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0)
2023(17511)
2022(14943)
2021(14090)
2020(11455)
2019(25931)
2018(25937)
2017(49063)
2016(26573)
2015(29526)
2014(28895)
2013(28428)
2012(25701)
2011(23222)
2010(23458)
2009(21695)
2008(20725)
2007(18792)
2006(16590)
2005(14206)
作者
(73918)
(62096)
(61257)
(58151)
(38883)
(29614)
(27563)
(24029)
(23200)
(21974)
(20832)
(20785)
(19369)
(19326)
(18729)
(18701)
(18447)
(18222)
(17586)
(17575)
(15348)
(15079)
(14902)
(14162)
(13941)
(13851)
(13705)
(13684)
(12330)
(12244)
学科
(102631)
经济(102524)
(85860)
管理(78475)
(64746)
企业(64746)
(52007)
方法(41301)
数学(34908)
农业(34653)
数学方法(34498)
业经(29785)
中国(28282)
(25944)
地方(23041)
技术(22082)
(21041)
(20038)
(17844)
贸易(17832)
(17335)
理论(17325)
(16983)
(16060)
(15665)
(15658)
环境(15638)
银行(15621)
(15572)
财务(15500)
机构
学院(368354)
大学(362305)
管理(149500)
(144238)
经济(140963)
理学(129938)
理学院(128584)
管理学(126528)
管理学院(125843)
研究(119939)
中国(90102)
(76258)
科学(74175)
(73424)
(63510)
业大(59749)
(58795)
农业(56019)
中心(55786)
(55280)
研究所(53422)
财经(50406)
(49305)
师范(48923)
北京(47377)
(45909)
(44600)
(43421)
经济管理(40430)
经济学(40069)
基金
项目(253232)
科学(199852)
研究(190798)
基金(181466)
(157160)
国家(155692)
科学基金(134473)
社会(119775)
社会科(113037)
社会科学(113007)
(101756)
基金项目(96948)
教育(86932)
自然(85687)
(83883)
自然科(83667)
自然科学(83649)
自然科学基金(82159)
编号(80712)
资助(71739)
成果(64760)
重点(56182)
(55933)
(55422)
(54927)
课题(54821)
创新(51483)
国家社会(48210)
项目编号(48040)
科研(47276)
期刊
(166243)
经济(166243)
研究(104491)
中国(75018)
(74863)
学报(56470)
科学(53539)
管理(53116)
农业(50750)
(47398)
教育(44944)
大学(43834)
学学(41464)
业经(34203)
技术(32549)
(32303)
金融(32303)
(25008)
经济研究(23563)
财经(23048)
问题(22408)
科技(20037)
(19652)
(19329)
图书(18701)
技术经济(18104)
现代(17495)
理论(16607)
商业(16415)
资源(16007)
共检索到540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兆明  鲁燊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林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农民工返乡开展集体林业创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内生性动力、提高创业绩效是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究对农民工创业者实现高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的组态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农民工自身和外部环境作用于创业绩效的构型”作为核心研究问题,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的视角,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3个市收集的223份返乡创业农民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5条高创业绩效构型。结果表明:(1)农民工返乡高创业绩效的取得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存在多条实现路径。(2)不同性别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实现高创业绩效的路径组态并不相同且导致不同性别取得高创业绩效的核心条件存在差异。(3)职业培训与专业技能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代际创业与政府补贴、职业培训也存在替代关系,代际创业与家庭情感支持、政府补贴、职业培训间均呈现互补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要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林业创业的支持力度。(2)要进一步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3)要通过政府支持和家庭关怀提高女性创业者高创业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土地制度、融资渠道以及创业项目等方面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与支持。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经验型企业、小商小户型企业、依靠本地资源型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型企业等。但由于缺乏项目指导等原因,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最可行的创业路径仍是创办小商小户型企业,但该类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当前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趋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河南省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然  张彦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很多农民工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的相互促进下陆续返乡就业创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返乡农民工对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实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压力较大,为此,政府加强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教育。鉴于此,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赛特  陈子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补齐“三农”短板、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创业环境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策制定不精准、落实不到位,市场规范缺失,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不强,文化认同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应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精准制定、严格落实创业政策,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营造返乡创业文化氛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让农民工等返乡创业群体愿意回到家乡创业、留在家乡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了可持续生态,也为构建城乡等值化格局提供了现实性指导。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主体,以农村创新创业作为研究目标,拟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乡村振兴的统筹作用、凝聚创新精神的激励作用、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主体作用、强化资本的整合作用以及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岗位不匹配问题,帮助农民工提升返乡创新创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克强  
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扩宽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更有益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面对当前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困境和矛盾,通过获取政府宏观政策支持、加强高校及社会教育引导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宣传教育,突破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困境与矛盾,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欢  
文章阐述了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新机遇,进而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诸多阻力,如农村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服务"力度不够,大学生的旧观念仍未改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经验不足。最后,从支持创业政策向"返乡大学生"倾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工作重心转为"过程服务"和高校要加强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方面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选择,旨在吸引更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城乡等值化提供了现实性指导,同时也对相关支持体系提出了必然性要求,而人才支持体系则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更多职业化人才引向乡村就业,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完成价值实现。作为具备乡村情怀与第一、二、三产业工作经验的职业化人才,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拟构建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解决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之间的匹配度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提升就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倩  许传新  
为了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实现我国"双创"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必将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渐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也会推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此基础之上,本项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模型,旨在厘清二者之间存在的正向促进与反向推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作用,逐渐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建海  曹艳  王轶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创业培训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人数。异质性分析发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不能拉动生存型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东部地区金融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中部地区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产业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拉动效应。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不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对当地就业劳动效应存在时滞性,创业培训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一般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产业扶贫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建议地方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力求做到精准施策,进一步发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毋靖雨  
文章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意愿主动强烈、创业动机较多元,创业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创业资源利用率不足、寻求支持意识有待提升,创业教育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应对各种创业环境等现状。对此,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强化创业政策的导向性构建制度支持体系,加强创业金融服务构建经济支持体系,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构建教育支持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肖芳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民小康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化成长机理理论框架构建,深入挖掘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优势路径的有效耦合,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式成长与创业集群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长阶段的创业集群对乡村振兴驱动有差异,在创业集群形成阶段,地理临近的农民工通过模仿和示范效应形成良性的聚集反馈机制;在创业集群形成后,集群内部创业者通过集体行动建构良性集群化成长机制;在创业集群危机阶段,创业者通过集体创业行为,协同政府、科研机构等部门,有效提升集群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通过建构地方特色产业的创业集群,完善地方基层组织的治理机制,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的金融资本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等措施,努力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辛德万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现状,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资源缺乏、经验不足等困难和问题,提出“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四方联动,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创业支持与资源、搭建创业平台、发挥大学生创业优势、营造创业氛围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溢海  来晓东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激活农村实体经济的创新要素,能够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助力精准扶贫、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在时间、空间、效应、人才、机制、保障和政策七个方面存在共域性,二者之间能够有效链接从而形成联动发展。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发展,以返乡创业驱动农村实体经济增长,为农民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种种现实路径诸如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具有联动耦合效应,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需要人力资源撬动,创业扶贫优势明显等保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旭芳  班纬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表面上是由于城乡差距的普遍存在,驱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拓宽增收渠道的具体体现,实质上是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作用结果。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民消费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劳动力素质,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较大,但对东、中、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