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2)
- 2023(16532)
- 2022(14119)
- 2021(13366)
- 2020(10887)
- 2019(24605)
- 2018(24807)
- 2017(47113)
- 2016(25825)
- 2015(29126)
- 2014(28923)
- 2013(28232)
- 2012(25658)
- 2011(23279)
- 2010(23417)
- 2009(21677)
- 2008(20663)
- 2007(18585)
- 2006(16470)
- 2005(14293)
- 学科
- 济(99495)
- 经济(99379)
- 业(74931)
- 管理(69179)
- 企(53429)
- 企业(53429)
- 农(51853)
- 方法(39325)
- 农业(34473)
- 数学(33352)
- 数学方法(32935)
- 业经(27687)
- 中国(27647)
- 财(23994)
- 地方(22657)
- 学(21825)
- 制(21167)
- 贸(17461)
- 贸易(17452)
- 理论(17309)
- 易(16947)
- 策(15707)
- 银(15702)
- 银行(15658)
- 体(15581)
- 技术(15548)
- 发(15383)
- 和(15198)
- 行(15006)
- 环境(14968)
- 机构
- 学院(360569)
- 大学(355151)
- 管理(140796)
- 济(138072)
- 经济(134828)
- 理学(121788)
- 研究(121517)
- 理学院(120442)
- 管理学(118307)
- 管理学院(117657)
- 中国(90748)
- 科学(76525)
- 农(75944)
- 京(75697)
- 财(61251)
- 所(60992)
- 业大(59939)
- 农业(58274)
- 中心(55893)
- 研究所(55544)
- 江(54870)
- 范(49765)
- 师范(49305)
- 财经(48519)
- 北京(47021)
- 经(44099)
- 州(43992)
- 院(43927)
- 技术(40001)
- 师范大学(38971)
- 基金
- 项目(246589)
- 科学(192560)
- 研究(185090)
- 基金(175185)
- 家(152288)
- 国家(150882)
- 科学基金(128693)
- 社会(113858)
- 社会科(107185)
- 社会科学(107152)
- 省(98759)
- 基金项目(93057)
- 教育(84683)
- 自然(82355)
- 划(81994)
- 自然科(80336)
- 自然科学(80320)
- 编号(79365)
- 自然科学基金(78832)
- 资助(70420)
- 成果(64699)
- 重点(55035)
- 课题(54334)
- 发(53952)
- 部(53368)
- 创(51057)
- 创新(47401)
- 项目编号(46679)
- 科研(46352)
- 国家社会(45597)
- 期刊
- 济(161151)
- 经济(161151)
- 研究(102980)
- 农(77324)
- 中国(74364)
- 学报(59264)
- 科学(54234)
- 农业(52251)
- 管理(48920)
- 教育(45998)
- 大学(45269)
- 财(44824)
- 学学(42765)
- 业经(32596)
- 融(32120)
- 金融(32120)
- 技术(31741)
- 业(24772)
- 经济研究(22993)
- 财经(22273)
- 问题(21779)
- 版(19885)
- 图书(19390)
- 经(18934)
- 科技(17951)
- 业大(16868)
- 现代(16757)
- 理论(16554)
- 技术经济(16520)
- 农村(15947)
共检索到53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秀红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原动力,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农民主体地位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和辨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关于农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梳理,阐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提出关于提升农民主体地位实现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天言 魏天知 柳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主体性一定程度的多重缺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辨析及其主体性表现,从能力、权利、动力三个维度提出实现农民主体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实现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庆华 吴晓燕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激活。而激活农民主体性的核心议题,是以体制机制变革达致还权赋能。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激活农民主体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利益牵引为视角,以还权赋能为主线,着眼产业发展与农民参与的双向互动,建构了基于“契合度—参与性”的牵引式治理分析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Y村为个案,以产业发展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构建牵引式治理的衔接机制、参与机制、共赢机制和培育机制。而理想型牵引式治理的迁移扩散,需要实现乡土逻辑、利益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效契合,实现产业的嵌入与融合,强化农民的组织和参与,落实多方的合作与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雷 刘晓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实现民族复兴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现阶段我国农民主体意识依然十分淡薄的现状,必须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构建农民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农民 乡村振兴 主体意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中春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昳薇 武婧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加强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因此本文研究具备实践意义,探讨约束农户主体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全面展现农民主体作用,使得农村民众可以发挥能动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正向影响,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主体、评价主体。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敏菁 王姿懿 刘雅涵 王赫 姜钰
农民福祉指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民福祉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森林康养产业与农民福祉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七个潜变量,研究森林康养产业对当地农民福祉提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农民福祉 影响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维浩
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在政策支持层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生态产品提供更多税收优惠、补贴等,推动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市场运作层面,通过建立功能完备的市场平台,将生产者、消费者及相关服务机构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在技术创新层面,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有效提升生态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在产业协同层面,生态产品企业应积极寻求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旭慧 梁剑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承担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加快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目前农民主体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我认同感低,缺乏主体意识;参政意识不强,缺乏法治观念;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农民主体意识缺失主要有历史、制度和内在原因。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必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寿伟义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农村职业教育的供给方面仍面临政策体系不完备、财政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内部定位不清、供给体系固化、供给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与社会需求、人民期盼、自身可持续发展进行融合,坚持“抓好硬件、做好软件、激活要素、做好服务”,完善内生动力机制,构建城乡融合职教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机遇,提升能力直面挑战,构建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凡 李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需要用教育扶贫,用教育树乡村文明新风,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想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仅凭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师德建设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本文根据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师德问题,从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规范师德建设工作,强化教师师德意识三方面论述了农村师德建设策略。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路径,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人才强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强农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