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4)
- 2023(18068)
- 2022(15352)
- 2021(14175)
- 2020(11827)
- 2019(26913)
- 2018(26685)
- 2017(51581)
- 2016(27937)
- 2015(31295)
- 2014(31104)
- 2013(30873)
- 2012(28206)
- 2011(25402)
- 2010(25495)
- 2009(23849)
- 2008(23555)
- 2007(20953)
- 2006(18696)
- 2005(16486)
- 学科
- 济(123106)
- 经济(122971)
- 业(104350)
- 管理(88650)
- 企(85504)
- 企业(85504)
- 方法(53266)
- 农(52247)
- 数学(43609)
- 数学方法(43009)
- 业经(36365)
- 农业(34813)
- 财(32343)
- 中国(30618)
- 地方(28428)
- 务(22258)
- 制(22250)
- 财务(22186)
- 财务管理(22160)
- 学(22057)
- 技术(21409)
- 企业财务(20931)
- 理论(20624)
- 和(20422)
- 贸(20098)
- 贸易(20084)
- 易(19475)
- 策(19061)
- 划(18814)
- 环境(17715)
- 机构
- 学院(403187)
- 大学(396799)
- 管理(164461)
- 济(162757)
- 经济(159312)
- 理学(142638)
- 理学院(141092)
- 管理学(138599)
- 管理学院(137851)
- 研究(131299)
- 中国(100037)
- 京(83985)
- 科学(81211)
- 农(76047)
- 财(71366)
- 所(65343)
- 业大(63022)
- 江(60586)
- 中心(60412)
- 研究所(59295)
- 农业(58095)
- 财经(57368)
- 北京(52375)
- 范(52347)
- 经(52099)
- 师范(51965)
- 州(49067)
- 院(47415)
- 经济学(46945)
- 经济管理(44329)
- 基金
- 项目(274490)
- 科学(217511)
- 研究(202661)
- 基金(199311)
- 家(172626)
- 国家(171042)
- 科学基金(148580)
- 社会(129116)
- 社会科(122013)
- 社会科学(121980)
- 省(108889)
- 基金项目(105948)
- 自然(96071)
- 自然科(93824)
- 自然科学(93805)
- 自然科学基金(92088)
- 教育(91353)
- 划(89828)
- 编号(84252)
- 资助(81086)
- 成果(66466)
- 重点(60727)
- 发(60032)
- 部(59714)
- 创(58106)
- 课题(56677)
- 创新(53693)
- 国家社会(52764)
- 科研(51600)
- 教育部(50984)
- 期刊
- 济(186430)
- 经济(186430)
- 研究(114740)
- 农(75843)
- 中国(75823)
- 管理(60810)
- 学报(60280)
- 科学(59171)
- 财(54552)
- 农业(51498)
- 大学(46642)
- 学学(44362)
- 教育(40060)
- 业经(36649)
- 技术(36346)
- 融(34049)
- 金融(34049)
- 经济研究(26951)
- 财经(26936)
- 业(26293)
- 问题(25194)
- 经(23061)
- 技术经济(21684)
- 版(20360)
- 资源(19612)
- 现代(19546)
- 科技(19510)
- 图书(18843)
- 统计(18644)
- 商业(18430)
共检索到59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冯建中 朱禎安 赵军
[目的] 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 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戈大专 周礼 龙花楼 乔伟峰 李裕瑞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欣星 王新利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打造优质农业区域品牌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打造优质农业区域品牌既能够优化整合农村特色资源,又是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的呈现与传承,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对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区域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武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引发要素投入变化影响乡村产业结构的机制,并采用2001—2013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人口转移在短期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长期的投入要素替代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农业人口转移显著提高了农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人力资本趋于恶化,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3)农业人口转移导致的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而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结构受人力资本的制约更为明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回流和科技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展 刘纪远 曹明奎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靳雪 胡继连
农业区划,它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该文引入虚拟水概念,将虚拟水含量作为农业区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以我国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农业分区,得到了最终的农业资源区划结果: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京、津山麓平原农牧区,河北平原农业区,鲁、豫平原丘陵农区,以及皖、苏平原农区。这种方法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区划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区划 虚拟水 聚类分析 黄淮海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绪辉 王柳元 贺菊花
研究选取2009—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模型对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东中西区域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水平与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有显著的关系,而城镇化水平、金融环境与产业结构均对农业创新系统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娟 郑秀国 吴子平 钱婷婷 赵京音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洪海 宫志远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循环农业 认识与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凯,唐登银,谢贤群
本文简要介绍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的水问题及其变化规律。沧州—衡水地区的水问题主要有 :水资源严重匮乏、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以及风暴潮影响严重。文中估算了该区的缺水损失 ,并建立了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地下水超采的经验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问题主要有 :水资源尚嫌不足、黄河断流影响大以及地下水超采有所发展。文中提出了黄河断流的开源对策。安阳地区的水问题主要有 :水资源不足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加剧。文中亦建立了该区地下水水位与地下水超采量的经验关系。此外 ,本文还预测了各典型区引黄、引江灌溉的发展前景 ,2 0 1 0水平年外流域调水可望占可供水量的 32 %以上。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区域 水问题 水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秧分 王国刚 孙炜琳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尤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三组关系,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煜雯 郭丽芳 马家齐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互联网+"农业众筹是促使农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力量。但是,风险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态势,为防控其风险问题,文章在构建风险防控识别体系的基础上,评价风险来源,为农户及农企提供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
农业众筹 乡村振兴战略 风险防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郭泉 修文彦
乡村振兴要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机农业是重要途径和抓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有机农业管理架构、有机农业政策支持,并梳理有机农业认证规模、有机土地规模和有机养殖业生产规模现状,提出完善有机农业制度、加大力度出台政策、合理安排资金补贴和拓展有机全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有机农业 发展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政利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农业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顺势而上,抓住政策利好局面,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解决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重视国家政策引领,强化服务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服务支持;坚定文化自信,精诚育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精准服务;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孙布克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化的重要手段,品牌农业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增强居民美好生活幸福感并提升农民荣誉感。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基础上,农产品品牌化尤其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恰逢其时,品牌建设应做好策划和定位,搭建系统组织架构,从品种、品质、品味和品牌四方联动创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