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4)
2023(12884)
2022(10579)
2021(10057)
2020(7907)
2019(17905)
2018(17780)
2017(32634)
2016(18601)
2015(20598)
2014(20125)
2013(19099)
2012(17328)
2011(16225)
2010(16738)
2009(15422)
2008(15082)
2007(13925)
2006(12514)
2005(11217)
作者
(50817)
(43011)
(42349)
(40260)
(26981)
(20635)
(19053)
(16368)
(16333)
(15458)
(14636)
(14258)
(13567)
(13455)
(13360)
(13029)
(12998)
(12410)
(12404)
(12134)
(10809)
(10764)
(10245)
(10060)
(9727)
(9704)
(9634)
(9595)
(8714)
(8605)
学科
(66315)
经济(66240)
(54700)
(50210)
管理(42407)
农业(33553)
(33244)
企业(33244)
中国(23795)
方法(22241)
业经(21921)
教育(21280)
数学(18641)
数学方法(18329)
(16591)
(16428)
(14975)
地方(14806)
(14335)
理论(13673)
农业经济(12741)
(12440)
发展(12290)
(12168)
(11756)
贸易(11752)
(11459)
技术(11288)
(11034)
银行(11013)
机构
学院(256035)
大学(252810)
(95100)
经济(92757)
研究(91297)
管理(90020)
理学(77988)
理学院(76994)
管理学(75398)
管理学院(74891)
中国(63566)
(62532)
科学(56185)
(53956)
农业(47701)
(46269)
(44337)
师范(44019)
业大(43238)
(42351)
研究所(42134)
(41356)
中心(41195)
教育(35950)
师范大学(35145)
北京(33628)
财经(33363)
(32546)
(31838)
(30357)
基金
项目(168110)
科学(133451)
研究(130580)
基金(118538)
(103446)
国家(102320)
科学基金(86185)
社会(81117)
社会科(76019)
社会科学(75998)
(68579)
教育(65216)
基金项目(61820)
(58400)
编号(57016)
自然(53314)
自然科(52054)
自然科学(52038)
自然科学基金(51112)
成果(48371)
资助(46380)
课题(41624)
重点(39187)
(38884)
(38136)
(35576)
(35284)
(35274)
(34796)
规划(32536)
期刊
(114727)
经济(114727)
研究(80472)
(67579)
中国(62272)
教育(57629)
农业(45722)
学报(41659)
科学(38778)
大学(33012)
(31459)
学学(30041)
管理(28841)
业经(26394)
(23707)
金融(23707)
技术(23291)
(21558)
财经(15873)
(15852)
问题(15775)
经济研究(15573)
农业经济(15198)
农村(15087)
(15087)
职业(14654)
(13623)
世界(12752)
业大(12150)
(11811)
共检索到391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育智  李艳莉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区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价值不可替代。结合新时期不同地区"三农"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普惠性价值,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政府统筹、多方协同,促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明确差异、回应诉求,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与社区成员的双向互动;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覆盖;德法共施、刚柔并济,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普惠性价值的最大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洪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承担着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及社区居民素质、搞好精准扶贫、促进农业技术转化与推广、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新途径、新对策,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可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马建富  
农村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的平台与载体,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关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的改善丰富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然而,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在面临巨大社会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缺乏社会广泛关注及多维发展动力不足等系列困境。基于此,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应当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善用多方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细松  张晓云  刘静  
从金融层面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金融生态状况以及金融支持乡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金融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乡村地区,养老金融及其普惠式发展均存在瓶颈和困境。借鉴国外经验,论文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重点发展农村养老金融;第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协同进行;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分类供给主体支持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守新  孙学涛  刘泊麟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信息技术,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本不足问题。本文将村庄调研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匹配,运用混合截面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对专业合作社数量及村庄企业数量均有促进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花毅  
落实"三农"工作,必须通过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来达到,要坚守五大发展理念,以产业兴旺为基本原则,中心思想是要拉动农民增收以及农业提质增效,主要方向是要加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缩短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时间,为创建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岩  
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价值使命,内在秩序与外部表现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变。本研究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基础,围绕“何为公共价值、如何创造公共价值”的价值分析主线,进一步厘清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价值关联,把握农村社区教育本质。结合公共价值的关键要素,从服务的价值、结果或产出的价值以及信任与合法性的价值三个维度具体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提出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的农村社区教育顶层设计;多元合作,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化治理基础;精准递送,增强农村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浩  
城乡的长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在现代化转型期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相关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基于现代化理论与制度分析的综合框架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实现类型划分,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进行剖析。研究提出要将其放到乡村振兴战略所确定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中,从目标群体需求的政策回应、城乡融合的制度保障、现代农业的内源式发展以及地方官员、农村基层组织的主体激励等方面推进模式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浩  
城乡的长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在现代化转型期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相关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基于现代化理论与制度分析的综合框架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实现类型划分,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进行剖析。研究提出要将其放到乡村振兴战略所确定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中,从目标群体需求的政策回应、城乡融合的制度保障、现代农业的内源式发展以及地方官员、农村基层组织的主体激励等方面推进模式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乡村振兴战略对传统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和同步转型升级提质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要改革与发展,必须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要素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思维理念禁锢、办学功能缺陷、办学机制单一、法制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确立面向农村的发展观、城乡融合的新理念、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多元办学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推动农村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进而从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晓芳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关键窗口期,农村产业升级快速发展驱动普惠金融供给侧变革。针对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满意度问题,通过贷款程序烦琐程度等七方面主因素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得出普惠金融满意度与担保程度、信用评级程度、是否参加保险、信贷政策宣传全面程度有较强正相关,据此提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有效衔接策略:信贷户衔接—提升信贷户信用意识与强化制度规范、银行机构措施机制衔接—优化流程与创新模式、协同方协同路径衔接—完善协同功能与合理运用货币工具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游  
农村成人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促进乡风文明,助推产业兴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要以成人教育的经济特征为基点,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成人教育的经济属性,针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逆向选择性等特征,重新认识农村成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提出基于经济属性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新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普惠金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和民生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帮扶小微企业、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因此普惠金融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当前对其长效机制的探索成为热议的话题。而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成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强国。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阈,对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其长效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怡萱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产品电商具有普遍适用性、地区差异性和模式趋同性等特点,在服务过程中由于基础配套落后、行业规范欠缺、金融产品繁杂和农村电商滞后产生了同步性问题、模式化瓶颈、接受率低下与对标度偏弱的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健全行业制度规范,并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档次,从而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