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0)
- 2023(6565)
- 2022(5108)
- 2021(4767)
- 2020(3407)
- 2019(7511)
- 2018(7107)
- 2017(13632)
- 2016(7263)
- 2015(8032)
- 2014(8148)
- 2013(7805)
- 2012(7393)
- 2011(6767)
- 2010(6997)
- 2009(6617)
- 2008(6308)
- 2007(6263)
- 2006(5605)
- 2005(4713)
- 学科
- 济(29190)
- 经济(29163)
- 农(23787)
- 业(23487)
- 管理(17993)
- 农业(16043)
- 企(15777)
- 企业(15777)
- 业经(12709)
- 中国(10177)
- 地方(9303)
- 制(7638)
- 方法(7612)
- 农业经济(7325)
- 发(7180)
- 策(6718)
- 发展(6267)
- 展(6256)
- 财(6121)
- 收入(5528)
- 理论(5323)
- 教育(5246)
- 划(5090)
- 村(5075)
- 银(5064)
- 银行(5062)
- 农村(5053)
- 数学(5049)
- 建设(4988)
- 贸(4986)
- 机构
- 学院(107704)
- 大学(101457)
- 济(40021)
- 管理(39545)
- 经济(38813)
- 研究(35033)
- 理学(33300)
- 理学院(32900)
- 管理学(32378)
- 管理学院(32141)
- 中国(26556)
- 京(20876)
- 农(20552)
- 科学(20008)
- 财(17845)
- 江(17786)
- 范(16795)
- 师范(16711)
- 中心(16652)
- 所(16309)
- 业大(15099)
- 研究所(14537)
- 州(14441)
- 农业(14423)
- 财经(13775)
- 北京(12917)
- 师范大学(12798)
- 院(12673)
- 省(12437)
- 经(12307)
- 基金
- 项目(68511)
- 研究(56126)
- 科学(53884)
- 基金(47108)
- 家(39439)
- 国家(38935)
- 社会(36155)
- 社会科(33805)
- 社会科学(33797)
- 科学基金(33211)
- 省(28833)
- 编号(25313)
- 教育(25119)
- 基金项目(24443)
- 划(23027)
- 成果(21371)
- 自然(18142)
- 课题(17967)
- 自然科(17582)
- 自然科学(17578)
- 资助(17427)
- 自然科学基金(17232)
- 发(17114)
- 年(15518)
- 重点(15163)
- 性(14813)
- 部(14409)
- 发展(14396)
- 创(14301)
- 项目编号(14172)
共检索到168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宇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对传承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也存在问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切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以求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向阳 张晓敏
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是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转型方式。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既保护传统文化,又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推进传统村落现代化应构建转型发展机制,明确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设的原则和方向,探索文化保护、特色开发和有序利用的多维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现代化转型 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吴塑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而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传统村落逐渐难以适应当前发展步伐,迅速没落,但是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凝聚了我国人民的乡情,是民俗的情感寄托,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保证传统村落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要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分析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雪娇
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对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趋同化等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村落民俗文化教化民风、凝聚人心、有效减贫的重要作用,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村落 民俗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曼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传统村落概念解读开始,全面梳理了国家级、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情况及2014-2018年中央财政补贴和省级财政补贴情况,回顾近10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活态保护概念,从法律法规、创新机制、激活资源、全域旅游、互联网+等方面提出全方位有效策略。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态保护 河南 策略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遗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昂
传统村落在黄河流域展现了农耕文明时代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依托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著名乡村旅游地,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然而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将不可避免地毁坏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黄河流域依托于传统村落进行的旅游开发同样面临诸多的问题,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基数大、范围广、类型多的情况,进行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期能为当地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贡献合理科学的经验总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黎 汪凤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以闽南地区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指明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层保护机构、地方性管理办法缺乏;保护投入不足,宣传渠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利用不充分;文化传承,后续无人;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高,文化自觉性低;民间组织参与保护不显著等问题。确定多元主体共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任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参与保护非遗;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发挥专业指导及宣传作用等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黎 汪凤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以闽南地区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指明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层保护机构、地方性管理办法缺乏;保护投入不足,宣传渠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利用不充分;文化传承,后续无人;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高,文化自觉性低;民间组织参与保护不显著等问题。确定多元主体共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任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参与保护非遗;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发挥专业指导及宣传作用等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媛姣 蒙艳华
以分层次管理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地理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程度、贫困等级四大方面剖析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体要求,认为振兴少数民族村落,需要立足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劣势,从人才、产业、文化振兴三大方面制定层次适配的传统村落振兴战略,系统实施、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各层次村落发展升级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村落振兴 分层推进 精准实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