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1)
2023(17792)
2022(15131)
2021(14144)
2020(11498)
2019(26288)
2018(26074)
2017(49604)
2016(26707)
2015(30110)
2014(30160)
2013(29929)
2012(27807)
2011(25237)
2010(25791)
2009(24041)
2008(22727)
2007(20454)
2006(18569)
2005(16669)
作者
(78231)
(65087)
(64363)
(60819)
(41021)
(31203)
(29220)
(25425)
(24600)
(23240)
(22096)
(21926)
(20649)
(20492)
(19968)
(19794)
(19128)
(19071)
(18635)
(18481)
(16297)
(16097)
(15737)
(14990)
(14747)
(14474)
(14458)
(14436)
(13235)
(13005)
学科
(114210)
经济(114100)
(81466)
管理(71381)
(57975)
企业(57975)
(52407)
方法(43009)
中国(37539)
数学(36256)
数学方法(35835)
农业(35012)
地方(31718)
业经(29828)
(28279)
金融(28274)
(27623)
银行(27581)
(26700)
(26502)
(24109)
(21947)
(19885)
贸易(19865)
(19239)
理论(18453)
(18212)
技术(17751)
环境(17095)
(16278)
机构
学院(381942)
大学(378115)
(154018)
经济(150474)
管理(149547)
研究(132996)
理学(128370)
理学院(126886)
管理学(124818)
管理学院(124111)
中国(105307)
(81591)
科学(81146)
(76296)
(68918)
(66900)
中心(62145)
研究所(60528)
业大(60045)
农业(58178)
(58092)
财经(54084)
(53071)
师范(52609)
北京(51948)
(49145)
(47842)
(47472)
经济学(44306)
师范大学(42097)
基金
项目(254814)
科学(199820)
研究(190793)
基金(182285)
(158242)
国家(156768)
科学基金(134054)
社会(119837)
社会科(113231)
社会科学(113201)
(101126)
基金项目(97230)
教育(85847)
自然(84776)
(83867)
自然科(82729)
自然科学(82714)
自然科学基金(81213)
编号(80164)
资助(73989)
成果(65215)
(58906)
重点(56756)
(55431)
课题(55113)
(52593)
创新(48912)
国家社会(48711)
发展(47543)
科研(47499)
期刊
(181260)
经济(181260)
研究(114833)
中国(82304)
(77173)
学报(59053)
科学(56653)
管理(53478)
农业(52024)
(49334)
(47863)
金融(47863)
大学(45740)
教育(45228)
学学(43175)
业经(34518)
技术(33060)
经济研究(26062)
财经(25399)
(25048)
问题(24299)
(21670)
图书(19662)
(19342)
科技(18495)
技术经济(18311)
理论(18207)
现代(17912)
世界(17769)
资源(17514)
共检索到586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莞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民族地区的农旅融合产生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村寨旅游等新兴形态,其本质是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从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要素,以及动因、过程和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内在机理。针对目前农旅融合面临的障碍因素和现存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村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挥村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整合农业、生态、村寨和文化等各种资源,开发以农文旅为主的综合性产业融合,提升融合水平和融合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先菊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与政策支持不足、优质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不足、产品迭代升级不足和基础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等,影响了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交叉融合,制约了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以下四个维度高质量推动民族地区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健全农文旅康融合要素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文旅康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四是培育多元化农文旅康融合主体,打造农文旅康融合新载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龙燕  姚翼源  
"乡村振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新概念与新时代主张,能够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思路。当前乃至以后,中国社会不但要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全面提升农民收入,还应将乡村振兴当做工作的重点。文章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民族地区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现实支撑等问题进行研究,借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信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清龙  李凯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灿烂多元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本然旨归、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可忽视产业规模单一的“广度”困境、科技赋能缺失的“热度”困境、新型人才不足的“硬度”困境、文化价值偏离的“温度”困境以及文化品牌孱弱的“黏度”困境。纾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要从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把握延展性着手,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明确产业方向、统筹规划发展战略以增加产业产出、依托新兴科学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协调价值归属以助力产业发展、开发打造特色品牌以提升产业美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云霞  李峻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平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必然选择、缓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与个性需求的内在要求。应以“创新驱动”系统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维创新;以“自觉协同”有效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方联动;以“样态精准”合理满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以“高度开放”积极践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态融合;以“标准高效”适切衡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重效益,从而展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变革的认知广度;落实以人为本,汇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动力变革的实在温度;依托村镇经济,积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效率变革的强大力度;嵌合乡土文化,归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变革的内驱深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芳  
<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旨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由贺卫光、尹伟先、祁进玉等人编写的《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一书,通过对不同民族地区的调研和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主要特点如下。
关键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提出增强内生动力、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耦合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怡然  李治兵  董法尧  
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阿坝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二三产业吸纳能力弱,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困难。结合阿坝州州情,在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受益面;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努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旅游产业振兴,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嘉慧  周笑梅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利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乐乐  方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领。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全面推进四川生态省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姣  
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是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现实中,由于政府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农旅产业融合度不高,村寨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发展。因此,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融合、绿水青山"生态+"、"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智慧扶贫"等可持续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创新商品营销模式、汇聚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等途径促使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实施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农业短板的重要环节。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发展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体制约问题。二者要实现关联性协同发展,须遵循“聚集、重组、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路径,通过促融合、保权益、提技术、拓重组、引才智五个方面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