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2)
2023(12823)
2022(10660)
2021(9502)
2020(7541)
2019(16909)
2018(16314)
2017(31039)
2016(16656)
2015(18171)
2014(17996)
2013(18018)
2012(17360)
2011(16083)
2010(16207)
2009(14974)
2008(14614)
2007(13117)
2006(11730)
2005(10302)
作者
(51052)
(42809)
(42774)
(40090)
(27191)
(20783)
(19143)
(16667)
(16358)
(15106)
(14758)
(14324)
(13762)
(13429)
(13338)
(13128)
(12713)
(12507)
(12446)
(12202)
(10839)
(10608)
(10449)
(9829)
(9770)
(9519)
(9444)
(9408)
(8683)
(8441)
学科
(83261)
经济(83177)
(48938)
管理(44007)
方法(33506)
(33304)
企业(33304)
(33163)
数学(30490)
数学方法(30332)
中国(24639)
地方(23518)
农业(22439)
业经(19859)
(18457)
(15371)
贸易(15360)
(14840)
(14614)
(13963)
(13572)
金融(13572)
(13534)
(13246)
银行(13205)
(12758)
环境(12311)
地方经济(12280)
技术(11650)
发展(10963)
机构
学院(248447)
大学(245653)
(107749)
经济(105737)
管理(93583)
研究(88016)
理学(81043)
理学院(80105)
管理学(78877)
管理学院(78413)
中国(66765)
科学(53189)
(52891)
(51095)
(48070)
(44463)
中心(40747)
农业(40606)
业大(40530)
研究所(40299)
财经(38181)
(37566)
(34860)
经济学(33950)
(32518)
师范(32093)
北京(31945)
(31151)
经济学院(30946)
(30002)
基金
项目(168637)
科学(133306)
基金(123600)
研究(120060)
(109136)
国家(108146)
科学基金(92258)
社会(80715)
社会科(76565)
社会科学(76551)
(66653)
基金项目(65610)
自然(58247)
自然科(56937)
自然科学(56925)
自然科学基金(55936)
(55636)
教育(53773)
资助(49639)
编号(46338)
(41900)
重点(37976)
(37316)
成果(36920)
(35147)
国家社会(34258)
发展(33361)
(32845)
创新(32839)
课题(32742)
期刊
(123468)
经济(123468)
研究(72495)
(53882)
中国(51529)
学报(43619)
科学(39316)
农业(35812)
(34088)
大学(33324)
管理(32432)
学学(31882)
(28095)
金融(28095)
业经(24305)
教育(21897)
经济研究(20016)
财经(19189)
技术(18790)
问题(16879)
(16455)
(16233)
(13504)
商业(12808)
(12488)
技术经济(12186)
业大(11982)
世界(11748)
科技(11712)
统计(11673)
共检索到373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定珍  侯杰  张秦  
文章将乡村振兴水平分解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指数,并从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出发,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国内大循环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呈现一致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遥遥领先;乡村振兴水平对国内大循环畅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加速城镇化和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均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畅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佳   赵青华  
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部署到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发展在增强我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支撑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持续深化。本文以新内源性发展理论为核心、以多元理论互构为原则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多层次理论解释框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促进劳动力结构非农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红利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度区间;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存在异质性,区域上空间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由“西部向东部和中部递减”、溢出效应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递减”的包容性、协调性发展,维度上表现为直接效应以“生活富裕”为核心、溢出效应以“产业兴旺”为焦点的内源性、综合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小英   令涛   张宗军  
文章利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虽然相互贡献度较低,但加深趋势逐步显现。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逐步融合、协调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耦合协调度等级发生了明显迁移,轻度及濒临失调省份占比下降至零,初级协调省份占比不断扩大,勉强协调成为主要类型;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全局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中,“高高”型省份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省份多分布在西部地区,“高低”型省份和“低高”型省份相对分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非  
文章选取我国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城乡金融总量差异、金融转化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乡金融总量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城乡金融总量绝对差异扩大,城乡收入差异也在扩大;同时,农村较低的金融转化效率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后,人均资本存量差异、人均人力资本差距均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意味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应包括加快农村金融资本积累和提高农村金融转化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才云  
在我国经济改革提速及渐进开放的背景下,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文章选取新的指标构建新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钒   于子淳   邓明亮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为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条件。从机制层面讨论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机理,采用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乡村振兴质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质量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科技成果向乡村转移转化,加速数字科技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的融合,加强数字科技在乡村的多场景多领域应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