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77)
2023(17719)
2022(14726)
2021(13823)
2020(11095)
2019(25214)
2018(25250)
2017(48257)
2016(26529)
2015(29852)
2014(29473)
2013(28610)
2012(25976)
2011(23651)
2010(23844)
2009(22029)
2008(21307)
2007(19070)
2006(17162)
2005(14982)
作者
(75728)
(63315)
(62702)
(59525)
(39987)
(30128)
(28209)
(24640)
(23883)
(22448)
(21346)
(21283)
(19853)
(19823)
(19475)
(19232)
(18779)
(18533)
(18053)
(18047)
(15713)
(15709)
(15326)
(14621)
(14243)
(14142)
(14092)
(14083)
(12726)
(12562)
学科
(104841)
经济(104720)
(78338)
管理(71805)
(56927)
企业(56927)
(52118)
方法(41470)
数学(34994)
农业(34688)
数学方法(34547)
业经(29936)
中国(29566)
(24862)
地方(23380)
(22497)
(21172)
(18217)
贸易(18207)
(17673)
理论(17561)
(16826)
技术(16137)
(16021)
(15946)
环境(15940)
银行(15900)
(15890)
(15391)
(15206)
机构
学院(374857)
大学(371016)
管理(146175)
(145071)
经济(141773)
理学(126810)
研究(126525)
理学院(125407)
管理学(123119)
管理学院(122449)
中国(93910)
科学(79721)
(78834)
(77033)
(64121)
(63513)
业大(60935)
农业(59041)
研究所(57991)
中心(57466)
(56456)
(52105)
师范(51673)
财经(51335)
北京(48968)
(46688)
(45481)
(45376)
经济学(41564)
师范大学(41157)
基金
项目(256450)
科学(201392)
研究(191762)
基金(183752)
(159956)
国家(158480)
科学基金(135450)
社会(119682)
社会科(112775)
社会科学(112743)
(101757)
基金项目(97500)
教育(87479)
自然(86373)
(84988)
自然科(84287)
自然科学(84266)
自然科学基金(82733)
编号(81224)
资助(73509)
成果(66408)
重点(57540)
(56264)
(55852)
课题(55608)
(53128)
创新(49390)
国家社会(48485)
科研(48193)
项目编号(47954)
期刊
(167874)
经济(167874)
研究(107443)
(78215)
中国(73758)
学报(61200)
科学(57086)
农业(52929)
管理(50695)
大学(46861)
(46625)
教育(45620)
学学(44197)
(33427)
金融(33427)
业经(33242)
技术(31763)
(25321)
经济研究(24217)
财经(23885)
问题(23009)
(20764)
(20314)
图书(19965)
科技(18311)
现代(17626)
技术经济(17347)
业大(17083)
理论(17074)
资源(16837)
共检索到54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梦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高等教育等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心化问题。空心化在乡村表现出多层次的现实问题,呈现出人口的空心化、农业产业凋零化、农村干部老龄化、乡土文化边缘化、房屋闲置与破败化等现象。空心化现象的形成主要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社会发展落差、城乡文化发展迥异等有关,治理农村空心化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规划农村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晓彤  赵冲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补齐"三农"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同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优化乡村治理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有效的制度供给,积极构建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占辉   杨雅涵   乔家君   朱肖勇   江孝君  
“人”是乡村生产发展的主体,从人口演变视角揭示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及其驱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XGBoos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可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增长型等5种地域类型,其中,衰败型增长幅度最大,由2000—2010年的16%增长到2010—2020年的39%;衰弱型的降幅最大,由29%下降到12%。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正向变化最大的为中游的衰败型(增幅为43个百分点),负向变化最大的为下游的衰弱型(降幅为34个百分点)。(2)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时空差异显著,且空间集聚特征逐渐显现,增长型和衰弱型空间分布范围不断萎缩,衰败型空间分布呈扩张态势,衰弱型和衰败型逐渐向黄河上游集聚。(3)从黄河流域整体看,不同阶段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但县域城镇化、地形等因素一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上游地区受县域城镇化的影响一直较大,对中游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由2000—2010年的县域城镇化演变为2010—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地形对下游地区的作用更大。(4)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空间差异大,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流域差异显著,各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务必要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良性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明慧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桂茹  王新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为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应明确创新目标和路径,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应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化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日明  韩渊源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更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发展方向,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合作,提高集体经济运营水平,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不断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褚远远  
目前一、二线城市社区团购竞争愈演愈烈,而反观农村地区还处于刚开局阶段。从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及消费痛点看,社区团购与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同时随着在乡村振兴推进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社区团购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将迎来更多的助力。因此本文从社区团购在农村消费市场的适应性分析入手,探讨了乡村振兴对农村社区团购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促进社区团购在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研究认为:社区团购模式与农村消费市场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同时农村乡村振兴对社区团购向农村推广具有多维度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拓客难、交付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建议着重从提升县城-中心镇两级冷链仓配能力、培育具备双向社区团购运营能力的本地团长及培养深度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入手予以改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兆磊   袁杰   李云汉  
发展农村物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积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但依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资源缺乏深度整合、物流服务标准化不足、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稍显薄弱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和短板的基础上,选取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方法,从经济发展、物流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四个维度评估市级、县级两个层面农村物流发展状况,进一步探究农村物流发展的难点与路径,并提出优化服务网络功能,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多点融合模式、完善监管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标准等发展路径,更加高效地推动陕西农村物流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珺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三农"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从西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晓梅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农村三产融合路径的研究,就要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入手,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三产融合存在的困难,从实践中探索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助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兆磊   袁杰   李云汉  
发展农村物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积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但依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资源缺乏深度整合、物流服务标准化不足、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稍显薄弱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和短板的基础上,选取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方法,从经济发展、物流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四个维度评估市级、县级两个层面农村物流发展状况,进一步探究农村物流发展的难点与路径,并提出优化服务网络功能,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多点融合模式、完善监管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标准等发展路径,更加高效地推动陕西农村物流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胜洪  陈倩芸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25个省级行政单位颁布的乡村振兴政策文本来看,多元治理结构是政策关注的核心,多主体治理能力和意识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法治保障受到政策持续性关注,治理理念和制度建设所受的政策关注较少。由此,应加快职业教育立法进程,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制度建设,同时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信息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我国不同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速度和程度各异,加剧了农村内部发展的分化,也增加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难度。基于情境互动理论,养老服务建设是服务主体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农村养老面临的环境特征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可将其分为探索阶段、振兴阶段以及共同富裕阶段。农村养老服务从以兜底保障为主,到向普适化转变,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侧重点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因此也应差异化实施治理策略。从情境治理的角度,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可以从改善养老环境和优化组织队伍两方面入手,积极应对不同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