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3)
2023(15390)
2022(12216)
2021(11213)
2020(8954)
2019(20013)
2018(20085)
2017(38167)
2016(20628)
2015(23209)
2014(23380)
2013(22752)
2012(20579)
2011(18419)
2010(19159)
2009(17937)
2008(18183)
2007(16879)
2006(15398)
2005(14098)
作者
(58058)
(48601)
(48349)
(45619)
(30826)
(23228)
(21825)
(18763)
(18327)
(17729)
(16442)
(16103)
(15496)
(15461)
(14966)
(14755)
(14240)
(14203)
(14018)
(13867)
(12174)
(12050)
(11743)
(11336)
(11121)
(10886)
(10859)
(10718)
(9811)
(9751)
学科
(92879)
(91710)
经济(91589)
(75070)
企业(75070)
管理(70423)
(50674)
业经(35832)
农业(33950)
方法(31790)
(26832)
中国(25289)
数学(22190)
数学方法(21985)
地方(20466)
技术(19720)
(19451)
理论(19180)
(18614)
财务(18580)
财务管理(18551)
企业财务(17488)
(17260)
(16529)
(16465)
(15550)
(15258)
环境(14994)
(14908)
产业(14752)
机构
学院(304324)
大学(291567)
(128399)
经济(125773)
管理(120321)
理学(102434)
理学院(101481)
管理学(100063)
管理学院(99514)
研究(95458)
中国(76895)
(60967)
(58761)
(58180)
科学(55039)
(50424)
(46562)
财经(45243)
中心(45006)
业大(44636)
农业(44001)
研究所(41377)
(40636)
(39865)
(39060)
师范(38761)
北京(37824)
经济学(37691)
经济管理(34577)
(33975)
基金
项目(190689)
科学(151797)
研究(149467)
基金(135752)
(114905)
国家(113640)
科学基金(99722)
社会(96945)
社会科(91439)
社会科学(91419)
(78965)
基金项目(72013)
教育(66843)
编号(64117)
(62190)
自然(59547)
自然科(58037)
自然科学(58028)
自然科学基金(57058)
资助(52486)
成果(50835)
(44364)
课题(43491)
(42736)
重点(42241)
(41190)
(40252)
国家社会(39498)
创新(38944)
(38795)
期刊
(162316)
经济(162316)
研究(88081)
中国(65645)
(62710)
管理(47913)
(47841)
农业(42178)
科学(40392)
学报(39196)
业经(34629)
教育(34356)
大学(31995)
学学(30112)
技术(29875)
(29752)
金融(29752)
财经(22490)
经济研究(22406)
(22018)
问题(21743)
(19657)
技术经济(17091)
(16111)
农村(16019)
(16019)
世界(16008)
现代(15988)
商业(15850)
农业经济(15732)
共检索到470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培养农业环保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等。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中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基层环保执法懈怠,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农业高科技人才短缺,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建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楠   王丹桐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该战略旨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俊毅  曾丽军  周文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文歆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打下夯实基础。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带动农户收入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和农村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效益评价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振伟  
农业产业化常会排挤小农家庭经营,破坏传统乡村社会纽带。但消除此类消极影响,不应是依靠怀旧式的纯粹"小农经济",也不只是依靠家庭经营"纵向化",还需要依靠农户间"横向化"合作。部分乡土社会的村社集体结构传统与互惠机制,在当下农村产业发展中得到重组和发明,将小农家庭经营和农业产业衔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旧"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提振乡村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吸引乡村人才从事乡村产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能的道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婉音   宁国辉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线推进,将绿色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且生态农业正在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效应。生态农业是高效生态创新型农业,不仅可推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还可显著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必须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以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为核心,生成生态农业战略实施叠加经济振兴的双向效应。本文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