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5)
- 2023(18324)
- 2022(15318)
- 2021(14364)
- 2020(11880)
- 2019(27079)
- 2018(27030)
- 2017(51947)
- 2016(28345)
- 2015(32148)
- 2014(32237)
- 2013(31184)
- 2012(28579)
- 2011(25631)
- 2010(25807)
- 2009(23815)
- 2008(23191)
- 2007(20850)
- 2006(18411)
- 2005(16058)
- 学科
- 济(112998)
- 经济(112855)
- 管理(82313)
- 业(81608)
- 企(66150)
- 企业(66150)
- 方法(49653)
- 数学(42315)
- 数学方法(41640)
- 农(40007)
- 中国(32161)
- 财(29352)
- 业经(28987)
- 农业(26470)
- 地方(24322)
- 学(23910)
- 制(23242)
- 理论(20239)
- 贸(19374)
- 贸易(19359)
- 易(18774)
- 务(17990)
- 银(17977)
- 银行(17937)
- 财务(17900)
- 财务管理(17851)
- 和(17627)
- 技术(17536)
- 行(17029)
- 企业财务(16850)
- 机构
- 大学(398649)
- 学院(398446)
- 管理(157054)
- 济(154342)
- 经济(150662)
- 理学(135600)
- 理学院(134096)
- 管理学(131470)
- 管理学院(130726)
- 研究(129584)
- 中国(97489)
- 京(84634)
- 科学(80213)
- 财(71948)
- 农(66061)
- 所(63534)
- 江(60851)
- 中心(60742)
- 业大(59034)
- 研究所(57597)
- 财经(57294)
- 范(55113)
- 师范(54631)
- 北京(52923)
- 经(51956)
- 农业(50476)
- 州(49138)
- 院(47187)
- 经济学(45636)
- 师范大学(43837)
- 基金
- 项目(270250)
- 科学(212711)
- 研究(200330)
- 基金(195053)
- 家(168786)
- 国家(167284)
- 科学基金(144593)
- 社会(125847)
- 社会科(118932)
- 社会科学(118902)
- 省(106080)
- 基金项目(103082)
- 教育(93183)
- 自然(93036)
- 自然科(90902)
- 自然科学(90883)
- 自然科学基金(89204)
- 划(88518)
- 编号(83379)
- 资助(79718)
- 成果(68100)
- 重点(60138)
- 部(59196)
- 发(57419)
- 课题(57302)
- 创(55509)
- 创新(51664)
- 国家社会(51337)
- 科研(51230)
- 教育部(51169)
- 期刊
- 济(175220)
- 经济(175220)
- 研究(117118)
- 中国(78801)
- 农(64498)
- 学报(62931)
- 管理(58406)
- 科学(57964)
- 财(55301)
- 教育(50397)
- 大学(49132)
- 学学(45757)
- 农业(43246)
- 技术(36521)
- 融(35836)
- 金融(35836)
- 业经(31558)
- 财经(27719)
- 经济研究(26081)
- 经(23743)
- 图书(23676)
- 问题(23185)
- 版(20425)
- 业(20354)
- 理论(18976)
- 技术经济(18842)
- 科技(18681)
- 现代(18050)
- 实践(17426)
- 践(17426)
共检索到59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长江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在理论视角上,从情怀而非现代化的客观规律来思考乡村振兴,把农民视作当然的弱者,试图重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在战略定位上,缺乏对现阶段乡村发展方位的准确思考,看少了乡村的付出,看低了乡村的现实,看高了乡村的未来。在发展路径上,延续城乡分割的老路。这一系列错误倾向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中均较为普遍,其根源在于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社会,延续城乡分割的传统视角,忽视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化 城市化 城乡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中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产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乡风文明衰落、乡村治理无序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乡村社会资本则可以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实现提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丰富的社会资本。因此,应从建立社会信任、健全社会规范以及建设社会网络三个维度来培育社会资本,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战略 社会信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每年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2018年的新年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我想借这个机会,就乡村振兴谈两点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第一是为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战略视角 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锦燕
当今社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乡村振兴有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乡村和谐共生式发展、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但数字经济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数字化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数字化产业发展,制度机制落后,农村数字治理不规范,针对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制定乡村振兴路径,建立数字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数字资源共享,完善乡村制度机制建设,实现数字化建设规范化。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在近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不断衰败凋敝,这跟近百年来我国所选取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无关系,更与人们对于"乡村"和"乡村发展"的认识紧密相关。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简单地将"乡村"与"农业"、"乡村发展"与"农业发展"相提并论。如果不能将乡村视为一个社会的概念,并着力乡村社会建设,即便在经济发展上用尽全力,也将事倍功半。
关键词:
中国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社会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洋 张强 张帆 石伟 宋辉 刘长安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本文以全国百强县瓦房店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并结合GIS遥感手段,定性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做强“党建领、党建融、党建促”三篇文章,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的空间规划协调耦合机制的实施策略,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创新模式 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光绪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我国作为一个具有百年乡村建设连续统的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民国时期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作为当时的乡村建设“三杰”,其对乡村现代化的早期追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本文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来源,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脉络的梳理、分析及比较,归纳概括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独特性,从主体自治、外源内生、产业融合、人才建设和注重调查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强有力支撑。当前,农业农村劳动力供给“量”“质”基础大,但城乡人才双向自由流动壁垒亟须加快破除;农业农村投资总体保持增长,但资本回报在工农城乡间的“剪刀差”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明显,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数字鸿沟”仍需警惕。建议强化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制度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稳定要素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玉娟 吕志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促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至今已有70余年,由于该组织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成员身份认定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当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下简称“集体成员”)身份认定全过程,法律、行政法规未有专门规定,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更是五花八门。因此理清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用行政法规范集体成员身份认定事项,对我国集体成员身份认定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自治、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很大成就。本文从农村党的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完善财政支持保护体系等6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辽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