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11)
2023(19506)
2022(16133)
2021(14947)
2020(12584)
2019(27961)
2018(27691)
2017(52875)
2016(28593)
2015(31551)
2014(31001)
2013(30212)
2012(27502)
2011(24612)
2010(24741)
2009(23216)
2008(22539)
2007(20287)
2006(17752)
2005(15622)
作者
(81576)
(68126)
(67992)
(64345)
(43085)
(32779)
(30551)
(26419)
(25853)
(24395)
(23173)
(22924)
(21599)
(21461)
(21244)
(20867)
(20207)
(20111)
(19927)
(19456)
(16881)
(16721)
(16617)
(15892)
(15345)
(15330)
(15099)
(15087)
(13846)
(13715)
学科
(114985)
经济(114841)
(105441)
管理(89834)
(86817)
企业(86817)
(51961)
方法(49022)
数学(39566)
数学方法(39008)
业经(36413)
(35281)
农业(34540)
中国(30340)
(25560)
(23855)
财务(23794)
财务管理(23755)
企业财务(22473)
(21592)
地方(21570)
技术(21233)
(20681)
贸易(20672)
理论(20547)
(20121)
(19925)
(19646)
(18972)
(18108)
机构
学院(401074)
大学(392202)
(162474)
经济(159193)
管理(156021)
理学(134421)
理学院(133056)
研究(132566)
管理学(130643)
管理学院(129916)
中国(102767)
(82285)
(81538)
科学(81432)
(74959)
(66877)
业大(64448)
农业(63735)
(62363)
中心(62165)
研究所(60512)
财经(59153)
(53764)
北京(49829)
(49430)
师范(48812)
(48735)
(48295)
经济学(48012)
财经大学(43405)
基金
项目(270576)
科学(213654)
研究(197127)
基金(196507)
(172411)
国家(170829)
科学基金(147230)
社会(125662)
社会科(118729)
社会科学(118700)
(108394)
基金项目(103178)
自然(95868)
自然科(93754)
自然科学(93724)
自然科学基金(92094)
教育(90476)
(89677)
编号(80035)
资助(79554)
成果(63738)
重点(60789)
(59181)
(58981)
(58401)
课题(55197)
创新(54055)
(52363)
科研(51958)
国家社会(51863)
期刊
(186848)
经济(186848)
研究(111449)
(82012)
中国(80799)
学报(65325)
管理(61742)
(61082)
科学(60729)
农业(55302)
大学(50408)
学学(48253)
教育(40419)
(38166)
金融(38166)
业经(36905)
技术(36457)
财经(29285)
(29143)
经济研究(28296)
(25314)
问题(24425)
(21956)
技术经济(20166)
世界(19229)
科技(18808)
现代(18672)
商业(18392)
(18135)
统计(17659)
共检索到59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迎春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涉农法律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立法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农业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作为我国法学研究两种典型范式,将其嵌入农业法领域审视农业法体系独立性,可更加直观地考察农业法体系的张力与限度,进而廓清农业法体系自主、体系扩容、体系补强路径。农业法应跳出现有部门法尤其是经济法部门的桎梏,在传统部门法体系之外单列作为专门性独立法部门,以体系自主性来加快《农业农村基本法》制定,为未来农业法法典化做准备。农业法作为跨部门法、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体系,以体系扩容统合农业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证立农业法体系独立性提供理论支撑。在诸如行业法、领域法等条块集合研究、点状集成研究日趋关注背景下,农业法可在体系自主性前提下,吸收其理论范式,补强行业法治、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问题等方面的制度整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迎春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涉农法律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立法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农业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作为我国法学研究两种典型范式,将其嵌入农业法领域审视农业法体系独立性,可更加直观地考察农业法体系的张力与限度,进而廓清农业法体系自主、体系扩容、体系补强路径。农业法应跳出现有部门法尤其是经济法部门的桎梏,在传统部门法体系之外单列作为专门性独立法部门,以体系自主性来加快《农业农村基本法》制定,为未来农业法法典化做准备。农业法作为跨部门法、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体系,以体系扩容统合农业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证立农业法体系独立性提供理论支撑。在诸如行业法、领域法等条块集合研究、点状集成研究日趋关注背景下,农业法可在体系自主性前提下,吸收其理论范式,补强行业法治、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问题等方面的制度整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培养农业环保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等。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中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基层环保执法懈怠,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农业高科技人才短缺,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建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朱佳  于滨铜  
当前,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仍存在总量不足、政策单一以及政策效果过于分散等突出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创新与完善。为探索符合乡村振兴时代需求,以数量、质量、效益、竞争力以及绿色生态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本文探讨该政策体系应选择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创新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政策改革的先进经验,着重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困境及其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破解之策。结果表明:由于供需结构不匹配、农药化肥超标、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过小、家庭小规模经营占主导地位和农业污染严重等原因,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粮食自给率下降、质量安全形势趋紧、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成本偏高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五大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了政府补贴应向粮食主产区和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倾斜、建立健全生产质量补贴、完善目标价格和保险金融等政策工具、强化农业科技补贴、建立负面清单与交叉遵守制度以及构建统一协调机制等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锦超  
近年来,山西省构建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农业产业结构协调性差、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效力不足、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下一步,山西要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从完善技术体系、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山西省打造成农业强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勇  
长期以来,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滞缓,存在发展不平衡、教育产品单一、学习者参与度低等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法律政策缺失、统筹协调缺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村老年教育应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以"三农"课程开发为重点,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吸引老年人群广泛参与;以乡规民约为突破口,完善基层老年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芦千文  姜长云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农村政策经历了从关注各自问题到相互融合、从关注单一问题到关注多元问题的演变过程。当前,美国农业农村政策关注重点是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居住社区、培育增进互信的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兴旺发达的农村多元经济、创新促进发展的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在美国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更加注重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农场、农村小企业、创业期农场发展,更加注重农业以外的就业增收机会,更加注重政策项目的执行效率、可获得性等趋势。美国的农业农村政策演变历程和趋势对于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金融监管手段单一力量薄弱,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构建更为完善且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监督机构体系、农村金融监督制度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甄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农村金融生态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构建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创新有利于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毋靖雨  
文章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意愿主动强烈、创业动机较多元,创业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创业资源利用率不足、寻求支持意识有待提升,创业教育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应对各种创业环境等现状。对此,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强化创业政策的导向性构建制度支持体系,加强创业金融服务构建经济支持体系,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构建教育支持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生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全面考察山东省388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和资本禀赋现状基础上,从水平、结构和互补三维度,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实践的影响逻辑。结果表明:总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结构性占优,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协同互补,三方面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认知和产品追溯亦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由此提出加大短板投入、优化结构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和完善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