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8)
- 2023(19539)
- 2022(16423)
- 2021(15444)
- 2020(12769)
- 2019(29004)
- 2018(29063)
- 2017(53857)
- 2016(29230)
- 2015(32398)
- 2014(31739)
- 2013(30560)
- 2012(27393)
- 2011(24613)
- 2010(25013)
- 2009(23141)
- 2008(22579)
- 2007(20200)
- 2006(17976)
- 2005(15591)
- 学科
- 济(105435)
- 经济(105283)
- 管理(94857)
- 业(89272)
- 企(75856)
- 企业(75856)
- 方法(42512)
- 农(37031)
- 数学(35613)
- 数学方法(35023)
- 财(34352)
- 中国(31692)
- 业经(29348)
- 制(28940)
- 农业(24570)
- 地方(22666)
- 技术(21709)
- 务(21122)
- 财务(21046)
- 财务管理(20986)
- 银(20379)
- 银行(20352)
- 理论(19959)
- 企业财务(19815)
- 行(19310)
- 体(18902)
- 学(18787)
- 贸(18169)
- 贸易(18152)
- 划(18028)
- 机构
- 学院(387880)
- 大学(383704)
- 济(153425)
- 管理(153275)
- 经济(149751)
- 理学(129463)
- 理学院(128001)
- 管理学(125812)
- 管理学院(125007)
- 研究(123808)
- 中国(98532)
- 京(82460)
- 财(77315)
- 科学(72082)
- 江(62129)
- 中心(59696)
- 所(59125)
- 财经(58791)
- 农(57526)
- 经(53179)
- 业大(52562)
- 研究所(52525)
- 范(52270)
- 北京(51815)
- 师范(51811)
- 州(49082)
- 院(45928)
- 经济学(45869)
- 农业(43488)
- 财经大学(43351)
- 基金
- 项目(254988)
- 科学(202882)
- 研究(194150)
- 基金(183492)
- 家(157594)
- 国家(156154)
- 科学基金(136554)
- 社会(123668)
- 社会科(117055)
- 社会科学(117032)
- 省(101416)
- 基金项目(96921)
- 教育(91514)
- 自然(85809)
- 划(84414)
- 自然科(83848)
- 自然科学(83827)
- 自然科学基金(82296)
- 编号(80841)
- 资助(72694)
- 成果(65958)
- 重点(57135)
- 创(56927)
- 课题(56550)
- 部(55888)
- 发(54821)
- 创新(52528)
- 制(51568)
- 国家社会(50730)
- 项目编号(49367)
- 期刊
- 济(181360)
- 经济(181360)
- 研究(117553)
- 中国(90208)
- 财(64677)
- 管理(63115)
- 农(55767)
- 教育(53764)
- 学报(52541)
- 科学(51742)
- 大学(42565)
- 融(39870)
- 金融(39870)
- 学学(39214)
- 技术(38406)
- 农业(36564)
- 业经(32013)
- 财经(29087)
- 经济研究(26716)
- 经(25143)
- 问题(22685)
- 图书(20788)
- 业(20003)
- 版(18910)
- 现代(18559)
- 技术经济(18529)
- 科技(18359)
- 财会(18143)
- 理论(17723)
- 坛(17373)
共检索到604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杨梦丽 朱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地方实践,首先分析揭示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摸清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动向,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村庄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覆盖进行空间分析,尝试探索“分层管控、分级审批”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创新和“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的村庄规划实施管理路径创新,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皇甫玥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思路和方式应快速优化调整。文章在吸收借鉴西方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区位、生活圈等相关理论基础上,以南京为实证,对标新发展目标,并采取典型村庄调研与村民访谈、部门座谈、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GIS分析等方法对现行乡村公共设施规划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认为现行标准现势性和实施性已然不足:更为均等化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有待补齐完善,更为全面化的公共设施供给范围有待优化拓展,更为精细化的乡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待强化落实。然后,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南京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兼顾公平与效率、空间复合集约、布局方式优化、基础保障与品质提升并重等多元目标,提出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优化思路。最后,在乡村社区生活圈构建、设施分级分类体系优化、村庄分类衔接融合、规划管控方式创新、空间布局精细化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然而,相应政策保障机制尚有待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深化进一步深入完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设施 配置方法 创新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宗仁
城镇化推动农民进城带来了农村的空心化,对村庄进行整治撤并是必然趋势,论文对南京市农村人地关系现状开展调研,分析了农村存在自然村规模小、人均占地多、空心化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村庄整治规划的四大原则:尊重意愿、拉长周期、统筹城乡、科学分类,并创新研究了乡村空间规划编制中的村庄分类方法和对应整治策略,同时提出了实施村庄整治撤并的一些措施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军 郭雨露 何微丹 何豫
随着"城乡等值"逐步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导向,大都市地区村庄的内涵发生改变。传统的"单村独建"出现了产业同质、设施低效、建设破碎等诸多困境,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从产业共荣、设施共享、空间共建、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探索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策略,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伟鹏 张古月 黄晓芳
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须重点转变的思维方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招 郑荣宝 郑雪
核心提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国土空间规划具体落实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当前我国村级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整体指导规范和具体措施,并在如何完善其法律地位、兼顾区域特色、注重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规划 规划编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侃华 祁姗 龚健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取得巨大的成果,也让乡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天然绿色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确定乡村绿色空间资源建设开发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引导与调控相关利益主体的建设行为,已成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文章以空间过程、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和动力机制为基础进行解析,提出"一产提升、二产增效、三产升级"的适宜性路径,积极打造新农产业全价值链,并以多维视角探新乡村空间生态化规划途径,从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 乡村振兴 规划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作者: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定价:168元责任编辑:贾彬程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2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组织编写。该书系统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展与成效,梳理了2018—2022年中央层面制定出台的主要政策,全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指标完成、重点任务等情况,为各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模式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洋 刘长安 上官魁星 蔡静 于彩芬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县域空间规划是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抓手。本文以瓦房店市为例,定性定量分析了当前县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等策略,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空间规划 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睿
文章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协调规划,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用地保障,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研究以天津市段截庄村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探索,根据所在村庄的影像数据、规划数据和自主调查等相关数据,对不同的空间要素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种类型进行空间要素功能的识别与分类;然后,基于段截庄乡村空间载体的识别,建立以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要素为对象的“空间适应性”评价体系;最后从“三生”协调融合的创新角度,提出村庄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北部区域,以生态空间为绝对主导;中部区域则以生活空间为主,生态空间为辅进行优化建设;南部区域以生产空间为主,生活空间为辅,并最终总结出其对乡村振兴的启发与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其中,如何更好地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先应明确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再引领基层和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赋予首创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多地多部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诸多宝贵智慧和有益尝试。一是党建引领、支部带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基层探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阙方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布局。但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陷入了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村落变迁的多元化推进动力机制及多样化地域构造模式,使得地域社会视角下中国村庄转型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在村庄向社区转型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及其多元化整合机制能否重塑地域社会认同及新公共性,构建普遍主义价值规范和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并顺利过渡到共同体本位导向的现代地域社会,理应成为中国村庄转型和村落共同体的前途命运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本研究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阐释其作为理论框架之于中国村庄转型的学理价值。与村落终结、单位化村庄、后乡土社会、村庄结构—区域差异等理论视角不同,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整合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基于地域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地域生活营造的认同模式、地域主体重塑的新公共性等维度,考察从村庄到社区转型过程中空间、制度、主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从而提出不同村社嵌合地域社会的构造模式顺利转型过渡到现代地域社会的理论议题和现实制约。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村社嵌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村落变迁的多元化推进动力机制及多样化地域构造模式,使得地域社会视角下中国村庄转型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在村庄向社区转型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及其多元化整合机制能否重塑地域社会认同及新公共性,构建普遍主义价值规范和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并顺利过渡到共同体本位导向的现代地域社会,理应成为中国村庄转型和村落共同体的前途命运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本研究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阐释其作为理论框架之于中国村庄转型的学理价值。与村落终结、单位化村庄、后乡土社会、村庄结构—区域差异等理论视角不同,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整合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基于地域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地域生活营造的认同模式、地域主体重塑的新公共性等维度,考察从村庄到社区转型过程中空间、制度、主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从而提出不同村社嵌合地域社会的构造模式顺利转型过渡到现代地域社会的理论议题和现实制约。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村社嵌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