的产业发展脆弱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椽子沟村脆弱性最小为0.397,相比之下该村拥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和最小的暴露度。因子脆弱性中,收入保障因子村间差异最为明显,椽子沟村得分远低于其它调研村;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对清原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影响程度最大,环境风险、老龄化率对脆弱性也有较大影响;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业是目前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拉动效果最明显的产业,可依托其推动富民进程。因此,为降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提出依托中药材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留住“绿水青山”;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人力资本等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想  曾绍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传统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割裂了产业发展与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以打造和完善产业生态链既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文章根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农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服务业生态链为依据,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为构建原则,提出村镇产业生态链结构模型,发展以农产品种植、养殖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大循环生态链条,并对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析村镇产业生态链构建,为促进现代产业生态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玲玲  
基层治理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公众参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层治理实践与经验。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公众参与"的重要举措,探索加强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规民约问题对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