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2)
2023(19198)
2022(16224)
2021(15000)
2020(12663)
2019(28342)
2018(28019)
2017(53366)
2016(29013)
2015(32656)
2014(32115)
2013(31573)
2012(28533)
2011(25549)
2010(25477)
2009(23723)
2008(23084)
2007(20955)
2006(18299)
2005(15916)
作者
(84947)
(71339)
(71011)
(67242)
(44735)
(34425)
(32247)
(27963)
(26878)
(25200)
(24097)
(23863)
(22447)
(22101)
(22015)
(21998)
(21979)
(21023)
(20479)
(20404)
(17996)
(17310)
(17256)
(16249)
(16197)
(15879)
(15874)
(15828)
(14367)
(14355)
学科
(120257)
经济(120140)
(84267)
管理(80481)
(62614)
企业(62614)
(52724)
方法(51122)
数学(45274)
数学方法(44680)
农业(34806)
中国(31341)
业经(30448)
(29871)
地方(27234)
(24490)
(22622)
(22587)
贸易(22575)
(21980)
(18049)
财务(17972)
财务管理(17927)
(17786)
银行(17715)
技术(17713)
环境(17442)
理论(17026)
(16857)
企业财务(16766)
机构
学院(411537)
大学(403638)
(163867)
经济(160429)
管理(156626)
理学(136362)
研究(136240)
理学院(134832)
管理学(132216)
管理学院(131470)
中国(103266)
(89848)
科学(88203)
(83429)
(71642)
业大(70070)
农业(69966)
(69444)
中心(65091)
研究所(63635)
(62495)
财经(57429)
(52995)
师范(52327)
(52249)
北京(50824)
(49252)
经济学(48825)
(48685)
技术(45062)
基金
项目(284229)
科学(222733)
基金(205340)
研究(201736)
(181764)
国家(180219)
科学基金(153704)
社会(127902)
社会科(120932)
社会科学(120893)
(114137)
基金项目(109060)
自然(101548)
自然科(99251)
自然科学(99219)
自然科学基金(97428)
(95404)
教育(92591)
资助(82773)
编号(81883)
成果(64565)
重点(64453)
(62509)
(61245)
(59445)
课题(56455)
创新(55576)
科研(55263)
计划(53686)
国家社会(52771)
期刊
(180634)
经济(180634)
研究(108283)
(88637)
中国(77815)
学报(72034)
科学(64504)
农业(59739)
(55245)
大学(54070)
管理(53914)
学学(51775)
教育(39047)
(37151)
金融(37151)
技术(36726)
业经(36117)
(29864)
经济研究(27687)
财经(27177)
问题(24853)
(23440)
(23323)
科技(19865)
业大(19738)
技术经济(19596)
统计(19179)
商业(19096)
资源(18990)
(18038)
共检索到593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睿君   李红   杨晓燕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设计了测度农村物流终端效率的调查研究方案,实地调研了贵州省织金县辖30个乡镇的农村常住居民和物流终端服务点从业人员,获取了331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贵州省织金县农村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包含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服务质量、行业发展、生态效益、组织效率6类潜变量20个可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织金县农村物流终端配送的信息化水平与生态效益对服务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农村物流终端配送的行业发展和组织效率对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影响,服务质量对经济效益有显著性正向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农村物流终端配送的优化路径,即提升农村物流终端配送服务质量、加强终端人才建设、推进终端信息化建设、强化政府支持与监管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忠亮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对接国家战略、体现辽宁特色、指标科学适用”为基本遵循,选取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综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对辽宁省14个县(市、区)进行实证分析,为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强  
农村"三变"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三变"改革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地区安徽宣城的149个"三变"改革村为样本,在深入剖析其融资诉求与金融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三变"改革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本文实证研究表明经营主体类别、收入水平、雇工人数、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三变"改革承接主体融资诉求有显著影响;试点层级、承接类别、收入水平、贷款方式、负债结构、风险意识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影响显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云华  刘姗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45.3%的大学生有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性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中共党员、家庭处于中层以下社会阶层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更强。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还有农村就业政策、农村生活成本、农村就业宣传;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则有城市工资待遇、农村生活工作环境、城乡文化差异;不同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同。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与评估,高校应加大引导力度,大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洪丹  陈丽爽  
本文运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政府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农村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贷款和农村资金外流受到政府支出、农村市场化、农民收入、贸易水平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农村金融风险受到政府支出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在农村落后地区,农村人均贷款受到政府支出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农村资金外流受到政府支出、农村市场化、农民收入和贸易开放的影响显著;农村金融风险仅受到汇率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益莉  江强  
[目的]目前我国正多方位、多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村貌改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基于乡村振兴角度提出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规范及技术指导对于乡村振兴十分必要。[方法]文章从乡村振兴角度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的意义,并在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及园林景观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路径。[结果]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政策引导性加强、建设目标数字化,新农村环境建设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依旧存在乡村特征缺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结论]尊重原有村庄肌理、以生态文明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规划;保护乡村资源的同时,实现农业景观及自然景观同休闲、观光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乡村"多元经济发展体"是基于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萌  
积极推动农村智慧物流建设,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智慧物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加速了农村物流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智慧物流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搞好农村智慧物流建设必须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强化农村智慧物流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培养农村智慧物流专业人才,完善农村智慧物流基础设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立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然而,从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面临组织建设薄弱困境、党员队伍建设困境和理念缺乏创新困境等诸多困境。因此,只有基于问题导向,提升政治领导力、选优配强党员队伍、创新党组织建设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栗滢超  
基于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实地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主要是通过农户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个体特征等方面的传导,对农户收入、就业、生活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其中家庭特征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影响最大,其影响力为0.58;可测指标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城市的喜好程度越高与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劳动力结构越偏向非农业、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低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依据家庭特征开展农户技能培训,探索分类型、多样化宅基地有偿退出路径;依据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分时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通过资源下乡支持建立适合农村社会特征的简约养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路径。基于中部三省九县的调研发现,近年来尽管养老服务项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大量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但是存在资源投入的内卷化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养老产业化排斥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无法运转。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困境,县域政府形成了简约养老的新探索,包括有机养老、小作坊式养老院、老年人协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农村养老的基本特征。县域要建立简约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理念上坚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简约化”,识别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特征,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嵌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通过资源下乡支持建立适合农村社会特征的简约养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路径。基于中部三省九县的调研发现,近年来尽管养老服务项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大量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但是存在资源投入的内卷化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养老产业化排斥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无法运转。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困境,县域政府形成了简约养老的新探索,包括有机养老、小作坊式养老院、老年人协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农村养老的基本特征。县域要建立简约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理念上坚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简约化”,识别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特征,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嵌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