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8)
2023(7114)
2022(5676)
2021(5182)
2020(4004)
2019(8929)
2018(8933)
2017(16258)
2016(8962)
2015(10125)
2014(10316)
2013(9791)
2012(9151)
2011(8626)
2010(8968)
2009(8464)
2008(8233)
2007(7928)
2006(7028)
2005(6055)
作者
(26648)
(22455)
(22043)
(21030)
(13932)
(10526)
(10033)
(8604)
(8518)
(8103)
(7522)
(7398)
(7261)
(7110)
(7025)
(6656)
(6489)
(6436)
(6414)
(6129)
(5664)
(5498)
(5315)
(5256)
(5015)
(4987)
(4962)
(4881)
(4729)
(4506)
学科
(34440)
经济(34387)
(29111)
管理(24592)
(24116)
(20681)
企业(20681)
农业(16034)
业经(12595)
中国(11391)
(10283)
(9866)
地方(9406)
方法(9381)
(8160)
(7741)
教育(7661)
(7553)
(7386)
农业经济(7197)
数学(7116)
数学方法(7015)
理论(6839)
(6794)
银行(6779)
(6527)
发展(6385)
(6370)
(5895)
金融(5888)
机构
学院(132265)
大学(127568)
(48924)
管理(47735)
经济(47510)
研究(45559)
理学(40429)
理学院(39945)
管理学(39214)
管理学院(38936)
中国(34226)
(27818)
科学(27354)
(27213)
(23318)
(22566)
(22259)
中心(20920)
农业(20476)
研究所(20359)
业大(20045)
(19851)
师范(19649)
财经(17771)
(17481)
北京(16824)
(16443)
(16109)
(15909)
技术(15800)
基金
项目(84237)
研究(65893)
科学(65617)
基金(58470)
(50439)
国家(49871)
科学基金(42007)
社会(41294)
社会科(38529)
社会科学(38522)
(34939)
教育(30374)
基金项目(30198)
编号(29262)
(28444)
成果(25078)
自然(24899)
自然科(24271)
自然科学(24264)
自然科学基金(23822)
资助(22771)
课题(21015)
(19327)
重点(18886)
(17865)
(17590)
(17417)
(17283)
项目编号(16712)
国家社会(16396)
期刊
(66450)
经济(66450)
研究(38684)
中国(32778)
(32566)
学报(21800)
农业(20860)
教育(20604)
科学(20131)
(18655)
管理(17856)
大学(17193)
学学(16223)
业经(15353)
(13376)
金融(13376)
技术(11371)
财经(8953)
经济研究(8886)
(8835)
农业经济(8518)
农村(8508)
(8508)
问题(8389)
(8181)
(7721)
社会(6848)
图书(6713)
职业(6643)
(6410)
共检索到208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会敏  方媛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新一轮发展改革的高潮。从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三个全面”,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的“三总”,以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的“一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并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创新运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全面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际行动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郜亮亮  闫坤  
本文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渊源,并且在深入阐述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历史上乡村振兴思想在新阶段的延伸,但又具有明显的历史跨越性;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以及历代共产党人农村发展思想的融会贯通。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体系完善,对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总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充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创新则主要包括:对新时代城乡关系进行了科学定位,首次将"三农"工作放到优先位置,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农村自然环境提出新要求,首次提出"三治"乡村治理思想,以及强调农民的践行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创新振兴乡村产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兰  刘娟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地域特色创新与发展,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传统、习俗、技艺、服饰等民族元素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财富,因此在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民族地区的特色,并充分发掘民族元素背后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与财富再创造潜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模式。以民族服饰为例,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楠   王丹桐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该战略旨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天振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项目,是抓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今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努力实现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同时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全面进步以及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天振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项目,是抓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今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努力实现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同时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全面进步以及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玉娟  吕志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促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至今已有70余年,由于该组织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成员身份认定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当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下简称“集体成员”)身份认定全过程,法律、行政法规未有专门规定,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更是五花八门。因此理清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用行政法规范集体成员身份认定事项,对我国集体成员身份认定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自治、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村庄红色文化对于丰富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红色文化价值实现形式是当前乡村振兴中亟须破解的现实难题。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宏大背景,以红色文化利用为微观视野,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为研究案例,阐释村庄红色文化的丰富价值内涵,分析其产业资源价值,构建以创造性转化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价值实现策略,以期提高村庄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力向村级延伸、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化村委会的村民自组织性质,从而通过国家、市场和农民在村庄层面上的协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志立  孙德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乡村治理是国家行政和村庄社会为实现乡村运行有序、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Nvivo11自动文本分析工具对198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利基础、理念取向、实践目标、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权利不断强化;社会协商参与增强;城乡发展日渐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实现了制度供给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权责体系、严格对于村庄精英群体行为的约束、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下的乡规民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