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6)
- 2023(18547)
- 2022(15002)
- 2021(14213)
- 2020(11558)
- 2019(25969)
- 2018(25525)
- 2017(48196)
- 2016(25889)
- 2015(28410)
- 2014(27819)
- 2013(26798)
- 2012(24283)
- 2011(21555)
- 2010(21703)
- 2009(19762)
- 2008(18875)
- 2007(17144)
- 2006(14962)
- 2005(12779)
- 学科
- 济(97642)
- 经济(97531)
- 业(73151)
- 管理(72428)
- 企(58415)
- 企业(58415)
- 方法(38392)
- 农(37465)
- 数学(31810)
- 数学方法(31289)
- 中国(30422)
- 业经(26811)
- 农业(25090)
- 财(24815)
- 地方(21745)
- 制(21714)
- 技术(20655)
- 学(18493)
- 理论(17948)
- 银(17294)
- 银行(17253)
- 行(16592)
- 融(16399)
- 贸(16398)
- 金融(16392)
- 贸易(16384)
- 易(15937)
- 体(15549)
- 策(15158)
- 发(14743)
- 机构
- 学院(346063)
- 大学(342012)
- 济(137397)
- 经济(134302)
- 管理(133981)
- 研究(116109)
- 理学(114858)
- 理学院(113607)
- 管理学(111537)
- 管理学院(110846)
- 中国(88490)
- 京(71297)
- 科学(69208)
- 财(64444)
- 农(57824)
- 所(55688)
- 中心(54420)
- 江(53965)
- 研究所(50469)
- 财经(50094)
- 业大(49458)
- 范(48767)
- 师范(48274)
- 经(45551)
- 北京(44124)
- 农业(44051)
- 院(43027)
- 州(42587)
- 经济学(41176)
- 师范大学(38523)
- 基金
- 项目(236216)
- 科学(187765)
- 研究(177875)
- 基金(170196)
- 家(147976)
- 国家(146670)
- 科学基金(126689)
- 社会(114237)
- 社会科(107999)
- 社会科学(107976)
- 省(94550)
- 基金项目(89595)
- 教育(82670)
- 自然(79046)
- 划(78771)
- 自然科(77255)
- 自然科学(77233)
- 自然科学基金(75861)
- 编号(73123)
- 资助(67035)
- 成果(59261)
- 重点(53338)
- 创(53232)
- 发(52499)
- 课题(51431)
- 部(51387)
- 创新(48961)
- 国家社会(47555)
- 制(44726)
- 教育部(44512)
共检索到524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琴
西方国家既有实践证明,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而2020年之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完善阶段。欧洲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因系统性强、实践适应性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好的乡村发展工具,可为我国发展乡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同阶段的发展侧重与协调重点。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创新必须尊重本土制度框架与文化逻辑,立足我国国情与乡村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之路。论文因此提出3阶段创新方向为生态引领-上下共创、村民为本-内外共赢、文化为根-主客共生。最后,从整体性、地方性、维度性、阶段性、可测性、主体性角度归纳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与实施要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刘江 王舒弘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雁玲 雷博 陈树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所得结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大变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基础;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正是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实践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逻辑机理 实践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楝子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全域乡村旅游尚无明确的概念,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全域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以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特色镇作初步实证研究,以期反映乡村区域全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全域乡村旅游的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全域乡村旅游 旅游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南中 周蜜 张容
乡村非学历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人力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定向,通过充盈和落实学习型社会、构筑人力资本增值阵地和乡村积极学习文化塑造等方式发挥价值。乡村非学历教育体系构建的起点是围绕乡村人才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主要目标是推动乡村建设人才持续性和一致性发展,其机理是通过非学历教育改变乡村学习场域,完成基础改造,通过政府主导、涉农校企主体、群团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行机制支持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基于此,需要通过共建愿景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参与,搭建非学历教育发展所需的在线学习和实体学习平台,形成引领乡村全面发展的非学历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线上为主的多元混合学习模式,强化供需对接的供给关系,拓展非学历教育成果的应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朝晖
体育旅游休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推进对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从乡村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一体化建设、乡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化等多个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当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面临内涵挖掘与产品创新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缺乏多方协调机制、管理运作中权限不清与职能缺位、专业人才缺失、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制度欠完善等现实困境。推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智慧系统、强化乡村振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治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克信 杨红 马作珍莫
乡村振兴是关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与游客体验需求多元性精准对接的重要平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从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乡村居民的主体性作用以及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鸿凯
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传承及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吸引、带动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生态保护和优化乡村治理等视角出发,解读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内在逻辑 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伟 姚冰洋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新发展阶段中,助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必须要帮助这些创业主体解决创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则需要从专业性指导和主体性意识中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本素质;从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撑中推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运行实施;从优化现行环境和发挥地缘优势中强化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自我融入感,通过多方发力,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内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