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6)
- 2023(19649)
- 2022(16257)
- 2021(14944)
- 2020(12259)
- 2019(27069)
- 2018(26979)
- 2017(51139)
- 2016(27753)
- 2015(31032)
- 2014(30494)
- 2013(29648)
- 2012(27022)
- 2011(24059)
- 2010(24548)
- 2009(23383)
- 2008(23218)
- 2007(21466)
- 2006(19428)
- 2005(17634)
- 学科
- 济(111971)
- 经济(111811)
- 业(107251)
- 管理(92438)
- 企(88245)
- 企业(88245)
- 农(52157)
- 方法(39474)
- 业经(38918)
- 财(34917)
- 农业(34868)
- 中国(32911)
- 数学(29456)
- 数学方法(29069)
- 制(28339)
- 地方(25267)
- 技术(24144)
- 务(22824)
- 财务(22776)
- 财务管理(22739)
- 企业财务(21460)
- 理论(20936)
- 体(20714)
- 策(19917)
- 贸(19547)
- 贸易(19529)
- 划(19005)
- 银(18979)
- 银行(18956)
- 易(18934)
- 机构
- 学院(392167)
- 大学(382546)
- 济(160355)
- 经济(156880)
- 管理(151835)
- 理学(129254)
- 研究(128776)
- 理学院(127919)
- 管理学(125848)
- 管理学院(125119)
- 中国(101985)
- 京(80517)
- 财(76593)
- 科学(75832)
- 农(74724)
- 江(64475)
- 所(64010)
- 中心(60432)
- 财经(58745)
- 业大(58592)
- 农业(57371)
- 研究所(57019)
- 经(52894)
- 范(50503)
- 州(50431)
- 师范(50025)
- 北京(49518)
- 经济学(46986)
- 院(46227)
- 省(43156)
- 基金
- 项目(252207)
- 科学(200211)
- 研究(192098)
- 基金(180753)
- 家(155378)
- 国家(153850)
- 科学基金(133517)
- 社会(123515)
- 社会科(116649)
- 社会科学(116623)
- 省(103068)
- 基金项目(95550)
- 教育(87161)
- 划(83530)
- 自然(82616)
- 自然科(80696)
- 自然科学(80680)
- 编号(80256)
- 自然科学基金(79256)
- 资助(70962)
- 成果(65059)
- 创(57088)
- 发(57059)
- 重点(56249)
- 课题(55443)
- 部(54832)
- 创新(52564)
- 制(51923)
- 国家社会(50430)
- 业(49387)
- 期刊
- 济(197261)
- 经济(197261)
- 研究(116267)
- 中国(88913)
- 农(76099)
- 财(62882)
- 管理(61960)
- 学报(56418)
- 科学(54892)
- 农业(51705)
- 教育(45504)
- 大学(44575)
- 学学(42079)
- 融(40609)
- 金融(40609)
- 业经(38300)
- 技术(36712)
- 财经(29377)
- 经济研究(28663)
- 业(27806)
- 问题(26062)
- 经(25539)
- 技术经济(20789)
- 版(20747)
- 现代(19697)
- 世界(19105)
- 科技(18909)
- 贸(18759)
- 商业(18605)
- 农村(17161)
共检索到612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瑞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研究农业产业化路径对于县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径能够有效组织带动小农户完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村社集体发挥统筹、动员和对接功能,小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环节。研究表明,产业发展公共化、发展规划自主化和发展风险内部化是坚持村社本位的“企业+村社集体+农户”模式的关键运作机制,有效将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整合为一体。“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既能够有效组织农民对接龙头企业,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 组织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 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培育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带动农户收入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和农村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效益评价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宏伟 仝红亮
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驱动力。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持续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农业产业链金融概念、发展现状为研究切入点,对农业产业链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进行系统论证。进而立足金融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现代科技应用三方面,梳理总结了各地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情况。最后,基于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涉农金融配置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基础薄弱等难题,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农业产业链基础建设等政策建议,以实现农业产业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振伟
农业产业化常会排挤小农家庭经营,破坏传统乡村社会纽带。但消除此类消极影响,不应是依靠怀旧式的纯粹"小农经济",也不只是依靠家庭经营"纵向化",还需要依靠农户间"横向化"合作。部分乡土社会的村社集体结构传统与互惠机制,在当下农村产业发展中得到重组和发明,将小农家庭经营和农业产业衔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旧"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提振乡村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吸引乡村人才从事乡村产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能的道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洪良 周建华
生态产业化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以浙江湖州为例,梳理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与特征,揭示了生态产业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乡村生态产业化沿着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阶段、农家乐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升级演进;通过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累积,形成以自然生态资源、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带动的四种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是政府行为、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农民生态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玉璨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全面振兴,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信阳近年来毛尖茶产业发展状况,来探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普适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信阳 毛尖茶 农业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敏 戴嵘 杜建军
文章基于我国1690个县(市、区)2013—2018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控制内生性、空间效应及更换农业产业集聚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各地区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高水平集聚,以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俊丽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山西自然资源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发展休闲农业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优势。在剖析休闲农业发展原则和动力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山西休闲农业总体发展布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山西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突破瓶颈、寻求机遇、科学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谋求休闲农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