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3)
- 2023(10543)
- 2022(8979)
- 2021(8184)
- 2020(6990)
- 2019(16162)
- 2018(15516)
- 2017(30087)
- 2016(16258)
- 2015(18210)
- 2014(18621)
- 2013(18652)
- 2012(17677)
- 2011(16371)
- 2010(16858)
- 2009(15903)
- 2008(15877)
- 2007(14896)
- 2006(13292)
- 2005(11731)
- 学科
- 济(78122)
- 经济(78060)
- 业(44678)
- 管理(41477)
- 企(32266)
- 企业(32266)
- 方法(31634)
- 农(31469)
- 数学(26802)
- 数学方法(26511)
- 地方(21149)
- 农业(20868)
- 中国(19794)
- 业经(18147)
- 财(16503)
- 学(14938)
- 制(14137)
- 贸(13048)
- 贸易(13041)
- 易(12582)
- 地方经济(11161)
- 理论(11088)
- 银(10881)
- 银行(10853)
- 发(10834)
- 和(10615)
- 融(10598)
- 金融(10596)
- 策(10450)
- 行(10421)
- 机构
- 学院(246398)
- 大学(243861)
- 济(100073)
- 经济(97690)
- 管理(92498)
- 研究(86102)
- 理学(78864)
- 理学院(77858)
- 管理学(76429)
- 管理学院(75918)
- 中国(64961)
- 科学(53387)
- 京(52016)
- 农(46651)
- 财(45202)
- 所(44060)
- 研究所(39891)
- 中心(39887)
- 江(39493)
- 业大(36455)
- 范(36332)
- 师范(36045)
- 财经(35524)
- 农业(35443)
- 北京(32849)
- 经(31900)
- 州(31403)
- 院(30542)
- 经济学(30202)
- 师范大学(28832)
- 基金
- 项目(159254)
- 科学(125084)
- 研究(117822)
- 基金(114096)
- 家(99057)
- 国家(98180)
- 科学基金(83169)
- 社会(75046)
- 社会科(70851)
- 社会科学(70827)
- 省(63708)
- 基金项目(60836)
- 教育(53509)
- 划(53111)
- 自然(51899)
- 自然科(50596)
- 自然科学(50578)
- 自然科学基金(49653)
- 编号(49293)
- 资助(46418)
- 成果(40361)
- 发(37001)
- 重点(36209)
- 部(34882)
- 课题(34405)
- 创(32077)
- 国家社会(30629)
- 科研(30236)
- 发展(30011)
- 创新(29886)
- 期刊
- 济(119656)
- 经济(119656)
- 研究(70333)
- 中国(49749)
- 农(47626)
- 学报(38128)
- 科学(37100)
- 财(34024)
- 管理(31218)
- 农业(31089)
- 大学(28861)
- 学学(27076)
- 教育(25976)
- 融(22949)
- 金融(22949)
- 业经(22849)
- 技术(20737)
- 经济研究(17410)
- 财经(16997)
- 问题(16396)
- 业(14763)
- 经(14683)
- 版(13561)
- 资源(12379)
- 技术经济(12373)
- 贸(12205)
- 商业(12081)
- 统计(11798)
- 图书(11774)
- 经济问题(11004)
共检索到372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楝子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全域乡村旅游尚无明确的概念,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全域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以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特色镇作初步实证研究,以期反映乡村区域全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全域乡村旅游的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全域乡村旅游 旅游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梦 卢小丽 李星明 张祥
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乡村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乡村全域旅游开发要加强乡村产业规划,重视乡村整体环境改造,统筹乡村产业发展和部门利益,实施全域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全域美化旅游环境,全链打造特色亮点,全力推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健康均衡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虹 何洋 胡长伟
我国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着力点。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两种耦合机理出发,明确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分阶段耦合发展方式。指出了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合理、“门槛”效应突出、二元经济结构三个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以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分析为基础,构建城乡经济循环为外部动力、“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内部发展途径的长效复合协调机制。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然而工业文明割裂了此种联系,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创伤,唯有乡村旅游才能够医治,这是乡村旅游的人本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化到全域旅游阶段,全域旅游作为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创新旅游业与乡村工业链接方式,研究旅游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方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系统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只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体自觉嵌入行动框架,可实现从振兴任务分解到主体自觉培育的逻辑递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细分为动能培育、自主建设、组织强化和产业发展四项工作。通过任务与主体匹配,可以认定政府、农民、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主体,且应该分别采取科学引领、主动参与、促成合作和支持援助的行动策略。着眼于工作需求和主体自觉分类,可以得出主体自觉的培育路径:强化政府统筹的理念自觉,赢取农民内心赞成的认同自觉,激励治理组织的合作自觉,激发市场主体的责任自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体 主体自觉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菁 毛艳飞 张良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战略 旅游产业 优化升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赵晓迪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型乡村致力于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乡风文明 产业融合 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碧星 周晓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新时期乡村繁荣提供了坚实保障,乡村振兴始于产业兴旺,乡村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国家政策的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发展动力。但具体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选择还受到依托产业、稀缺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历"S"型曲线,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还需了解产业成长起步和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做好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与培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小龙 谭清美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克信 杨红 马作珍莫
乡村振兴是关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与游客体验需求多元性精准对接的重要平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从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乡村居民的主体性作用以及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汪浩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引我国农业、农村未来30年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目前已基本迈进服务经济时代,因此,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该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发展的状态,乡村旅游企业普遍亏损经营,旅游者满意度较低。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供应链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构建了基于社区服务共享中心的乡村旅游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乡村旅游供应链整合的思路与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供应链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